朝天闕

? ? ?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將小離

(序)

紹興三十二年,有一老嫗亡于墓前,其兒女聞訊趕來,將其葬于此地。

是道,世間之事已了無牽掛,帶去人間音信于陰間亡者,可死而無憾矣。

如是此年,南宋新天子繼位,岳將軍懸案平反,朝中主戰派興起,收復中原的決心又迎來了高潮。

回首前塵,往事知多少,一生際遇,還得從政和年間說起,那時,大宋還是鼎盛和平的大宋,建安依然是世間最為安樂祥和的地方。

(壹)

山中急雨剛過,又有濃霧升起,清爽愜意之間就像洗盡一身世俗塵垢,同入鼻的氣息吐納,皆是透徹。

適才路過水湄,便聽到有人念起詩賦,是韋應物之七言。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正應了此時此景,字字句句之間皆是露骨絕唱。

她斂起裙裾,便好奇地小跑過去,鬢中步搖清脆玉響,足下塵香履也沾上些許濕泥,她于灌木后耷拉著腦袋想看看水湄前站著何許人士。

“誰人在那?”

那人起音問道,正走了過來,腰間佩玉,隨他走動之間玉鏘而鳴。

一雙骨節分明的手播開灌葉來,便看到受驚措愕的她。

霧鬢云鬟,翠鈿步搖,出暗入光,服青綾之袿,容眸流盼,神姿清發。

眉眼間皆是突兀而來的含羞隱媚,讓人不禁以為,是驚擾的山中精鬼,容姿卓越。

她靜了靜神,唇齒輕起,說,“聞水湄之間有人賦詩,故才望之,無意驚擾?!?/p>

可明明被驚擾到的是她自己。她上下打量這個突然出現的男子,白虔布衫,巾幘束發,端得身量修長,俊雅清正。

她想,此人城中秀才雅士,滿腹經綸,不削俗事。

他退了一步,臉色在她的打量下,有些微紅,“你一女子也懂詩賦?”

她一笑,從灌木中站了出來,輕聲回道,“家父乃是儒士,我自小耳濡目染,便聽得些風雅?!?/p>

他點了點頭,看了看天色漸晴,濃霧也漸漸散去。他本乘舟游歷,閑賞此間山水,料定天黑之前便可返回。

可這場突然而至的春雨,雖細綿而涼意,但水勢不由湍急,他將船橫至岸邊,便上岸避雨,歸來之時,想起韋應物之七言,不禁感慨。

“這里百里內不見人煙,你一人為何在此?”

她指了指身后的濃霧之處,黃昏時分,并看不透徹,

“山上有座唐朝年間廢棄的廟宇,聽說廟中壁畫奇美,我心向往之??刹辉脒@雨后霧氣濃烈,不慎迷路?!?/p>

他心里想,還從未見過這般大膽的女子,獨自一人,就敢因一時興起而步入這深山之中。他不禁有些好奇那廢棄廟宇中的壁畫究竟是何等顏色?

“公子又為何在此?”

“泛舟游湖人生極樂之事,可惜天工難以成人之美?!?/p>

她笑言“公子與我竟都是同道之人?!?/p>

他愣住,是呀,為了一時的興趣,便只身前往,活得隨性灑脫,逍遙自在。

面對這樣明艷的女子,哪怕他生性淡漠,也不得不心上悸動。

“如今雨過天晴,姑娘可乘舟隨我一同離去?”

她望了望橫在水湄邊的小舟,輕微點頭應答,臉上卻有些潮紅,小女兒的羞澀之態盡顯。

他慌了點神,孤男寡女共乘一舟,確實有些不合時宜,可現下霧氣濃烈,天黑之前來不及步行下山,只得乘舟流蕩,方可早歸。

只是她也并非是尋常兒女,忸怩作態。世人言,共乘一舟需修得幾百年的緣分,她望著面前這個劃槳的男子,竟然恍惚覺得早已相識。

這便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相見,于山水之間,乘舟之畔。她一向信緣,這大抵是她的緣法,她想。

“在下沈青川,建安人士?!?/p>

“程氏閑玉,幸會公子。”

(貳)

她最近經常夢到年少之時。

她夢到了與他的初見,那怕已經過了半生,她依然記得舊人容顏。

一個是寒門子弟,空有一身才氣,家國抱負難以施展,只得山水之間吟詩作賦。

一個是儒家女子,卻一心跳脫世俗偏見,活得自在灑脫,雅俗共賞。

本不應相識,卻不期而遇,從此一見如故,閑時寄托山水,徜徉自然之間。

沈青川說,“世人皆言,得一知己難,可見遇到你是何等幸運。”

閑玉笑道,“此生得一知己,死可以。”

只是,這樣的感情,在世俗面前過于天真爛漫,甚至在烽火年間,更加顛沛流離。

宣和年間,大宋的江山,難敵北方女真民族的摧殘,金兵南下,中原盡失。大宋百姓流離失所,紛紛南向逃亡。

她知道,這是與他最后一次自由的寄情山水。他已決定,出仕投軍,與大宋百姓共赴國難,一血靖康之恥。

“要走了嗎?”

“是!”

“我已為你準備行囊?!?/p>

“抱歉,終究無法給你任何承諾?!?/p>

“男兒志在四方,何況國難當頭?!?/p>

“閑玉,有你之幸!”

“此去一路珍重,是生是死,定要托人帶來書信?!?/p>

她同他一樣,有著一腔熱血,只是身為女子,有太多的束縛和不得已。她希望他帶著她的一份愛國情懷,在沙場之上奮勇迎敵,奪回失去的故土。

那些兒女情長,在家國面前是如此渺小。

她懂他,并且全力支持。

北方已經深陷在金兵帶來的戰火之中,他們的天子已經被俘虜,國家顏面受到重創,百姓流離失所。她也將雖家遷往臨安,聽說那里將建起新的政局。

他乘舟離去之時,天下起了雨,只是這次無法像他們初見時停足。誰也沒有流淚,雖然知道,他們再見面的機會已經寥寥可數,甚至此生再無相見之期。

這是他們的抉擇,亦是在這烽火年間最無奈的離別。

他留給她的僅有一份拓本。那是那間唐朝破敗廟宇上的壁畫,佛陀穿著唐裝,畫線柔和并不凌冽,可卻帶著望向蒼生的慈悲,對這個世間的紛亂充滿了沖擊。

她相信,這樣的壁畫來自一個和平年間,看不出任何的苦難。佛度蒼生,唯不度己。

她把它帶進她的嫁妝之中,身為俗世兒女,婚姻嫁娶本是常事,何況她也無需用自己的余生等一個飄渺而不知歸期的人,他們并沒有給彼此唯一的承諾,所謂愛情,也并沒有那么偉大。

他們視彼此為知己,卻不能認定此生僅有彼此。她也未忘記他們曾閑游山水的時光,她視那段時光是和平而美好的夢,可是夢醒之后,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她沒有話本上癡情女子的決絕,她只是一個普通女子,婚嫁,育兒,持家,到老。

也不知是這個朝代的慶幸還是民族的悲哀。新天子繼位,與金人談和,劃分淮河為界,南宋王朝從此興起。

整個朝廷,主和的聲音此起彼伏,最終,忍下民族的血海深仇,茍且獲得了一時片刻的安穩。

失了大半的江山,亡了上萬的百姓,亦丟了民族的血性。

安撫傷痛,大概需要五年、十年的時間,甚至永遠銘記,成為這個國家最深的痛。從此,兒郎應當拾起刀劍,勿忘今日之恥。

青川,十年已過,你音信全無,不知生死。

(叁)

嫁給季何,為他養育一對兒女,是她這十年來定居臨安的平淡生活。

烽火漸漸褪去,尋常百姓也愿意回歸平靜,可是她知道,多數大宋男兒心中依然深藏的血性卻不曾磨滅。

就像季何,雖然有腿疾,可教導兒女時卻常常鼓舞他們以木為劍,一手可執筆揮斥方遒,一手可揮劍保家衛國。

而季何也知道,她曾經也有一顆赤膽忠心,也曾任性妄為??伤c她相遇的時候,她已經見過太多人世的苦難,這些苦難隨戰爭而來,卻不會隨戰爭而去。

所以,她對這個茍延的朝廷已經心死,她不再信奉這個國家的君主,她死在五年前的臨安,隨著那場大火。

大宋的戰敗,失了大半的江山,天子受辱,民不聊生。有暴徒激靈之人,尋求戰敗逃避的借口,認為這是長久以來的儒家思想導致誤國,輕了武重了文。

部分儒家學派急待變法,欲加重君主中央政權,為君忠而死,因為在這天子失信的當下局勢中,這樣的變法更有利于帝王專權統治的修復,也因此得到天子的大力推進。

所有反對的聲音都成為叛國的異黨。她的家族亦是如此,受到了滅頂之災。

他們遵循的一向是先賢倡導的“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的儒學思想,天子有所過,則諫言,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

這是先賢信奉的血性,亦是他們長久以來監國的信仰。只是在天子失信于天下的當前,這觸及到了急待鞏固帝權的天子的逆鱗。

故而,在這亂世之中,未死于戰前敵人的刀劍之下,反而亡于心灰意冷的烈火之中,這樣的國家,這樣的君主,她已經心死。

在天子正式下達罪名之前,她的族人點燃了祠堂的牌匾,君子氣節有度,自當以身殉國,保全最后的名義。

“有殺身以成仁,觸害以立義,倚于節理而不議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來世……”

這是她的族人死前最后念叨一句話,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犧牲生命,冒著危險維護正義,倚仗臣節,義理不顧而死在這里,他們人雖死了,好的名聲卻永遠留傳后代。

烈火之聲鼎沸,誦讀之聲朗朗,君子其氣節不變,心中信仰永不消逝。

她身為其中一員,可卻常常不敢茍同。她見識各個學派之間的融合,她也尊重佛教道義的因果,更遵循自我內心的選擇。在她家族之中,她常常作為異類,在整個大宋的儒學之中,她緘言沉默。

對著天子的威壓,世俗的偏見,再加上家族極端的氣節,在這個戰亂的當下,她已失了活下去的念想,以為自己也會隨著她的族人一起消散在這烈火之中,至少這樣,不會于這世間孤獨一人茍活。

可是,季何救了她,讓她得以花費五年歲月修復自我內心,歸于平靜。

她看著季何一跛一跛地走過來,他欣長挺拔的身影,也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那年為了救她,季何燒傷了腿,她無數次問他可因此后悔,季何的答案終究是不留遺憾。

她愿意嫁給這個真心待她之人,她把少女時期悸動的感情也封存在心中,而目光向前。

這一轉瞬之間,院中桃樹已經亭亭如蓋。

(肆)

紹興七年,春過,院中桃花已經凋謝,樹葉逐漸成茂,風吹過的時候還是夾雜著花香。

她正在家監督女兒學習《詩經》,季何從外回來,告訴她一則好消息,至少從他欣喜的臉上可以看出。

“天子欲授予岳將軍軍隊指揮權,興兵金賊,現下許多人都往應天府,去報名從軍,收復中原指日可待。”

她望了望天色,烏云濃密,她早已不關心國事,只是看著季何尚有愛國之心。

“你可也想去?”

季何猶豫了,她想起多年前的沈青川,她無法束縛一個人的自由,她尊重他們的選擇。

“我這個樣子,別人也不會要我,何況我有你們,怎能安心去呢!”

“季何,是我連累了你?!?/p>

他握住她的手,安撫地握緊,笑言,“你我已是夫妻,同為一體,何談連累!”

嫁給季何,她從不曾后悔,是他在她人生至暗之時,給了她新的開始,從始至終都用心待她。

季何與沈青川不一樣,一個是沉淀的生活,一個是游蕩的夢。

看天色,快要下雨了,季何去應天府看練兵還沒有回來,她有些擔心,遂拿了雨具前往尋之。

行至半路,雨淅瀝而下……

方才聽到路上有人說到,朝廷主和派聲勢浩大,以秦相為首,勸說天子收回給岳將軍的全部兵權,欲北上抗敵血恥的熱血被遏止。

并且更糟糕的是,一向得民心的將軍,從此將成為天子心里的一把利劍,對外,隨時可以北上御敵,對內,隨時又可以懸天子之命。

應天府外狼藉一片,雨中,練兵場上只一男子,肅穆而立。這里像是剛經歷過一場反抗和爭斗,只是最后的贏家她不知道是誰!

她慌忙上前詢問,只一個回眸,便讓她當場定住。

她見這樣細密的雨色,淅淅瀝瀝,霧氣彌漫,面前這個男子,與她相望,時光凝住,恍若隔世。

水氣彌漫進她眼里,她努力鎮靜,不讓自己發出奇怪的聲音。

她曾想過與他再次相遇的場景,卻沒想到是在如此狼狽不堪的時候,并沒有足夠的機會讓他們懷念過往,以及,問候彼此。

“是何人來此?”他并沒有認出她。

“我來此尋我夫婿,官爺可見了?這里發生了何事?”

“兩刻鐘前,有大批官兵前來,遣散了這里從軍和圍觀的人,岳將軍也被君召入殿,你去大理寺找尋,或許可能找到?!?/p>

一朝榮譽加身,一朝便可身敗名裂,何況岳將軍之名,自那年牛頭山大捷之后,南宋百姓便人人可知。

說到底,不過是朝中奸吝小人作祟,在天子耳邊,攛掇讒言,才使得岳將軍在中央君主權威急待鞏固的當下,受到了天子的懷疑。

而千百民眾自發前往大理寺請愿反抗,要求朝廷放了被關押至大理寺中剛被捕的應天府愛國人士,為岳將軍正名忠心。

“岳將軍越得民心,便越得天子忌憚?!?/p>

因這句話被他聽到,便不由多注意此人幾眼。婦人聲音沙啞無比,從面相而看,眉宇間帶著鏗鏘篤定的堅強,臉上惋惜帶有燒傷疤痕,幾乎不辨舊顏。

他說,“天子只想安居一隅,茍且余生,哪里聽得到國民想要收復失地的聲音。岳將軍幾次上表想要北上的決心,得到的卻只是天子的敷衍。由于需要鞏固已經收復的失地,岳家軍的兵力被分散,而朝廷不肯派兵援助,以至于收復中原成了一番空談。”

“這些年,岳將軍北戰,收復城池無數。大宋渙散的軍心也由此有了收復的希望。身為大宋男兒,復國之心一朝未改!國仇家恨未報,談何安居樂業?”

她眼里水汽彌漫成滴,聲音顫抖道,“我……我只是一個婦人,并不懂得這些?!?/p>

“我以為,你會想要聽!”如此篤定!

對于一個普通婦人,他說了這么多不著邊際的話,可是對于她,這是十年來他所見所聞,亦是他初心不改的再次聲明。

她竟然不敢抬頭看他一眼,想要轉身離開,可身子卻僵硬在了原地。

“我大字不識,官爺如何與我講這些天下復雜事!”

他嘆了口氣,繼續說道,

“當年離鄉北上,卻不滿足中央招攬禁軍的標準,若從廂軍,難以報國?!?/p>

“幸得將軍推薦,十年顛簸,如今已是御史臺司諫。近些年,朝中主和派以秦相為首,對將軍多番為難挑釁。將軍之恩,如山重,我必然肝腦涂地以報之。清君側,正其言,是我為這個國家,為將軍不得不做的事?!?/p>

她淚已流,聲音巍巍顫顫,“你與我說這些,又有何意。司諫大人的人生自然由你自己決定?!?/p>

他并不拆穿她,只是他覺得她是想要知曉,這十年,他的人生。

“全當我閑言碎語,夫人不必放在心上。至于你的……夫君,叫何名?我可托人關系去大理寺找尋。”

她顧不得許多,“他叫季何,腿上有跛疾,曾做教書先生,懇請司諫大人尋之。”

“放心,我一定替你找到他?!?/p>

她屈身行了一禮,再也無話,轉身向外走去,身后目光灼熱,她不敢回頭或是停步,她知道,她只能往前走,就像這十年一樣,一直向前,從不回頭或駐留。

(伍)

梅雨時節,這雨一直下個不停。她望著院中的榆楊樹,想起當年中央的命令,獎勵民間多種水田,開渠道,于渠旁多植榆楊。

這樣的事讓她覺得可憐又好笑,一個被分裂疆土的國家,不爭取北上復國,反而弱兵求防。甚至在遼的威脅之下,最后連這樣可憐的預防之策都難以施展。

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岳將軍奪城凱旋之音傳來臨安,是一個屢屢潰敗的民族何等的希望!

她懂得,只要這樣的希望在,收復中原的可能就永遠不會消失。

可有時候,她看著自己的一雙兒女,為他們生在這樣的年代而感到悲哀。自出生起,他們便帶著民族復興,收復中原的使命,可朝中佞臣作祟,天子只顧自保,大宋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不知道還能支撐多久。

她希望,至少這百年間,一雙兒女不受國破困擾,山河猶在。

有時候,她甚至有些慶幸,朝中主和派的聲望鼎盛,至少為這個千瘡百孔的大宋贏得一些喘息的空隙。

所以,在求和與北上之間,她常搖擺不定,可心中血性卻往往不能丟失,國家恥辱萬萬不可忘記。

季何回來的時候,雨剛剛停下。僅僅幾日時間,他已有些消瘦,面色也蒼白無神。大理寺的監獄從來不會讓進去的人好過。

她不問他這幾日的遭遇,他也什么都沒有說,只是兩人相依了一會兒,便沐浴換衣,添食裹腹,短暫屏蔽周遭變化,享受一時天倫之樂。

直到夜色已深,兩人無眠,他才開口,

“阿玉,我并不畏懼生死,我只是怕在獄中死得不明不白,我寧愿死在戰場上?!?/p>

“我知道,為天子樹威而死,不如為山河破碎身祭。季何,這個世道太亂,往往死不由己。”

“一起被抓的人中只有我回來了。天子雖然明面上與岳將軍修好,可內里終究忌憚。否則,為何至今大理寺不放人?”

“別想太多,你我只是普通百姓。如何能左右天子威懾!”

他起身,月色朦朧,背對著她,雙手卻握得很緊,“阿玉,你曾經身為儒家學子,本可以為天下進言的?!?/p>

“你在怪我!”她篤定,“怨我舍棄道義,蜷縮在此?”

他此時卻沉默了,背影挺得很直,心里的不甘在夜色里格外凌冽。

她無法反駁他,因為這么多年,她內心的深處也常常這樣質問自己,她多數時候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死在那年的大火之中,同她族人一般,為了心中的氣節,以身殉國。

可她,終歸是一個叛經離道的儒家學子,對于前,在遵從儒家之時,她也信奉佛道教義,認為天下禮法信仰都為一體。對于后,她對現在愚忠的儒學嗤之以鼻,認為天子并非天下根本。所以,她對于這個人世,常常格格不入,對世間法,不敢茍同。

“阿玉,沈司諫已經打算面天子諫言?!彼剡^頭,卻看不清臉色。

她在夜色里,看不清面上表情,卻只聽他說話,“你知道的,一旦起了疑心,是難以徹底消除的。何況朝中主和派激進,此番做法,不僅得罪權貴,更會得罪天子?!?/p>

“他身為司諫,這是他的職責所在。”

“大宋從來不缺冗官冗兵,你當知他為何如此做,并不僅僅只是因為身在其職。”

她如何不知!那怕十年周遭面目全非,她棄了初心,他卻一直都在堅持,他身上帶著大宋男兒收復中原的血性,他可以冷眼看待生死,卻難以對山河破碎視若無睹。

何況,保全忠良,知遇之恩,他已然做好玉碎的準備。她的任何遲疑或者勸解,對于他來說,都是侮辱。

“我與他相識十年,從不曾質疑他的決定?!?/p>

這是她對他保有的信任,已經不能用世俗的情愛來決定,哪怕十年不曾有過音信,她依然堅信,當初與她泛舟論世的男子,從來都不曾改過初心,就像他當年所說,

“唯有山河無恙,可以安死矣!”

(陸)

她至此一生,都不曾想到,最后為他收斂尸骨的人會是自己。

僅僅是因為進言,便被冠上莫須有的罪行,處以絞刑。

觸犯天子逆鱗,與朝中權貴抗衡,這樣太過剛正的人,在詭譎的朝堂之上容不得一處安身之地。

她記得與他最后一次相見的場景,刑場之上,明明一介書生,卻有將士般不卑不亢的樣子。

前來圍觀的人寥寥無幾,這樣的局勢之下,殺人這樣的事情早已經司空見慣。

她著白衣,頭簪白花,沒有任何哭鬧,身影卻站得格外倔強。

她已然做好準備,在他人生最后一程,也要同他一樣,對這個世間失望透頂的時候也要堅強面對。

她知道,她的任何哭鬧,都只會讓他難堪。他們依然相互懂得彼此,就像十年前一樣,視彼此為知己,尊重對方,他們都有自己的氣節。

身為儒家弟子,她一直都懂得君子為氣節而死,這是榮耀。

人生的最后時刻,他眼里只有她,只需一眼,他便欣慰地笑了。

因為彼此,那怕十年杳無音訊,有知己尚在,從來都不覺得心是孤獨的。

她看著他的眼里,仿佛在說,你安心去,我自會為你拾骨,不讓風雪載途,黃泉無助。

他最后一話,大聲叫囂,僅有一句,

“吾死可矣!”

她將他的尸骨葬在山間,想他勞累一生,最得意清閑的日子還是當年泛舟山水的時候。她將那副唐畫焚燒在他墳前,她想起與他的初見,恍若隔世。

她仿佛聽到了那場雨聲,聞到了山水雨后的霧氣,有公子吟詩之音,撥開灌葉,與此相逢。

他問她,可愿與他同舟而去?

她的回答,一直都是,愿意!

紹興八年,在沈青川死后,她便和季何搬到了臨安城外,不再過問俗世,終年為他守墓。

紹興十年,金毀盟攻宋,岳將軍揮師北伐,兩河百姓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夾擊金軍。

紹興十一年,岳家軍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可天子和秦相卻一意求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將軍被誣陷入獄。

紹興十二年,岳將軍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部將一同遇害。

身處亂流,君子氣節不變,身死后,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愿往朝天闕!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43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0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07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8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59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4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92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5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67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出了大帳的趙匡胤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太陽周邊的黑影依舊還在,他直視了一會,眨了?;蔚挠行┍牪婚_的眼睛。 就在這眨...
    龍只_招文袋閱讀 231評論 0 1
  • 那么,怎么才能用駱駝擺渡軍隊?需要多少駱駝?又得多長時間? 就在柴榮還在計算思考的時候,趙匡胤卻等不及一個人先自騎...
    龍只_招文袋閱讀 242評論 0 1
  • 唐朝滅亡以后的公元902年至979年,各地藩鎮紛紛自立,中原地區成了歷史聚焦的大舞臺,各方勢力,你來我往,“朱李石...
    龍只_招文袋閱讀 299評論 0 1
  • 我們是不是以為正月初五那天,趙匡胤對朝廷內外所有的文武百官進行了加官進爵的封賞這就完了? 不!這種批量化的泛泛恩惠...
    龍只_招文袋閱讀 273評論 0 1
  •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顯德七年,這一年很重要,它被各路史家濃墨重筆的寫在了自己的史冊上。 剛過完年的春天,柴宗訓接到加急...
    龍只_招文袋閱讀 19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