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段時間,經常做夢打仗被人追,或者自己會飛,但一直飄在半空中,無法落地。
也曾經有夢到過逝去的親人指引自己幫助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也有過睡覺后緊張得不行,身體完全動不了,想喊喊不出的那種恐慌感。
有一些夢是由于過度緊張導致的,有一些夢是由于安全感缺乏導致的,還有一些夢是身體提示抗議了……本書中都能給予不一樣的解讀和答案
第一次讀書本書給我的啟示,顛覆了我傳統的價值觀
1、好人黑洞
經常為別人考慮的好人,中老年后的心理邏輯可能為怨氣形成三部曲.
1活著是為了別人
2我已經奉獻了這么多
3你們沒有為我考慮,所以我有滿腹怨氣
好人模式延伸到夫妻關系。
很多夫妻問題吵架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什么?我都是為了你好!
為你好 ___反而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想法。
決策困難戶___逃避內疚,從而逃避選擇。
解決方案___感受自己,找到自己!
感覺自己,與內在自我連接,帶著連接去做選擇。我選擇為我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選擇是錯誤的,我也愿意擔當錯誤決定的后果。
2、不是學生夢見考試的行為,意味著自己道德感和責任感很強,不斷的考驗自己是否是一個夠道德,夠負責任的人。
3、偏執狂普遍懼怕失敗并習慣歸罪于別人。
4、墜落夢很可怕,反應不安全感。因為沒有力量和勇氣。_最好的安全感,是孩子在三歲前與媽媽建立一個穩定而高質量的關系。擁有情感穩定的能力,即,我相信那些發生的美好情感是真實的,而且一旦發生就是永恒的,同時,我也相信那些發生過的傷害是真實的。
5、從小過于聽話的孩子,對大人言聽計從,更容易無比焦慮。
6、面對親人的死亡,一定要最后陪伴和參加葬禮儀式告別,免得事后內疚,自責甚至可能引起憂郁。哭和流淚是最好的治療方式。
7、讀懂潛意識的信息,讓意識和潛意識和解,生命的能量呈現狀態最飽滿。
8、瑞士心理學家維雷娜.卡思特說,重要的焦慮多源自關系。那么,所謂的考試焦慮,其實主要是孩子對她們父母的關系的焦慮她們往往不是在擔心考試,而是在擔心得不到父母的認可。
9、無論什么時候,父母都應該有自己的事情,都致力于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而不要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旗號。
10、攻擊和性欲的本能是煮不死的,抗拒和壓抑都不會被消滅,不如學會接納。
11、陽光策略雖然表面能解決問題,但潛意識的難受還是需要認知,接納和陪伴。
12、再親密的關系也需要距離,夫妻關系中,一個人抓另一個人抓得太緊了,另一個人就會有窒息感。
13、控制欲來源于安全感低。無條件的愛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安全感低,就有自卑感,有自卑感,就會渴望出人頭地。渴望超越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