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很多重大事件面前,有著各式各樣的考試、面試,但唯獨做父母這件事,從來沒有考試,因此有很多父母始終也沒有明白如何做父母。
因為看過太多孩子悲哀的故事,包括我自己,也是正是如此,我立志沒有學會做母親之前,我不會選擇生孩子。在我看來,如果我都沒有學會為自己、為孩子負責任,我不相信我有能力教會我的孩子如何面對生活,正所謂言傳身教。
《歡樂頌2》就要接近尾聲了,最近看到關關的表現,讓我大吃一驚。
關爸關媽多次幫關關挑選條件優秀的男生,與關關相親,都被關關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了。后來聽說關關戀愛了,硬要到上海見見謝童。其實他們倆在一起并沒有很久,關關覺得還不是時候,于是婉言拒絕了,但關家父母不顧關關的反對,還是直奔上海了。
關媽初見謝童,就刨根問底地問了謝童一堆私人問題,如背景、薪資等,謝童如實回答后,關媽用了輕蔑的語氣表達出不同意他們在一起的態度。謝童無奈只得借口有事提前離席,關關也緊隨其后跑了出去,關媽大發雷霆,不滿關關不聽父母的話,選擇丟下父母跟隨謝童。
在很多父母眼里,關關就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聽話、懂事、按照父母安排的路走的穩穩當當的,人生沒有意外,如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關關身上缺乏了一種突破的勇氣,這樣穩妥的人生,卻沒有新鮮感,日子長了之后,關關才發現這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直到遇到不太一樣的謝童,關關的生命好像被點燃了……
就像關雎爾所說:他們是我的爸媽,但我不是他們的私人財產,我知道我想過什么樣的人生。沒錯,很多時候,父母搞不明白,常常以為我們就是他們的附屬品,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來幫我們選擇人生,但他們忽略了,選擇是他們在做,可一切的后果都要由我們自己承擔,生活過得是否順心快樂,還需要我們自己去體味,他們永遠代替不了我們,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殊不知,如果他們為我們選擇的人生,我們過得不開心,就會對他們充滿了怨氣,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發展;可如果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人生,我們怨不得別人,反而會總結成長。
在整部電視劇里,還有很多親子問題,諸如,王柏川的媽媽不同意王柏川和樊勝美在一起;應勤的媽媽反對應勤與邱瑩瑩的戀情;以及包子的媽媽多次干涉包子與安迪的感情,甚至調查安迪。這樣的例子無論在電視劇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忙工作,無暇陪伴,卻又在孩子成年后干涉他們的生活和感情,劃不清界限,這樣本末倒置的狀態,大概就是中國的一種現狀。
但在這部電視劇中,趙醫生的媽媽就顯得格外不同,也許是因為趙媽媽是教授的緣故,即便她看出來小曲的沒文化,看到小曲偷聽趙醫生的電話,也表示尊重小曲和趙醫生之間的關系,對趙醫生只是做了簡單的提醒:激情過后是婚姻,而婚姻是漫長的。而對他們的感情并沒有大加干涉。
正所謂:按照你想的那樣去活,不然只能按照你活得那樣去想。我想,在中國大多數父母都不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在他們眼里,孩子只能像個“孩子”一樣,在他們的庇佑下生活,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前進的勇氣,缺乏了對事物的主見,父母倒會反過來責怪孩子無能,殊不知孩子的無能,很多時候是父母橫加干涉,沒有正向引導的結果。
在我身邊見過最明智的母親就是我二姑,在我二哥準備換工作的時候,她表示:既然做的不開心,為什么不換一個開心的工作呢?我二姑的做法,不僅沒有反對孩子的選擇,表示支持,還把“人生應當快樂”的正能量價值觀傳遞給了孩子,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從去年開始,我選擇走上咨詢師這條路,我知道這個行業在中國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會有發展前景,但這條路上的不確定性太大,和我家其他那些60后長輩“穩定”的價值觀相悖,于是自從我選擇了這條路,各位長輩對我的生活就是:你現在的工作多好,瞎折騰什么?
不管怎樣,我依舊選擇堅持我喜愛的事業,至少沒接受他們太多的干涉和建議,比起他們的建議,我覺得我想要的生活才是更重要的。這一年當中,我依舊去上各種被他們認為是“傳銷洗腦”的課,我依舊在課堂上認識各行各業的精英,建立我的人脈資源,我依舊背起書包每周六起大早去學校上研究生的課,我依舊寫著我的文章,做著我助人的工作……也正是如此,我有了更多的人生經歷,讓我的生命更加豐盈,這一切都比他們說“很好”,但卻讓我行尸走肉的工作,更讓我開心。
直到前幾天,我因為一件小事和我奶奶有價值觀的沖突,爭吵了起來,后來聽我爸和我奶奶說:她大了,獨立了,你就別再管她了。突然發現這一年的反抗,用事實告訴了他們:他們已經無法再控制我了,即便他們干涉我,我也依舊按照自己想要的節奏生活,我爸爸的話對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肯定。跟朋友講這段經歷,他開玩笑地說:你這是叛逆期延后啊……
其實作為父母,更應當在孩子未成年需要父母的時候,對孩子加以正向引導,所謂正向引導,并不是控制,而是用一些心理學的技術幫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和自信,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全面發展,思維能力、判斷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等,而非只關注學習成績,畢竟學習能力只代表一個方面。這樣當孩子成年后,想要獨立的那一刻,也應當放手,給予信任和認可,讓這個擁有一身本領的孩子去拼搏一番。
所以父母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關懷,在孩子獨立的時候適時放手,而這樣睿智的父母,我相信也一定不會用“孝順”這樣的字眼道德綁架孩子,而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也會對父母更加尊重。
-End-
我是聚聚,一只混跡在廣電行業的生涯規劃師、DISC國際雙證顧問講師、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在讀研究生。聚聚愿在這里陪你一同成長,一起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