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最近一知名博主曾在微博上吐槽“現在電影市場的輿論走向簡直是巨型沉默的螺旋,先入為主跟風站隊的人太多了,其實眾捧的沒有那么好,眾踩的也沒有那么爛,一群人給我的感覺是,太夸張了。”可話糙理不糙,將這句話應用到如今的媒體市場來形容收視觀眾多少是有那么一點意思,尤其是近兩年風起云涌火的不行的網絡劇,怒刷存在感的同時也在堅持走“親民”路線,席卷關注度不忘另鑿井水來養活一方水土,歡喜對胃口的它必涌泉相報,這才助長了這塊天地的大好時光。
何謂網絡劇,就是說專門為電腦網絡制作的,通過互聯網播放的一類網絡連續劇。與電視劇一樣,網絡劇一般分為單元劇和連續劇,其主要播放媒介是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所以便先天性的從母胎具有了吸引人的優勢,掌握隨時隨地不受固有電視劇的限制,自然擁有一屁股的粉絲前來捧場。但是這其中不乏有愛屋及烏之人,才會小眾化的蠱惑人心在市場的大海中掀起一陣陣巨浪,試圖埋沒一些看清海礁的人。所以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一點也不為過。
縱觀這幾年的網絡劇趨勢,也并不是走的“一炮而紅”路線,更不是背景龐大的“富二代”家族。與其說是實力派,倒不如說是草根環境下偶爾偶像外表的一匹黑馬。它起步早——早從2009年優酷出品的的《嘻哈四重奏》系列打下基礎,其以歐美風格夸張時尚的手法表現了當代以70、80后為主的白領一族在工作中遇事獨特的解決方式,以及積極樂觀、充滿自我娛樂精神的生活態度,展現了多姿多彩的辦公室喜劇。發展曲折——從2010年開始,嘗到甜頭的他們陸續從中下口,發掘更多獨特的劇視野,試圖將觀眾走出墨守成規的戲劇路線,《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穿越時空》系列、《靈魂擺渡》(1、2)等一大批喜獲觀眾口味的另類網絡劇橫空出世,怒罵與夸贊并存。之后的四年——迅速發展,每年的產量都翻了個翻,幕后公司也加盟許多,如虎添翼。點擊量上升,廣告費龐大,談論話題熱議,極具有針對性。
話說,這個時代沒有任何火爆和躥紅是偶然和沒有理由的。就拿剛剛迎來的2016年上映的《太子妃升職記》來談,引發的熱議更是有了“兩邊倒”的意思。該劇宣傳團隊主打欲擒故縱手段,連連拋出話題熱炒幾天,待風平浪靜后厚積薄發,之后便網繩一拉,眾多“大魚”紛紛落網,喜迎收視飚紅便可。由此可得,任何網絡劇的用心良苦通常是過五關斬六將的汗馬功勞才可問世江湖,可江湖風險人皆可知。順便借用《羋月傳》的一句,“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報。”
無論這一年是誰的朝圣,無論弄潮兒是哪位君主,市場的決定權還得回歸到老百姓手中。他們是隨時掌握遙控器的一批人,也是任何商家的垂涎對象。網絡劇的“大好時光”,不僅是網絡媒體人的一大成功更是代表了中國觀眾的三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