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看完《霍亂時期的愛情》,阿美利加的死,讓我感到難受,這是全書中唯一令我感到徹底悲傷的女人。
她只有十四歲,卻愛上了比自己大六十歲的垂暮男人。她是弗洛倫蒂諾·阿里薩最后的情人。但是,在他得到費爾明娜之后,仍然毅然決然離開了她,就像離開他所有的情人。當阿梅里加偶然知道這一切后,就自殺了。
這種熱烈的悲傷和熱烈的美,近乎到執拗的癡狂,讓我無法忍受,也讓我在閱讀完全書的幾天里依然始終不能釋懷。
令人最難過的是,弗洛倫蒂諾盡管也覺得心痛受煎熬,卻也輕描淡寫般的將這段記憶抹去了,似乎那個少女是一個不相干的人。這位14歲少女的到底干擾了我最后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他與費爾明娜在霍亂期間那永恒的漂流,即使最后一生一世也終究變得不再圓滿。如若這份跨越一個世紀的愛情,最終以一個14歲少女自殺為代價的話,我始終有些不能接受。
一個女孩真的愛上一個年近衰朽的老人,那會是一種怎樣偉大的愛呢?他已經不再擁有肉體的魅力,而且離墳墓只有一步之遙,她那時單純地也不企圖得到的他的金錢和財產,所以,她愛的是他的靈魂,愛他在她情竇初開的年齡向她打開了一個神秘而深邃的世界。
或許在書中,其實,阿梅里加是弗洛倫蒂諾年輕時候的幻影,是弗洛倫蒂諾失戀后可能會走的另一條路,那就在得不到愛情之后選擇死亡,而唯一的不同就是,弗洛倫蒂諾還可以花上五十年的時間來得到費爾明娜。
這種表面的圓滿總是透露著一股悲涼,讓我突然想起《洛麗塔》——同樣大叔與12歲lo的畸形愛戀。
二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Humbert第一次在花園見到lo就無法自拔地愛上了,直嘆“beautiful”,他在她身上找到14歲那個被破滅的愛情夢想。多年壓抑的情感驟然迸發。即使歲月已經把這樣一種殘缺的情感扭曲,他依然不可自拔地愛上她。
這是一場因傷寒而開始的悲劇。我想Humbert始終停留在14歲那年,所以他對lo無法自拔,為此他與她的母親結婚,成了她的繼父。而妻子的意外車禍導致死亡成全了他名正言順地對倫理的摒棄。情欲的罪惡之花從此盛放。
他用盡一切去討好她,傾其所有要抓住僅存的溫柔。他陷入她那頑皮的玩鬧和孩子的任性里,可她還是慢慢地長大了,不再順從于他,不再依賴于他。
他越想控制她越想逃離。當他發現自己青春時期的愛情夢想最終注定要破碎一地的時候,她也已經在謊言和背叛中離他而去。他幾近瘋狂,歇斯底里。日復一日,他走遍每一個地方找尋她的蹤跡。開著來時的車,揚起一路的塵土。
三年后的某一天,他收到她的信。枯涸和絕望的心又一次被情潮填滿,洶涌澎湃。他開著車去看她。某一間簡陋的小屋,她已經嫁為人婦有了身孕,蒼白臃腫,疲憊平庸。再也不是當年那個言行舉止中充滿挑逗的小妖精。她問他要錢來維持生計。他就這樣靜靜地望著她,百感交集。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象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涌上心頭......”
他給她錢,要她跟他走。她依然執意不肯。她是從未愛過他的。如果說當初對他極具暗示的挑逗是來自一種青春時期對性好奇的早熟的話,那后來只不過是為了錢而出賣肉體了,在Lolita看來,他也只是為了他的情欲。她始終不明白他有多愛她,當他終于明白過來時,老淚縱橫,掏盡身上所有的錢都給她然后倉皇地離開。
我蠻喜歡喜歡的是97版本的結局。Humbert槍殺了Clare Guilty,心如死灰地一路開車,帶著當年Lolita頭上的一個小小發夾,上面沾著血跡。他仿佛又看見她,一身藍衣,帶著純真燦爛的笑對他揮手。就是這個年僅12歲的年輕女孩,誘惑了他一生,并成為他一生的罪,一生的欲,一生的債,一生的終結。最后guilty死時,血泡的破裂也象征著幻影破裂,也象征著那個12歲吹著泡泡糖的Lolita在他心中死去。
1997年版本的《Lolita》被譯為《一樹梨花壓海棠》。在網上查詢出處:“一樹梨花壓海棠”典自宋代蘇東坡嘲笑好友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的調侃之作。據說張先在80歲時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東坡就調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梨花指白頭新郎,海棠指紅妝新娘。之后,“一樹梨花壓海棠”成為老夫少妻的委婉說法。
我覺得這句翻譯挺妙的。在看時,很多人評論說,是Lolita先勾引的Humbert,所以導致了最后他的悲劇。可我覺得沒有所謂的對與錯,12歲、有些性成熟的Lolita,就是那樣有著出色外貌的惡魔,給人以致命的吸引。所以她想要玩鬧,只是最后她想要自由卻被控制了時,兩個人在這條畸形道路越走越遠。
這部小說一直充滿爭議,或許是因為人與生俱來又不可抑制的情欲,也許是因為其中的欺騙和背叛,又或者,是因為愛情本身,讓人覺得到了一定年齡就不體面,但它若無關年齡,就注定是一場劫難和宿命,人與生俱來的原罪。
同樣是這樣大叔和蘿莉的組合,還有經典的《這個殺手不太冷》,讓人暈眩。
三
我始終認為關于兩個孩童的故事,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在他們心里,他們都是12歲,他們都對生活感到失落,可他們也深愛彼此。
leon,一個沉默寡言的殺手,可卻細心地熨衣服、噴花肥、喝牛奶,一個牌子的牛奶。一個人到空蕩蕩的影院津津有味地看歌舞片,像孩子一樣新奇愉快,還不時回頭張望除他以外的唯一觀眾,想和人分享他的快樂。這個英俊優雅的男人穿著蓋不住腳腕的褲子,長長的風衣,悠然地掠過大街小巷,幸福地唱歌,路人駐足觀望。不自覺地滲透著中年男人的落寞與孤寂。可內心卻始終是個小男孩的模樣。
唯一能暗示他的內心生活的,只有那盆茂盛的龍舌蘭。他把它當成自己的生命來培育,它沒有根,亦如他。
mathilda———一個十二歲的問題少女,綠色外套,小紅帽,童話一樣嬌好甜美的臉龐,清澈卻直指人心的眼睛,充滿敵意卻又有些怯生生的表情。
當Mathilda的全家被殺,她捧著牛奶到他門口求他開門的時候,讓這個無依無助的女孩闖進了他的生活。,也結束了他孤獨的殺手生涯。
“我要跟你學做一個殺手。”
她成為他一生中中唯一溫暖的時光,他也不再只是一個人。
她會為他買兩夸脫鮮奶,會和他一起訓練,會和他玩放松腦筋的游戲,會對他說,“Leon,I Love You。”12歲小女孩的愛,像是甘泉,那么清醇,毫無雜質;像是陽光,那么溫暖,令人目眩。
Leon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他會笑了,有時甚至是細心而又溫柔的。一個殺手,命中注定,不能有愛,有了愛就是有了弱點。
一切自然而完美,從容不迫地敘述,他們笑鬧,他們日益親密。兩顆冷透了的心在相互接近中發出了微弱的光芒,互相取暖、互相救贖。他成了她的信仰,她卻成了他的弱點。
最后的血戰中,他用自己極限的生存智慧與對方較量。保護Mathilda逃出生天。當看客的我們都以為已經死亡的Leon喬裝成警察,走向出口,走向等待著他的小天使。最終給予了一線兩人幸福生活的希望,結果卻只是讓人更加絕望。
一步之遙,天人永隔,那門外亮麗的日光,和門內刺目的血光,一樣令人窒息。他終究還是逃不掉,當他滿面血污地走向咫尺之隔的大門時,一只手槍跟在后面。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主觀鏡頭:逐漸傾斜的地面宣告了他的死亡。他死了。一切都結束了。
這一部部有著另類怪異的愛情故事,最終都升級為探討孤獨靈魂之間的交流、冷漠心靈救贖的啟蒙之片。所以,注定了不圓滿。
四
是啊,人生總是不圓滿。以前我總是不理解跨越過大年齡的愛,覺得那始終不是愛情。可現在卻接受了,甚至覺得年齡相差大一點才好。或許是帶著宿命論的悲觀,覺得到了一定年齡的愛情總不是那么體面吧,現在倒覺得自己狹隘了。
人和人之間的孤獨救贖,相互取暖,是很容易讓兩顆心靠近的。愛情本來就模糊又熱烈,讓人無法說清。如果說年輕時的愛情容易夭折的話,那大叔與蘿莉組合倒更能顯示愛的深沉了。一個本身就已踏入腐朽,一個花開剛靠著指引體驗這個世界,那這種吸引也就變的必然了。只是,到底透露著悲涼。
How much I love you,you don't know..
就像阿美利加對弗洛倫蒂諾的愛,最終因嫉妒而自殺,盡管她被他抹去的像從沒來過。
? 就像是片中Humbert 對Lolita的愛,如此之愛,而Lolita卻不在乎,甚至從沒愛過他。
就像leon,最終為了保護Mathilda,中彈而與她天人相隔。
How much I love you…always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