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活動具有內目的和外目的,內目的是指活動本身給人帶來的愉快感和滿足感。外目的是指通過活動獲得的現實利益。先有外目的后有內目的稱為手段的目的化,先有內目的后有外目的稱為目的得手段化,手段和目的可以相互轉換。
當一個人的手段不能目的化時,他就不能從他所從事的活動中獲得愉快和滿足,他的活動僅僅是為了完成枯燥的任務或避免受到懲罰,是外界壓力和自己強迫趨勢的結果,從而引起強烈的內心沖突
孩子在四歲的時候迷上了揚琴,小小孩子幾天就能彈出旋律優美的曲子,我覺得我的孩子簡直就是天才,興奮的不知所以。孩子要揚琴,用最快的速度買上,調好音,孩子興奮圍著她的琴轉圈圈,認真的彈給我聽。我也飄飄然覺得馬上要誕生一個音樂新星,立刻制定每天練琴計劃,從此后每天孩子放學立刻被我趕著練琴,開始雞飛狗跳的日子,每次跟我討價還價:先喝點水,先玩會玩具,先吃點零食等,兩個月以后,打也好,罵也好,揚琴再沒動過,在地下室蒙塵至今。
等到孩子五年級的時候又迷上了電子琴,我說沒有時間,她振振有詞的說,人家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這是要我輸嗎?得嘞,當人家媽就得付出,找學校,報名,學了幾天又開始嫌自己琴不專業,要求換琴,我又一次重復了以前的模式,每天嘮叨督促練琴,結果可想而知,又一次重復已知的結果。
先有內目的,后有外目的,也就是目的的手段化,這往往意味著人的生物性地手段化。例如,幼年時候打球只是為了好玩,長大后進入國家隊,打球成了為國爭光的手段。 贏球成了外目的,勝敗關系國家榮譽。這個外目的太強烈了,內目的往往趨于消失作
? 作為一個望女成鳳的家長,我是成功的把孩子的內目的消耗殆盡,而且到目前為止我也沒想出保持孩子內目的的有效手段,作為一個團隊管理者,也沒有想出手段合理內目的化的辦法,各位親愛的同修們,有什么好的建議跟我說一下好吧?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