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三盜
今日,同事對接一客戶,需要本人幫忙電話做溝通。
連著撥了兩次,均未接通,直至第三次,客戶才接的電話。
“您好,請問是××嗎”,我很客氣地開場,并做了自我介紹。
剛開始還算正常,但沒過幾分鐘,客戶開始急躁和不耐煩,語言里充滿火藥味,甚是咄咄逼人。我始終保持謙卑的姿態,就其關心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本就接解決方案跟其說明緣由時,他變得極度不耐煩,就差罵出臟字,果然未等開說,他已直接掛斷了電話。
后來,跟同事做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而且最近剛喜得貴子,但是脾氣比較大,他們發給他的很多微信,也是愛搭不理。
當然,同事是公司的一個小姑娘,人活且伶俐,開朗大方,深受同事們的喜歡,但與此客戶接觸以來,已被逼到沒了脾氣,甚至是開始口出臟話。對于一個年輕小姑娘,如果不是遇到糟心之事,不至于在公司的場合不顧形象地吐槽。
公司、客戶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利益主體,站的角度不一樣,各有各的權利主張,這都無可厚非。當然,一個巴掌也啪不響,客戶態度不好雖有不妥,但一定跟公司與其發生的一連串事情必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沒有無緣無故的生氣,也沒有無緣無故地笑臉。果然,公司之前出過一些事情,確確實實是產品某個方面的瑕疵,雖有不快,但至少很好地解決了,或許這是客戶怨氣的起始。
但凡是跟人打交道的地方,肯定少不了分歧,但是火氣沖沖,不論占著多大的理,都是在給自己降分。如果說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會很少生氣,我想不是因為他(她)的脾氣怎么樣,而是有能力看到事情的本質,而不是在表面現象里打轉,也不會因為細枝末節無端地宣泄,有能力去收斂情緒,用理智與智慧去解決所遇到問題。假如客戶能夠冷靜下來,客觀地指出我方的問題所在,并提出自己的利益主張,我想這是一個最好的解決方式,也不至于將事情逼入死胡同。當然,如果我方能夠在一開始就能站他的角度去幫助他,而不是冷冰冰地陳述事實的話,也許事情是另外的結局。
客戶掛斷電話后,他向老板投訴了我,本出于好意幫忙,反倒被投訴,心里也會窩火。
我倒沒有任何的氣憤,或者不開心,至少個人覺得還算專業,不隨性地潑灑情緒。
去年的夏天,去天津拜訪一個客戶,他四十歲多一點,永遠都是一副笑臉。那一天還有其他的客戶在場,他不僅和和氣氣,最后吃完飯,依次將客人送到地鐵或停車場,來來回回半小時。他本可以指指方向就好,不必如此“殷勤”。那天我趕回車站回京,他同樣舍下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將我送至火車站,并一起吃了晚餐,待我上車后他才返回公司。
我不過一個公司的員工,并非他重要的客戶或者領導,但是他作為老板卻如此謙卑,并未因為他身段放低,而被人肆意利用,反倒對他更為敬重,也是這么短短一天他給我上了深刻的一堂課。
如果生氣就能解決問題,那么這個世界將變得簡單粗暴,又將陷入復雜的漩渦。
我7歲女孩說過一句話:你生氣的樣子一點都不好看。
為了自己和他人,還是少生點氣。
題圖:來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