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匯報一下最近的公益進展:
10月31日 上周二 下午
國鳳姐、張娟、沈華和阿仁一起到了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給同濟建筑設計集團總裁助理 金煒先生 送上了感謝狀,多謝對方提供研討會場地以及全程會議的贊助!
11月1日 上周三? 早上
沈華與阿仁和諾亞基金會秘書長蕓薇見面,蕓薇分享了這幾年做公益的心得,并表示會全力支持有教無類!
11月1日周三? 下午3點
小川、沈華、阿仁與上海華信基金會的項目負者人黃露茜老師進行了會談,黃老師介紹了華信其中一塊主要的項目是山區老師的培訓,因為去年研討會的關系認識了U來,并給到了U來6個老師培訓的名額,黃老師也就有教無類未來的發展發現提供了她寶貴的意見。
11月1日 上周三? 下午6點
小軍、小川、沈華、阿仁與U來的創始人袁莉老師碰面,就有教無類的未來發展咨詢了對方的意見,并讓對方給我們剛結束的互聯網支教研討會提供意見和建議。
11月6日 今天 下午2點
沈華與阿仁訪問了杉樹計劃的創始人史麗、現任理事長聯群、臺灣曾博士,曾博士介紹了杉樹計劃在大涼山西昌的實地支教計劃,并引進了很多企業界的培訓方法和最新理念在教學中,包括思維導圖。
下面是今天面談的一些紀要:
教育要本地化,對少數民族而言,要保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要培養孩子的一個自主閱讀的習慣,爭取搶時間搶在他們在輟學之前培養一個自我學習的習慣,期待他們未來的終身自主學習;
當地找,有熱情的種子老師,慢慢培養,以點及面,由他們去帶動周邊開花結果;
學習本來就不限于教室,就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發生,教育無處不在。
要讓孩子有自我學習的動機;
學生學得好,一定前提條件是老師好。優秀的老師,不是靠知識量自上而下的教育,而是在情商上有能力激發并教練學生的學習心;
不能讓社會階層固化,孩子接受變成一種常態,有弱者心態,不肯定自我價值。要創造機會去讓他們幫助別人,從而使愛得到延伸,善得到循環,人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