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都說小孩子不能玩太多電子產品。可是出門在外,你以為一本書、一件玩具就可以打發得了他們嗎?不要天真了!
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甚至公公婆婆爺爺奶奶,人手一個智能手機。大人可以自拍曬美食微信群里聊到天昏地暗游戲打個不亦樂乎,偏偏不讓小孩玩的話,這么粗暴說明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關系的方法,給他們灌輸的是什么觀念?
等位置等上茶等點菜等上菜,大人可以寒暄敘舊吹牛自拍發帖,小孩插不上嘴能怎么辦?小肚子一下子填飽了,門口那一缸缸的龍蝦螃蟹扇貝多好看啊,你放心讓他們自己去看,還是要丟下一桌子朋友去陪他們看可以吃的水族箱?
假日出游長途車旅飛行時間,窗外盡是高速公路和灰蒙蒙的天,任誰看了都沒興致,更何況是專注力最多只有三十分鐘的小孩?有錢當然可以去買裝置車內電視的豪車坐可以看電視的商務艙,沒錢的話是不是要讓他們哭鬧到睡著為止?
其實沒有父母愿意小孩一天到晚捧著手機平板電腦玩,誰不想培養出熱愛讀書喜歡音樂擅長畫畫的乖小孩啊。我相信多數家長是出于和我們類似的無奈。然而,面對強大的電子產業和無數軟件開發商在眼前虎視眈眈,欲以能斷親情友情愛情之功力把我們小孩的視線和手指粘在屏幕上,我不得不出手了!
在這場人機大戰中,我知道我們肯定贏不了,畢竟這是他們以后會面對的世界,不過我希望他們能體會到和人之間的互動比人機互動有趣。當然我們兩個小孩如今出門還是很喜歡玩手機玩平板電腦,但是現在如果我建議玩別的這些游戲,他們會放下或者忘記屏幕很高興地和我一起玩。
雖然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但每個小孩都有一顆愛玩的心。要把人機互動轉換成和人的互動,需要一個喜歡和愿意跟小孩玩的人加盟。這是最重要的地方,找對了人就成功一半了。
找到了沒?找到了就往下看吧……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這種游戲很適合在車途中無聊時玩,再怎樣也比睡覺有意思啊。
記得小時候很喜歡玩“接龍”嗎?以前在綜藝節目也常常看得到。不過對于小孩子來說,無論成語接龍還是記憶接龍都比較難。結合學齡兒童的興趣和能力,在我們家最受歡迎的有以下三個:
1) I Spy
這個其實是一個很經典的打法時間游戲,還可以順道學學英語拼寫。
具體玩法就是,玩家輪流從身邊尋找一事物,然后根據該事物開頭字母說道:
“ I spy with my little eye, something beginning with A"
不玩字母,也可以用顏色和形狀之類代替,例如看到云,就可以說:
“ I spy with my little eye, something white and fluffy"
車里面車外面候車大廳里大家身上穿的,都可以成為目標,如果覺得范圍太大的話,可以加提示或者限制。
2)字母表
很簡單,大家輪流按字母排序說規定范圍內的事物。例如深林里的動物:
Ape, Bear, Cobra, Deer (Dinosaur或者Dragon也蠻好笑的), elephant……
或者喝的:
Apple cider, banana milkshake, cramberry juice, durian cocktail (這個聽起來好好喝哦)……
我們家玩著玩著就變味兒了,明明是講吃的,結果搞成這樣:
Ant fried rice, bee juice, crocodile pancake, ......然后什么elephant ear chips, jumping bean soup, nut cracker, whale sandwich, Xi-gua waffle (鑒于X字頭太難,這個版本的西瓜也可以接受了)
這個游戲正經玩有教育性,不過我比較喜歡亂七八糟玩的娛樂性,要小心笑到肚子抽筋喔。
3)猜數字
寫下1-100間的一個數字讓另一人猜,每猜一次,寫字的人必須提示答案比該數字大還是小。輪流數遍,誰可以用最少次數猜出來贏。
這個游戲可以讓小孩學會數字大小比較,不過數字必須寫下來,要不然可以會有人亂來喔。
4)“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經典不會過時。最早認識這首歌,是在一個臺灣綜藝節目里,主持人張菲讓嘉賓一起唱這歌,然后開頭“二十二只青蛙二十二張嘴……”要接著唱的人就直接趴下了。我心算不行,有興趣的盡管來吧。
拳頭巴掌一起上!
手有空的話,玩拍拍也不錯喔:
1)老頑童之剪刀石頭布
雖然經典,不過嘿嘿嘿,太容易也不好玩嘛對不?夠膽就試試兩只手一起出拳,就是你的左手和對方右手猜,右手和對方左手猜,而且不能兩只手出一樣的。
周伯通的雙手互搏講究左右手如同兩人,戰斗力馬上翻倍。和小朋友這樣玩訓練的是手眼協調,同時腦筋要跟上。這個游戲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不用輪流,什么時候什么人想加入,隨時插進來便是。
2)拍手掌舞(Hand clapping games)
還記得小時候和小伙伴一邊唱著歌一邊拍手掌嗎?課間休息的時候,外面天氣好就去跳橡皮筋,下雨了就玩這個。
兩個人面對面,通過雙手左右交叉、正面相擊、拍手掌、拍手背、拍膝蓋等等一系列動作的組合,連成一系列帶節奏的手掌舞步,如果再配上歌兒更好玩。
這個游戲講究專注和節奏,一不小心沒跟上拍子輸了。我們小時候的更變態,不玩重復的一套動作,而是每完成一套動作后下一輪就必須把每個動作做多一遍,一次次遞加上去,到最后真是心力交瘁只盼對方早點出錯輸掉了。
3)打手板
兩人平伸手掌、手心相貼,一人向上一人朝下,手掌在下者拍到上面的人的手背為贏。
這個游戲其實挺刺激的,還可以訓練反應。稍微變化一下一樣好玩,例如輪流握對方拇指,看輪到誰握不住就算輸。又或者雙手手掌朝外,不停開合,看對方能不能打中掌心。
4)“Simon says”
這個游戲是姐姐教我的,平常她們在操場上玩,不過就算坐在車里面綁著安全帶效果一樣棒。
游戲規則是,其中一人說負責說指令,例如“touch your face”。如果前面加上一句“Simon says”,大家就得照做;如果前面沒有“Simon says”而你照做了就是輸。當然你把句子換成“老王叫你干嘛”都很好玩的。
紙和筆的比賽
吃飯時等人最無聊了,碰上個喜歡遲到的,看著小孩子發呆我都替他們難受。折紙鶴玩不了多久,紙飛機飛到隔壁桌的菜上面去了更糟糕。這個時候只需要出動紙和筆,就可以作一場精彩的無聲比賽了!
1)筷子套射箭
用裝筷子的紙套折一個“V”字小箭,用茶壺茶杯擺出龍門陣,通過阻礙物打中目標為贏。
像我們這次玩,就是要箭通過兩個茶杯射中茶壺。左邊大的箭是我折的,右邊的是姐姐的,結果姐姐這個輕巧型的勝出。
2)射筆神通
我們小時候課間的游戲之一,到餐館吃飯用墊桌面的紙加一支筆就可以開打了。
紙上畫上各種圖案,按大小標出分數,越小的得分越高。玩的時候把筆豎在紙上,單指按住筆頭朝想去的方向射出,射中圖案得分。因為有很多個得分區,我們規定進去以后一旦射出得分區就不能再進去了,否則一定會一直賴在同一個得分區,哪有什么勁兒?
3)Dots and Boxes
這個游戲很靈活,幾個人玩都可以,想復雜些玩久些的話點陣就畫多幾個(我這里是三個人玩7X7)。游戲規則是這樣的:每個參加者選定一個劃線圖案,例如單直線、雙橫線、波浪線什么的,輪流在點陣上連接兩個點(不能斜走)誰給一個四方格畫上最后一條線,那個方格就是他的,最后數誰拿到的方格多誰贏。
這個游戲入門門檻低,五歲大的小孩就會玩了(看看那個叫“D”的小孩字母還寫反了來著)。我本來也很喜歡玩五子棋,不過畫那么多格子實在太傷神,這個游戲畫點就容易得多,而且用來消磨時間也很不錯。
賽慢跑
每次看到小孩子在公眾地方又跑又跳的,都覺得家長怎么也不管管?因為不想自己小孩也被人這樣說,所以我就跟他們比賽誰跑得慢。
1)鞋子親親
兩腳鞋尖相接,喊一二三開始一起邁步橫著走,哪一方鞋尖松開或者踩到對方就輸了。這個游戲可不容易,別以為大人一定贏小孩,你的手腳可能比你想象中要笨哦!
2)兩只螃蟹
和“鞋子親親”差不多,這個是兩人一前一后雙腳側貼著一起邁步橫著走,注重的是平衡和配合。
3)扭麻花
很簡單,左右腳交叉走,看誰最慢走到終點。強烈建議要一起喊步走讓步數一致,否則就不公平啰。
養小孩就等于得到機會重新過一次童年。快不快樂不在于玩具多少,而在于玩伴。我們那個電子產品少得可憐的年代,游戲簡單,卻因為眾多同伴而精彩。用電子產品對付小孩是方便,但也不能讓它們變成保姆。以上一些用來拋磚引玉,如果大家有別的游戲,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