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它的名字叫做書君。
書君,是一個非常靠譜的朋友,當你在迷茫不知歸途時,它會為你指引前進方向;當你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時,它會為你點亮一盞燈;當你在孤單寂寞時,它會日夜陪伴在你身旁;而我與書君相交則是在工作之后。
年輕的時候很多事情都愿意去嘗試,不怕失敗,更不計較后果。唯獨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讀書,不愿意讀書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字太多;二是沒耐心;三是書是別人寫的,因為不是我的思想且有些事情沒有經歷過,所以很難產生共鳴。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使你經歷過一些命中注定的事情后,當你有了一定量的人生閱歷也許你也可以寫出一本書,所以說積累經驗的方式就是去實踐但并不唯一。
書到用時方恨少,寫文章總是有些吃力,別人寫篇文章也許就是分分鐘的事,而我寫篇成品則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反反復復地推敲,大刀闊斧的修改,最終定稿成章,但寫出來之后仍舊還是存有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此起彼伏無窮盡也。
寫的好與壞是是水平問題,寫不寫是態度問題,首先要端正態度,其次你要知道水平不是一天練就的,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做成一件事急不得,在快節奏的今天,慢下來才是至關重要的,寫作是個技術活只能在一次次實戰中磨練了。
為了寫我拼命的閱讀,大量的閱讀,趨近于瘋狂模式。在閱讀中向作者學習寫作手法,學習遣詞造句,學習結構架設等等。周而復始中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慢慢地愛上了閱讀,愛上了寫作。當然讀書既不是讀死書,也不是死讀書,而是要以批判性的思維去閱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不得教條主義與照本宣科,否則與不讀書有何分別呢?
我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坐在電腦前面碼文字……
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