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結尾的時候,一個熟悉的陌生人推薦我讀一下《少有人走的路》,于是,我暫時放下了其他在讀書目,捧著這一本跨年的。在這里,感謝的話先不說,因為當時總感覺自己是焦慮的,想把一件事做下去,卻又似乎抓耳撓腮不得要領,所有的思考都很混亂,心理上也就有了些壓力,我在表達了這些困惑以后,他就給了我建議,說如果覺得自己混亂了,寫不出東西,那就不妨拿起書認認真真讀,然后寫一點讀書心得。
于是,今天這個就算是了,當然,我從來不敢說我讀過書,真的,從小大大還沒真的讀懂過哪一本,哪一頁,讀書筆記就更是沒有做過,如今聽他說一個“讀書心得”,自己在心里定義了一下,就是通過讀這本書,我自己想到的,領會到的。這樣說來我才敢寫一點,畢竟這僅僅是我自己的認知,與書本作者的觀點本身無關。
時針滴滴嗒嗒地走過,一層薄薄的窗簾擋不住夜的深沉。窗外寒冷徹骨,室內溫暖舒適,這感覺是幸福的,坐下來,守候熒屏,不曉得還能敲落下哪樣的文字……
想起九七年的春天,固執的從高中校園走出來,那么義無反顧的當了地地道道的逃兵,曾經以為會是心靈的解放,其實不過是青春期的叛逆吧!生命不可重來,悔,已不能言!……
想起九九年的春天,無奈地走入現實中!以一種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形式讓自己正式長大——訂婚!酸酸甜甜,帶著許多不甘,又或許只是年少輕狂,肩負起了生活的重擔……
想起零壹年的春天,一個小生命的不期而至帶來的不僅僅是喜悅,還有無限惶恐!漸漸隆起的腹部仍不能改變餐桌上的白粥咸菜,更不能減少忙碌繁雜的農活……
想起零三年的春天,幾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把一切希望化為渺茫!本該綠油油的大田里仍是灰蒙蒙一片!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磕磕絆絆拉水澆田,孩子的淚水一次次被風吹干,留下的是小臉上兩行帶著泥沙的痕跡,而我的眼淚,卻只能流回心里……
想起零四年春節,在江南小城一家化工廠的門房里,帶著對兩歲半女兒的深深思念,帶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們兩個人在別人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相擁著睡去。沒有豐盛的年夜飯,也看不到熱鬧的春節晚會……
想起零五年的深冬,…………
曾經以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以痛苦,所以自憐。
而在這本書里,作者最先表達的就是“人生苦難重重”這句話是真理。一個人所謂的成長成熟,都是基于對這一問題的正視基礎上的。我自己之前的心態明顯是偏激的,不肯承認“每個人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的事實,我的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苦。你看上面的那段文字,寫下來的時候我甚至是有眼淚流出來的……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沒錯,你要活著,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溫飽,要溫飽就要工作,要工作就要付出辛勞,想生活得更好就要更多的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甚至,你今晚不想做飯,那就要想其他辦法填飽肚子……
這世上哪一個人不是在一個接著一個的解決著因為“活著”帶來的難題?正如書里所說,問題就是人生成敗的分水嶺,解決了,跨過去就是成功,否則就是失敗,這本沒什么不好理解,我知道迎難而上與慌不擇路都是哪種滋味,也知道最后它們會呈現怎樣的后果。
美國開國先哲本杰明·富蘭克林說過:“唯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p>
而你知道我們痛苦地根源是什么嗎?就是我們不想正視問題,更不想正面痛苦,然而,它們就在那里,我們竭力逃避,以至于精疲力盡,可又能逃到哪呢?因為,苦難重重才是人的常態。
讀過,就該懂得,正視苦難,正視帶給我們苦難的那些難題,因為那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的,我們得認領,唯有如此這一生才可能體會到苦難以外的東西,比如感恩,比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