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哥(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曾經三番五次的對我們說:“勤勞只能保持溫飽,吃得飽,穿得暖,不會餓肚子。要想致富,在這個環境下是勤勞不可能的,要想致富只能創業?!?br>
他每說一次,我都深有體會。
每每在腦中不停盤旋著這一句話,要創業談何容易,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也不是輕易就可以說創業的,但是可以去嘗試。
只是對于我這個什么也不會的來說,拿什么來創業,要這個這個也不會,那個也不會。
這個是實話,去干體力勞動,又整天說好辛苦,我好累;
去干腦力的活動,???這個我不會?怎么辦?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些想法隨一朵朵漂浮的蒲公英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之后又是繼續每天的吃睡,玩手機。
雖說有反思,那又怎么樣?又沒有行動。
行動是檢驗你到底行不行的唯一標準。不去嘗試一下,怎么知道你行不行。
行動可以很好的說明一切,你不會就去學,你不懂就問。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人?!蹦阆朐趺礃由睿@全靠自己。
可能這句話對于在校學生說的有點遠,然而其實一點也不遠。
“大學這幾年的生活你怎么樣過,你后來的生活大概也知道怎么樣了?!?/p>
這個是一個直系的畢業學姐浦口婆心地告訴我的,
“真的,在大學期間,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要整天睡覺玩手機。要是重新給我一次機會,我絕對不會這樣子過。我一定會好好的學習,參加社團活動。”
今天,我也不曾知道我怎么拿起手中的“磚頭”不是在追劇,也不是在聊天。
而是在干這事,現在是又找到要寫的原因。
有一個學姐最近這幾周星期三都沒有空,所以我過去幫她輔導幾次小學生寫作業。
幾位小學生在我的“威逼利誘”之下,都按時完成作業。
僅僅有一位同學,她每天都是最晚回家的一個,有時回去也沒有完成作業。
我看到她對寫作業時那個“懶”、那個“我不會”、那個“我寫不出”。
通過她,我仿佛看到現在的“我”,什么都是以“我不會”“我不想寫”為借口。
其實她的作業是可以寫的更好的,是因為惰性。我其實也很“懶”,老師8月份要寫什么,怎么寫,連題目都給好了,我現在都只是整理好資料而已。
其實,在沒有寫好之前,我不太敢去見她。不是因為其他的,是因為很羞愧,感覺有點辜負了她。
感覺有點扯遠了,有點偏離題目。今天是重陽節,也是我第一天開洋蔥“小小海派”小店,真的很高興,幫我宣傳的姐妹們。
今天送你們一句話,我是在一本書中,不經意間的一瞥,就映入腦海里,如同一個符號,一直記到現在。
如果你看待一件事物是很正能量的,那么你發展的方向也是很好的;
如果你對一件事情老是擔心這,擔心那,畏手畏腳,傳播負能量,那么你可能以后真的就是如你所想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