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只眼看鴉片戰爭》,作者翟巍,這本書分三個部分講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背景和原因、戰爭的具體過程并分析了《南京條約》的條款。
第一部分:沖突的種子。這一部分講述了中國與外國在外貿交易中產生沖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1.供需的不平衡:當時的中國,還處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西方的工業產品在中國基本沒有市場,但西方對中國的茶葉、絲綢還有瓷器需求量卻極大,導致了巨大的貿易順差 2、行商制度:在清朝乾隆年間,廣州被指定為對外唯一通商口岸,而且實行行商制度。行商是被官府指定的唯一與洋人做生意的代表,雖然是壟斷行業,但行商也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很多都破產了,行商的壟斷阻礙自由貿易,是外商不滿的根源 3、關稅與陋規:有個詞叫“制度化腐敗”,關稅制度不透明,各級官員層層剝削收受各種“關稅”,導致外商進出口成本大大增加 4、清朝的法律是實體法,而英國是程序法,法律觀念的不同加劇了兩國在處理具體案件時的矛盾。
第二部分:戰爭與議和。這部分講述了戰爭與議和的詳細過程。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清朝對于英國實力的無知以及落后的戰爭觀念及裝備。
第三部分:《南京條約》及其附約:有四個不平等條約: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協定關稅以及軍艦內河航行權是由于談判大臣的無知主動提出的,悲哀的是我們自己還以為白白占了便宜。
說實話,這本書挺毀三觀的。廣州,作為當年被指定的唯一對外通商口岸,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在這座城市生活了五年多,看這本書的時候看著那些地名真的特別有親切感,但里面所寫的事情又是那么的陌生。這座城市很多地方都保留了這段歷史的痕跡,但大部分的官方歷史,幾乎都是講當年的貿易是怎么繁華,外國列強是怎么入侵中國以及中國人民怎么頑強抵抗等等。沒有人告訴我們當時的粵海關究竟有多腐敗,沒有人告訴我們當時的中外貿易究竟有多少不合理的制度,更沒有人告訴我們鴉片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在走私……一直以來,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萬惡的外國列強,用鴉片戰爭敲開了侵略中國的大門,但是,真正的罪魁禍首真的是“鴉片”嗎?外國列強固然可恨,但是如果,如果當時的皇帝和大臣對世界稍微有一點理解,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是另外一番局面呢?無知而不自知,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