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趙越《歷史不忍細看》上:真相沒那么簡單,也沒那么重要

(本書評共6800字左右,記錄的是前三章歐洲政治人物的奇聞逸事,看累了吧?后半部分我們寫藝術家,輕松點兒的。

碼字不易,歡迎點贊或者收藏,感謝諸位)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說的有點輕率,但也有點道理。

這本書寫的是正史之外的世界史,在歷史事件塵埃落定后深挖,往往會有出人意料的結果。歷史可以用筆寫就,也可以用刀刻、用血一揮而就。

這本書會展現偉大背后的渺小,冷酷之外的有趣。這其實是另一種八卦,并不比明星八卦高級多少,盡管八卦的往往是學者名人。但這也稱得上一種思考——是的,永遠不要忘記思考。

好了,廢話完畢,主題開始:


權利更替下,大人物的死亡

歷史的告一段落往往伴隨著大人物的死亡,但他們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殺?是真死還是偷生?用一個詞可以統一概括"眾說紛紜"。


居魯士大帝建立了波斯帝國——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但他最終被馬革泰軍隊斬首。有人說他死于對馬革泰女王托米麗斯的覬覦。也有人說他于戰亂中被部下拉于馬下,而這源于其外祖父的設計。


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許多王國,但在他33歲年輕力壯時神秘死去。表面原因是高燒不退而死,也有人說是其老師亞里士多德因為不滿亞歷山大殘暴成性投毒于酒中,造成亞歷山大酗酒而死的假象。當然,也有一說是亞歷山大死于預言——大人物往往都樂于死于預言,仿佛這一生都蒙上神秘色彩,這種聽聽就行了。


愷撒大帝是羅馬帝國的構建者,被政敵連刺23刀而死,但這是表面原因。有一說是愷撒主動求死,因為他身患癲癇,想用自己的死亡換取不朽的名聲、體面的死亡和選定的接班人。他最終做到了,即便愷撒大帝死去,他的政敵也沒有得逞,統治權依然在他的追隨者手里。


但并非所有事都如他所料。繼承他政權的除了指定的接班人屋大維,還有追隨者安東尼。不僅如此,安東尼還繼承了他的情人埃及艷后(埃及艷后有了愷撒的孩子),最終屋大維和安東尼進行了亞克興海戰,安東尼戰敗自刎。埃及艷后被屋大維囚禁后經歷史記載用蛇自殺為安東尼殉情。

埃及艷后真愛安東尼到愿意為他殉情嗎?其實未必。屋大維是愷撒的指定接班人,埃及艷后是愷撒的情人,并且有愷撒的私生子,她們又分別是埃及法老。屋大維不方便殺死埃及艷后和他的私生子,但又必須讓她們死亡,因此有可能"安排"她體面自殺。


圣女貞德是法蘭西著名的民族英雄,身為農家女,在法國幾近滅亡時力挽狂瀾,為法國的獨立和自由而戰,扶持王太子查理七世登上王位。然而她救了國家,國家卻并不想救她。在一場小規模戰斗中,斷后的她因為隊友提前關城門被俘,合作伙伴不肯贖回她,國王忌憚她影響力太大,于是她被英國人重金購買然后處死。。

隊友們只需要死去的偶像,而非活著的英雄。


蘇格蘭女王瑪麗天生一副好牌,但卻打得稀爛。在法國,丈夫即位后,因為追求權力被婆婆冷遇然后返回蘇格蘭;在英國,威脅到現任女王地位且不接受折衷辦法,和第二任丈夫因為權力而結合;又開始追求愛情殺死第二任丈夫,最終被英國女王囚禁25年后殺害。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克倫威爾熱衷于建立共和國,并因此處死國王查理一世,但身為護國公,成為新的獨裁者。在克倫威爾死后,查理二世將他掘尸砍頭,他的頭顱被釘子穿透,被示眾25年后,被買賣,被觀賞,被把玩了幾百年。

王圖霸業如山重,死神面前一鴻毛。


所以,赫赫有名的拿破侖時死于疾病還是謀殺?其實并不重要。拿破侖確實患病了,也確實中毒了。重要的是,拿破侖對贏者有威脅,他的存活對贏者是忌諱,只有死亡才算得上安全。


同樣,希特勒有沒有在柏林自殺并不重要,死掉的是不是替身也不重要。哪怕死掉的是替身,一切塵埃落定后,真的就是假的。哪怕他決定自殺后反悔被殺,是"體面"還是"被體面"不重要,反正歷史蓋棺定論,他在此刻被宣告死亡。


屬于希特勒陣營的德軍將領隆美爾被希特勒賜死,他和熱衷制造屠殺的政客還是不一樣的,最終卷入謀殺希特勒的罪名中。在他生命的最后階段,因為敗績失寵于希特勒,并與其產生了分歧。


第二章:偉大而平凡,影響歷史走向的豪杰

人類通常會因為功績而偉大,因為私欲而平凡,這點即使是大人物,也無法免俗。


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便是這樣的人物。他因為身體殘疾看上去呆滯且行動遲緩,在崇尚雄辯術的羅馬因不會演講經常出丑。但他非常好學,醉心于典籍。在他登上王位后,向上籠絡元老院,向下尊重公民大會這樣的次級政治團體,取消對叛國罪者的審訊,自稱第一公民,允許外國人進入元老院,給予意大利外其他行省同等權力,征服不列顛尼亞,修筑水道。但他一生都被自己的寵臣和妻子操弄,最終死在第四任妻子之手——為了給她的兒子讓位。


亞瑟王的故事在整個西方家喻戶曉,他或許存在于史詩,但更存在于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遠不如傳奇故事豐滿。就像中國的梁祝,是英國文化和精神的一個縮影。亞瑟王的故事,是英國人對其浪漫和文化的一個寄托。


在路易·大衛的名畫中,拜占庭名將貝利薩留晚年被他的皇帝——拜占庭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弄瞎眼睛以乞討為生,這并不是史實,但符合歷史規律,是無數個帝王和名將的故事。

查士丁尼想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貝利薩留是他手下的名將,他戎馬一生,英勇善戰,為拜占庭帝國立下赫赫戰功,但因為皇帝的猜忌,被召回,被解職,被冷遇,被抄家,最終在出獄不久后去世。說他晚年乞討的人,只是為了佐證查士丁尼對其不公,從而編造出這樣一個奇葩的例證。


公元前800年的圣誕夜,教皇利奧三世突然代表上帝向查理大帝加冕,至此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被教廷名正言順的承認,但查理大帝似乎對此表示抗拒。

這并非因為大帝拒絕被加冕,而是因為世俗皇帝和教廷的關系一向曖昧,此消彼長。查理大帝的一生幾乎都在戰馬上度過,他幾乎統治了整個歐洲,連教皇利奧三世都是他"拯救"的,他稱帝已然是事實。在查理大帝和羅馬教皇的政治聯盟中,處于支配地位的一直是查理大帝,而非教皇。


德意志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曾經六次入侵意大利,因為第三次過度侮辱米蘭激怒意大利人,在第四次遭到意大利人民的頑強抵抗(和瘟疫)而失敗,后來再沒有成功過。最后在第三次東征中淹死于一條不知名的小河中,有人猜測死亡原因是河中洗澡受涼或者心臟病發作。但他的死亡極為可惜,因為當時德意志軍隊是十字軍中最強大的,腓特烈是埃及蘇丹薩拉丁最忌憚的敵人,在他死后,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


三十年戰爭是神圣羅馬帝國境內,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的內戰,波及全歐洲,這次戰爭涌現了兩位不世出的天才,神圣羅馬帝國元帥華倫斯坦,和號稱"北方雄獅"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

華倫斯坦的成功依靠個人努力:輟學后游歷過一段時間;追隨國王馬蒂亞斯,從新教徒變為天主教徒;與年長很多的寡婦結婚并迅速繼承巨額遺產,依靠遺產招募軍隊(實為雇傭兵)征戰。他慷慨且殘酷,放任軍隊長期蹂躪四野以自養,但偏偏軍隊屢戰屢勝,靠的是不計家世,恩威并施和勇于擔責。

攀上事業巔峰的華倫斯坦和馬蒂亞斯產生分歧,在和北方雄獅瑞典國王的交戰中被擊敗,但也成功殺死了北方雄獅古斯塔夫。最終被皇帝指使的軍官刺死。

他的失敗令人扼腕,但他的存在給周圍的城市和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所以用五個字概括吧"天道好輪回"。


再英明的帝王,如果沒有足夠長的統治年限,注定留不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法國波旁王朝的君主、太陽王路易十四就是最好的例證。

首先,他在位時間足夠長,一共72年,世界第一;其次,他努力且勤奮,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徹底馴服法國貴族和教會;第三,他軍功卓著,沿襲西方"國強必霸"的傳統,打下現如今法國的幾乎所有版圖;第四,他致力于讓巴黎成為歐洲的藝術文化中心,在舞蹈、音樂、油畫、雕塑、文學、戲劇、科學、建筑等方面都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比他的祖先們的貢獻高出了幾十倍不止。

穩定的政權是文明的土壤,這一點堪比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


(本篇有點像奇聞逸事)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曾只身前往西方考察,回國后強力推進俄國改革,用鞭子把俄羅斯帝國趕到文明社會。但其性格殘暴到讓人望而生畏:因為幼時受到驚嚇而性格扭曲,學習牙醫時講隨從的牙齦拔出血流不止,對叛亂的射擊軍處以極刑,鞭殺自己的親生兒子。有說法是彼得大帝不是沙皇的親生兒子,這點沒有考證。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號稱"18世紀初的小拿破侖",在15歲繼位時面對以彼得一世為首的圍剿,一度將彼得大帝打的落花流水。他用兵靈活,屢次以少勝多,被視為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提爾。可惜他過于自負和狂傲,知進而不知退,缺少謀國的老成,最終在把古斯塔夫二世開拓的疆土喪失殆盡。

但不管怎樣,他是極少數可以與拿破侖、希特勒并論的差點讓俄國滅國的強力人物,差點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彼得服毒自殺,單憑這一點,足以讓世人刮目相看。


虎爸不只是中國的特產,歐洲小國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父親也是其中之一,在他的教育下,腓特烈成為包括拿破侖和希特勒在內的歐洲多名君王的偶像。

腓特烈一世為保住小國普魯士,假裝酷愛高個子士兵和極度吝嗇,得以培養歐洲最強的軍隊之一。對腓特烈大帝喜愛音樂、藝術和閱讀的行為用拳頭和棍棒表示了"支持",他一生反對奢華和音樂,是近代軍國主義的奠基者。最終保住了領土,并為腓特烈大帝留下了基礎良好的帝國。


法國貴族拉法耶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英雄,作為法國最大地產的繼承者,他受啟蒙運動影響,只身前往美國,為美國的獨立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和華盛頓是好朋友,利用自己的身份奔走于法國和美國間,為美國帶來巨大的資源和政治影響。后參與法國大革命,主持起草《人權宣言》,去世時靈柩用美國某場戰爭的泥土掩埋。他兩次被授予美國榮譽公民稱號,去世時美國給予他華盛頓同等規格的禮遇,他和美國互不辜負、投桃報李的友誼堪稱佳話。


鐵血宰相俾斯麥出生于1815年,同年,拿破侖遭遇滑鐵盧,整個歐洲重見天日,德意志聯邦得以重建。年輕時的俾斯麥擁有多項優越的品格和條件:生活條件優渥,天性好斗,聰明過人,掌握了多國語言,有志于干一番大事業。1861年,威廉一世繼位,因為擴充軍備問題和議會發生沖突,俾斯麥以首相兼外交大臣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用德意志人民渴望的統一大業解決了問題。他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三場戰爭,并且取得勝利。

他是外交家、政治家,但絕不是戰爭狂,因此在德國統一后致力于外交,為德國爭取休養生息的機會。然而新皇帝威廉二世繼位后想做愷撒而非俾斯麥的陪襯,兩人產生巨大分歧,俾斯麥被迫下臺。下臺后,新的德國外交大臣對外宣戰并主動掀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強大的德意志帝國被瓦解,而且因為戰后賠款問題導致通脹,進而引發經濟崩潰,拖垮整個歐洲的經濟。


同樣,世界公認的魔鬼符號希特勒,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來自接觸過他的人的描述)。他具備作為一個偉大領袖應該具備的一切品質,同時缺乏普通人應該具備的哪怕一絲良知。從希特勒身上,我們知道,哪怕是品格再優秀的人,一旦他的喜好和標準成為全世界必須堅定不移執行的標準,都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第三章:縱有遺憾,也不必驚訝

以個人為標準的代表是希特勒,那以制度為標準呢?


如果說雅典代表文明的光輝,那斯巴達就是戰爭的城堡。所有的斯巴達人從一起出生起就經受以軍人為標準的篩選,斯巴達只需要軍人,不符合標準的會被丟棄或者自然淘汰,男女皆是如此。斯巴達人認為榮譽高于生命,整個社會都期待上戰場的戰士們勇敢作戰,而非平安歸來。這一條已經融入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中,并維持了很多年的優勢,直到公元前371年被底比斯人擊敗。


中國和匈奴人的戰爭持續了很多年,直到東漢時期,大將竇固、竇憲進攻北匈奴,匈奴人向西遁逃,不知所蹤。

匈奴人去了哪里?有個說法是,匈牙利人是當時那批匈奴人的后代。匈奴人遁逃大約300年后,歐洲東部突然出現了一支強大的匈人騎兵,占領了整個匈牙利草原和巴爾干半島,把哥特人趕進羅馬帝國,隨后哥特人以及后來的匈奴人給了羅馬帝國致命一擊。

歐洲匈人和匈奴人在很多習俗方面非常相近,但史學界尚未有定論。


雖然愷撒、拿破侖等大帝赫赫有名,但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還是蒙古帝國,鼎盛時期擁有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差不多占據了大半個亞歐大陸。

那么,為什么蒙古沒有去征服位于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呢?原因大致有三:天時,蒙古人一開始并沒有考慮要征服印度,后來拖時間太久也不合適征服印度;地利,蒙古是馬背上的民族,南亞有青藏高原阻隔,不便征服;任何,印度不適合馬匹生存,蒙古人有征戰的能力,但是治理能力偏弱,沒有必要征服印度。


戰爭城邦斯巴達人有沒有克星?有,由300名底比斯同性戀貴族情侶組成的圣軍,在公元前371年戰勝了斯巴達人。但敵人往往來自外部,古希臘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國王腓力二世和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利用騎兵打垮了底比斯和雅典的聯軍,300名圣軍毫不畏懼,直到全部陣亡,希臘軍隊徹底崩潰。


既然古希臘文化如此輝煌,他們為何沒有統一成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和古希臘人的性格、政治制度和文化有關。

性格:古希臘人普遍熱愛自由,他們的王權一開始就沒有距離感和獨斷專行的權力,因此古希臘由一個個獨立的城邦組成,每個公民都小心守護自己的權利,非常熱愛自己的城邦。

政治制度:基于性格,古希臘人的愛國主義僅限于城邦,為了守護自己的城邦,會聯合起來對付稍微強大一點的城邦,以防對自己造成威脅,因此沒有哪個城邦明顯強于其他城邦。

文化:在極大自由的個人主義下,個人才干比世襲特權更有價值。但古希臘人普遍政治道德水平比較低,自私且目光狹隘,對鄰邦不友好。他們的政治人物贏者傲慢無禮,公報私仇;輸者眼紅嫉妒,兩面三刀使絆子。沒有宗教或者學說作為統一的行為準則,也無法建立統一強大的國家。


紅白玫瑰之爭不僅存在于張愛玲的文學小說中,也代表了英國兩大貴族集團長達百年的斗爭。蘭開斯特家族是紅玫瑰,以國王為首;白玫瑰是約克家族,以大地主/大貴族/大封建主為首。最后紅玫瑰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白玫瑰家族的伊麗莎白,兩大家族融合,開創了都鐸王朝,族徽是紅玫瑰里抱著白玫瑰。

發起紅白玫瑰之爭的人想從里面獲取利益,然而接近全部的封建諸侯和半數以上的貴族都損失在這場爭斗中。新興階級和資本階級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累積,英國反而因為消滅上層貴族而統一起來。


說起世界著名的監獄,英國的倫敦塔算一個,它共關押過1700名囚徒,是英國權力更迭的見證者。

它的建設者蘭道夫·弗萊蒙巴德也是第一個被關的人,在威廉二世被暗殺后當成替罪羊關進去,最終成功逃脫。

亨利六世是它關過的第一個國王,兩次被關,最終命喪于此。

關押亨利六世的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兒子也曾關押于此,最終下落不明。

亨利八世的妻子安妮·博林是這里的第一位往后,亨利八世曾經為與她結婚脫離羅馬天主教會,但又因為她沒有生兒子迅速厭棄她,指控她私通,最終處死她。

女王伊麗莎白的情人埃塞克斯伯爵被女王親手送來這里,因為他政治上的無能、經濟上的失敗、性格上的放肆沖動,以及率人發動叛亂,他最終被處死。

不僅是英國,納粹德國曾經的二號人物魯道夫·赫斯也曾被秘密關押于此,至于為什么會關押,英國一直沒有公布檔案。


歐洲最古老、最顯赫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從1273年被選為神圣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1438年開始世襲,延續上千年。這個家族維持地位靠聯姻,上臺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為保持血統高貴選擇近親結婚,最終嘗到近親結婚的惡果——瘋癲和畸形的歷史,于18世紀失去西班牙國王寶座開始逐漸衰落。


英國在我們眼里是一個整體,但其實英國這個概念往往和英格蘭、大不列顛、愛爾蘭、蘇格蘭等等概念相混淆,它們分別是什么關系呢?

現代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組成)和北愛爾蘭。英格蘭人口最多(83.9%),經常被用來指代英國。但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人的祖先是凱爾特人,英格蘭人的祖先是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它們之前是平起平坐的,后來英格蘭征服過其他獨立王國,但也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所以其他幾個地方不喜歡英格蘭,而且不喜歡被稱為英格蘭人,最好叫他們大不列顛人(British)。


為什么西班牙殖民者僅用幾百人就征服了數千萬人的美洲,難道真的是因為他們愚昧而落后?

并非如此,美洲文明同樣強大,他們或許落后,但絕不愚昧。原因大致如下:

1,殖民者的技術和武器優勢,火槍和火炮帶來的戰力加持;

2,美洲在進行內戰和皇權爭奪,被皇權征服的部落并不服氣,轉而幫助殖民者進攻美洲;

3,殖民者將天花帶到美洲,殖民者本身已經具備免疫力,但美洲沒有。接近九成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歐洲人帶來的瘟疫。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565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115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577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14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3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21評論 1 326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41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2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8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28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19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79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48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70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29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48評論 3 397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85評論 2 376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