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于公眾號閑情筆譚。
前不久,楊蓉、斕曦、王媛可同上《我就是演員》,引發了社會輿論對于30+女演員的熱烈討論。
而后一期的《我就是演員》中,韓雪的出現無疑讓我們看到了30+女演員的另一種形態。
韓雪,35歲,從藝18年,歲月似乎沒有在她的臉上留下痕跡,她的精神狀態也一直維持在一個最好的狀態。
相較另外三位的緊張和焦慮,站在舞臺上的她身著旗袍,淡定自若,氣質如蘭。
同樣的一檔節目,我們卻隔著屏幕看到了這些同齡女演員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不僅僅是女演員,對于普通人來說也一樣,限制了人生的從來不是年齡,而是你對于自身認知的局限性。
1
為什么會焦慮,因為你對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控
在《女人有話說》中,節目曝光了韓雪的作息時間表:七點半起床,三分鐘洗漱,五分鐘上妝,一天只吃兩頓飯,晚上六點半以后不吃東西,睡前一個小時閱讀充電。
韓雪之所以能如此嚴格的要求自己,源自她出生于一個軍人家庭,從小就接受如同軍人一般的教育,使她擁有了超乎常人的堅持和有原則。
從這樣的作息表中我們能看到韓雪的人生一直都是在自己手中,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自己該做什么。
我的一個朋友總是不斷和我強調:無攻略不出行。這是她一直以來的行為準則。
出游雖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沒有行程規劃,我就會覺得不安和焦慮,帶著這種情緒又怎么能好好游玩呢。再者,提前了解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背景,才能使這次旅行更加深入,這也是旅行的意義。
從她的話里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每一次旅行她都能乘興而去盡興而歸。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對于時間的安排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掌控。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怎么過一天就怎么過一生。
時間誠寶貴,我們珍惜時間才要好好的安排每一日的時間,避免了一些無意義的時間損耗,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尊重。
2
人生最大的優越感來自于活得透徹
十幾歲的時候你可以無知,二十幾歲的時候你可以單純,但是三十歲了你必須得活得透徹,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韓雪給自己定過一個“三不原則”:
不拍吻戲
不把自己當圈內人
不跟圈內人談戀愛
金星曾在自己的節目中問過韓雪,不拍吻戲你還當什么演員,韓雪大方的說,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妥協因為我失得起。
原則和底線從沒有對錯,不過都是個人選擇。
也有很多人因為韓雪不拍吻戲而質疑她作為演員的專業性,其實韓雪演戲、唱歌、配音、學習英文、捯飭機器人,都是因為她喜歡。
因為喜歡她就將所有想做的事都放進自己的生活中,她既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也不在意社會的主流思想。
她喜歡演戲,是因為演戲讓她開心。但是如果因此放棄了自己的堅持,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使自己的生活變了味,她寧愿接受別人的質疑。
韓雪30歲才開始認真學英語,因為上大學時的英語底子早被丟掉了,很多次想要開口與別人溝通,卻怎么也說不出來。
所以她在每天拍戲的間隙里學英語、背單詞,也被同行認為是裝模作樣,但是她卻用結果證明了自己。在TED上用全英文演講,在《聲臨其境》中堪稱原聲的英文演繹。
韓雪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為了獲得外表的光鮮亮麗。她從不活在別人眼里,她是真正活在自己生活里的人。
活得這樣透徹的人,她怎么可能不充實不幸福。
3
放過自己,不做無謂的消耗
很多人常常會抱怨不知道做了什么時間就過去了,恨不得連吃飯和睡覺都要擠一擠才有時間。
如此這般,哪還有時間將自己喜歡的事做好做精做到極致呢。
在《女人有話說》中,奚夢瑤問韓雪:你的生活一直就是這么簡單高效嗎?
韓雪說:對啊,我就是這么極簡,從來不做無謂的消耗。
不刻意追求認同、理智地做減法,用剩下的時間取悅自己,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這也是著名的奧卡姆剃刀原理,這個原理是告誡人們“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不把情感放在不在乎的人身上,不做無謂的消耗。
現代的人敏感又焦慮,渴望認同又希望獲得共鳴,可是這些可遇又不可求是十分內耗的事。
我曾經聽過一句話:
一個風采的人生,應該這樣度過:絕不在無謂地消耗一分鐘,盡心盡意做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事,讓渺小的生命與一種廣博的存續連接,讓平凡的生命散發出永恒的風采,猶如浪花在海洋中快樂嬉戲,生生不息。
生活不易,如果不能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就會活的很辛苦。人的精力有限,應該把它放在最合適的地方。
4
我在韓雪的身上看到了歲月沉淀下的成熟、從容、淡然,但卻沒有看到一絲30+女人的倦容與窘迫。
這樣的30+女人讓人心向往之,我們應該好好的停下腳步,不被生活驅趕著前進,好好的審視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你的30+或許比你想象中還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