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的前提
§ 四個層次
- 基礎閱讀:理解初級的內容
- 檢視閱讀:速讀,在一定時間內,提出書本重點與概略
- 分析閱讀:在無限的時間內,系統而完整地閱讀,追尋理解
- 主題閱讀:通過不同書之間的比較,進行分析,最復雜最系統,收益頗多
§ 基本問題
- 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些什么?
- 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
- 此書說的有道理嗎?全部有理,還是部分有理?
- 此書與我有什么關系?
§ 筆記類別
- 結構筆記:重點在于全書的架構
- 概念筆記:理解書的正確性與意義,與概念相關
- 辯證筆記:來源于不同的書,進行分析討論
二、閱讀的層次
§ 基礎閱讀
- 第一階段:閱讀的準備階段,視力聽力與口語等的成熟
- 第二階段:學習閱讀簡單的讀物,賦予文字符號意義
- 第三階段:快速建立詞匯,擴大視野
- 第四階段:精練與增進所學
§ 檢視閱讀
- 系統地略讀
- 查看書名與序
- 查看目錄索引
- 查看出版介紹
- 隨意閱讀一些
- 粗淺地閱讀
- 從頭到尾迅速閱讀一遍書,碰到不懂之處不必停留或思索
§ 分析閱讀
- 第一階段:書的大意
- 依照書本的種類與主題分類
- 用最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些什么
- 按照順序與關系,列出全書的重要部分。將全書的綱要擬出來之后,再將各個部分的綱要也分別列出
- 找出作者在問的問題,或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 第二階段:書的主旨
- 找出重要的單字,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
- 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主旨
- 從相關文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書的基本論述
- 第三階段:書的評判
- 評判的一般規則
- 先理解,再評論
- 不同意時,理性地表達而非無理地辯駁
- 尊重知識與作者,評判前要有理論基礎
- 反對作者的4條準則
- 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 證明作者的知識有錯
- 證明作者的邏輯錯誤
- 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不夠完整
- 輔助閱讀:觀點糾正
- 對于文字的看法
- 文字是物質的
- 文字是語言的一部分
- 文字是符號
- 文字是約定俗成的
- 對于事實的看法
- 事實是一種說法
- 事實是一種“真實”的說法
- 事實是真相的反應
- 事實是某種程度上的約定俗成
§ 主題閱讀
- 主題閱讀的準備階段
- 根據研究主題,列出相關主題的書目
- 粗略閱讀書目上的書,確定是與主題相關,并對主題建立超清晰的概念
- 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 找到相關的章節
- 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
- 理清問題
- 界定議題
- 分析討論
三、閱讀的方法
§ 實用書
- 分類
- 說明規則:如烹飪書,指南手冊
- 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如經濟、政治、社會的學術著作
- 問題
- 這本書在談些什么
- 這本書有什么意義
- 這本書的內容真實么
- 這本書與我有什么關系
§ 想象文學
- 閱讀方法
- 將想象文學作品分類:不同的想象文學作品分類手法等差異
- 抓住整本書的大意:大意總在情節之中
- 不僅要簡化為大意,還要發現各個部分是如何架構起來的
- 閱讀想象文學的忌
- 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打開心靈,接納
- 不要找共識、主旨或論述:想象文學不是邏輯的
- 不要用適用于傳遞出知識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
§ 故事、戲劇、詩
- 故事
- 速讀,將好的故事壓縮到一個合理的長度
- 不要懷疑角色的行為,盡量活在故事的世界中
- 戲劇
- 想象演出的實景
- 速讀,掌握整體的感覺
- 詩
- 不論懂否,一口氣讀完,不要停
- 重讀一遍,大聲朗誦
§ 歷史
- 對感興趣的事件或時期,盡可能閱讀一種以上的歷史書
- 閱讀歷史時,不只要關心在過去某個時間地點真正發生了什么事,還要讀懂在任何時空之中,尤其是現在,人們為什么會有如此這般行動的原因
§ 哲學
- 兩種哲學領域
- 關于存在與變化的問題,與這個世界上存在和發生的事有關,屬于理論與思辨
- 關于善與惡,好與壞,與我們應該做或者探尋的事有關,屬于實用和規范
- 5種哲學風格
- 哲學對話:代表為柏拉圖的《對話錄》
- 哲學論文或散文:代表為亞里士多德
- 面對異議:存在于中世紀,代表為阿奎那的《神學大全》
- 哲學系統化:代表為笛卡爾與斯賓諾莎
- 格言形式:代表為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閱讀哲學的提示
- 發現作者想要探索的問題
- 從作品中找出中心思想的原則
- 思考作品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