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的元旦,終于得以與琴子常提起的“老爺子”張老師成行。
? ? ?早上,我驅車到體育館旁邊接了琴子,再繞到飛云江大橋邊,接了在那久候多時的“老爺子”。初見到“老爺子”,可真與我想象的作家形象不同。我心目中的老爺子是這樣的:老態龍鐘,慈眉善目,衣袂飄飄,像個活神仙!
? ? 我下車,但見一位背著背包的老者向我款款走來:一襲黑衣、黑褲,頭戴一頂黑色的皮帽,著一雙淺黑色的帆布鞋,皮膚似乎經過長期在外行走而呈現出做活之人的黑褐色。一張帶笑的臉上長著一張厚厚的唇,人說,厚唇人憨實。哈哈,乍一看,真的個一厚實農民老頭子!再細一瞧,那頭上一頂頗具文藝范的帽子,立刻把我從對農民形象的遐想中抽拔出來,一位田野調查者的形象立現于眼前,但無論如何,與我心目中的埋頭書房的文縐縐的作家形象相差甚遠。我猜想這位老師一定游歷過許多地兒,通一肚子的人間煙火之氣吧。
? ? 果不其然,三人坐上車之后,張老從他自己包里搜羅著東西,說買了麻油鴨、魚丸,等中午到文成買拉面,在家煮拉面吃。沒有老者的架勢,沒有領導的陣勢。我頓時覺得坐旁邊副駕座上的這位張老似熟人般可親了起來!
? ? 一路上,我開車,張老和琴子聊天,偶爾我也聊幾句,但話不多,邊開車,邊豎起耳朵聽著他們暢聊。這何嘗不是一種樂趣!
? ? 一個多小時,到達文成,張老在文成老街菜市場買了做好的拉面半成品,還特意給我們買了糯米山藥,然后我們一同往張老家的方向奔去。一路上,張老侃侃而談,為我們介紹了旁邊的建筑,不知怎么,看文成,想起了泰順。
? ? ?泰順,一個在大山包圍之中的小縣城,如果把縣城周邊的山比作一個大碗的碗沿碗壁,那縣城就是碗底的菜肴。這里邊的菜肴,不是燕翅鮑魚,也不是小蔥拌豆腐,它就是樸素的農家燒,吃得人肚子飽飽,怡然舒適。文成縣城擁有類似農家燒的味道,但卻不似泰順縣城那般居于碗中。這縣城東邊西邊北邊都開了一個大口,這口子向外延伸,一直延伸到大自然精雕細琢的紅楓古道、百丈漈,向青田向瑞安延伸開去。
? ? ?車子開進了一條通向山中的小公路,不一會兒,右邊已經靠山了。中 途,張老示意我停下,讓我們下車看景。車子靠右停下,我們走到公路對面,往前一看,視野頓時開闊,心情分外爽朗!左前方一座大山亦如一面巨大的碗壁般將下邊呈梯田樣子的山地圍住。在梯田與大山的交界處,幾幢砌著大理石墻面的房子座落在其中,在霧氣朦朧中微微泛白,顯得極富詩意,好一個山中幽居,令人心生念想!張老師指指那里,說他的家就在其中。真不愧是文人,選居也別有一番情調!梯田底部,一條小溪穿過,在這冬日里,水已很淺。想起童年時,老家的一條小溪,春天夏季溪水潺潺,和小伙伴們玩水忘記了回家忘記了吃飯,玩得忘乎所以。而到秋冬季,許是秋冬季節少雨的緣故,溪水則會變淺變少?,F如今看著這條小溪,便覺倍加親切。一條小路,從山底經過梯田一直延伸到山頂,小路兩旁是一棵棵紅楓,一直隨著路排到山頂,煞是好看,猶如一塊山的畫布上縱向彎彎曲曲地拉出了一條暗紅、金黃、米白色交替的線條。我想,如果沒有這隨路而上的楓樹,這條路也許會淹沒在高高的山草中,而不會如此別致吧。
? ? 欣賞完這一處景色后,張老要我們先不去他家,帶我們去看看另一處景。行駛到往前約五百米的一條岔路口時,我們的車子往與他家反方向的右邊一轉,轉到一條上山的小路,并沿著山路緩慢地繞行著。不一會兒,前面出現了一個牌坊,上面有題字:集賢居。據張老介紹,這是附近文成國際大酒店的一個分部,里面有許多間客房。以前逢年過節,一些游客前來游玩探親,有的喜歡來這山中住上一住,這里空氣極好,可以過來清肺養心。穿過牌坊,車子停在客房前的空地上。下了車,但見四周無他人,山中寂靜,空氣清新。張老連聲稱好,如此的元旦佳日,來此地卻只有我們仨,這清心養肺的好地兒!客房旁邊有一小亭,名曰:怡悅廊亭。許是文人的故鄉,連亭名也古典優雅,文氣十足??缟贤ぷ拥呐_階,里面是一塊靠山的籃球場。我們在這里歇足,張老跟我們講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我感慨,欲要子孝,必要令其體驗生活,養其生活之氣,順其生長。
? ? 駐足良久,已經是中午。我們終于來到張老的家。張老帶我們參觀了他家的后花園。老人家在自己家二樓陽臺上種上了紫薇、紫羅蘭、,在三樓弄出了一大塊空地,并稱之為后花園,種了些蔬菜、柚子、臺灣血橙、四季檸檬……我們摘了幾個橙子柚子檸檬,張老剪了兩顆蔬菜。再三人一起煮好了文成拉面,此時已過晌午,一碗拉面入肚,快哉樂哉!
? ? 飯后,張老帶我們游后山的白云庵。車子繞山行五公里左右,就到了通往白云庵的路。這一路上來,只見張老開始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上山的臺階數,每過一拐,就拿紙筆記下。張老說去年做過大手術,左胯得炎癥未好,走路有些不方便,但是我來,再怎么樣也要陪我們往白云庵走上一走。我何德何能,就因為是琴子的朋友,卻受張老如此真誠厚待,實我之幸也!于是,我靜靜地跟在張老后頭,我想,如果張老走累了,或許我或許琴子能稍稍扶一把。但是,張老卻自己一路數著臺階上來了,累了站一會兒,歇一陣。
? ? ?一路上,這楓林古道,已鋪得滿地落葉,我抬頭仰望,片片片片楓葉從空中輕輕飄下,好美!我沉醉著,閉上眼,用心去感受這紛紛揚揚的落葉,好靜好靜!耳邊響著樹葉飄落的刷刷聲,似聽著楓林在吟唱著古老的歌。此時,我真恨自己筆尖的蒼白無力,無法淋漓盡致地表達當時的景當時的情。感謝大自然如此闊綽,饋贈我們如此富足的美麗,讓我們賞也賞不夠。我在路上尋了幾片紫紅的楓葉,小心翼翼地放進衣袋,我想珍藏起一點大自然的饋贈。
? ? ?不久,我們到了白云庵,我和琴子虔誠地跪拜了菩薩。張老說這里可以求簽,于是我和琴子各求一簽。我求了一下吉簽,有內容曰:野馬無韁難捉捕捉,月中丹桂豈能求,青山常在水悠悠,往日兒童見白頭。此為第六十八簽:寧王謀反。張老解釋,我一笑。
? ? 下山時,張老一一給我們介紹了呂洞賓的石壁題詞、六百年的古藤、十八拐、“一炷香”、“一線天”。一路下來不住地被這渾然天成的大自然美景所折服,也對張老的滿腹經綸之才情增了幾份景仰之情。我想,這輩子,我能一路與書為伴,幸矣。
? ? ? 回,已近傍晚。得張老贈自己所著之書《高明傳》,并題詞:江南憶,最憶白云庵:七拐八拐九百級,滿地楓葉金黃黃。好一個“滿地楓葉金黃黃”,一語雙關,我懂!
? ? 這一天,過得輕松、愉快,與琴子也有了第一個共同的朋友。滿滿的幸福!
? ? 最后一記:“文成憶,最憶三人行,走走停停片片楓葉情。求得下吉簽,許得上上情,執念難消平。感念張老恩,不忘贈書情,愿爾好人一生平安!”(2016年元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