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 ? ?《四時之詩:蒙曼品*美唐詩》是著名隋唐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師帶你重返大唐,品讀*美唐詩。該書以古典24節(jié)氣和現(xiàn)代節(jié)日為切入點,帶領讀者在四季時令中閱讀精選的唐詩作品,品味唐詩的語言美、文學美,講述文化典故、進入詩人心境。以此為主題精心編排修訂32首詩文講稿。這些詩圍繞著四季的節(jié)氣和節(jié)日,其實就是圍繞著唐代的歲月輪回,圍繞著唐人的生命輪回。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他們——李白、杜甫、王維,更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我們——你我和他(她)。我們和他們,古代和今天,傳統(tǒng)和未來,就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中。讓我們和蒙曼老師一起,細細領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和那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的繡口錦心。
作者簡介
蒙曼
著名歷史學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
2002年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史及中國古代婦女史。著有《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
2007年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先后講述《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云》等節(jié)目,并出版相應圖書,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2016年起擔任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yǎng)和探幽入微,幽默風趣的點評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
目錄
自序 ?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
推薦序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王立群?
春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立春)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節(jié))
李白《長干行》(情人節(jié))
杜甫《春夜喜雨》(雨水、驚蟄)
杜秋娘《金縷衣》(春分)
韓翃《寒食》(清明)
王維《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谷雨)
夏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立夏)
孟郊《游子吟》(母親節(jié))
李白《江上吟》(端午節(jié))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小滿)
高駢《山亭夏日》(夏至)
元結《石魚湖上醉歌》(小暑、大暑)
王昌齡《出塞》(建軍節(jié))
秋
王維《山居秋暝》(立秋)
杜牧《七夕》(七夕)
杜甫《月夜憶舍弟》(白露)
唐玄宗《經(jīng)鄒魯祭孔子而嘆之》(教師節(jié))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
杜甫《秋興·玉露凋傷楓樹林》(寒露)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
冬
盧綸《塞下曲》(立冬)
祖詠《終南望余雪》(小雪)
李白《北風行》(大雪)
白居易《問劉十九》(冬至)
楊炯《從軍行》(小寒)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大寒)
王灣《次北固山下》(春節(jié))
四時之歌
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子夜吳歌·冬歌》
李白《子夜吳歌·春歌》
李白《子夜吳歌·夏歌》
前言
自序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
2017年,農(nóng)歷丁酉年。正月十五那天,伴著滿城的燈火,滿天的煙花,我在喜馬拉雅推出了一個節(jié)目,叫《蒙曼品最美唐詩》。那個時候,剛過立春,不到雨水,東風尚軟,萬物方蘇。當時我確定的原則,就是按照季候來講詩,和大家在四季的變換中一起賞讀詩人筆下的春花秋月,也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古人對季節(jié)的變化、對節(jié)日的情感,真的比人敏銳太多,也細膩太多。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還處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春種、夏鋤、秋收、冬藏,全都按照自然的節(jié)奏,接受著老天的安排。沒有現(xiàn)代鐘表的精確報時,但是,人們知道,春天的一絲和風到了,那是“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夏天的一縷荷香來了,那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飄了,那是“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順時而動,就是天人合一。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也正是社會日益活躍,人們開始東奔西走的時代。做官的出門游宦,念書的出門游學,從軍的出門征戰(zhàn),經(jīng)商的出門行商,甚至嬌羞的姑娘,也會邁開她們健康美麗的天足,走出家門,到林間采桑、到水邊采蓮。有誰會比出門在外的人更關注節(jié)氣的轉換、天氣的變化呢?只有他們,才會看到“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的他鄉(xiāng)之景,聽到“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的異地之音,感受到“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的邊塞氣息,當然,也沉浸在“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的青春律動中。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更是中國古代盛世的巔峰。日子過得豐足,節(jié)慶也才格外熱鬧。“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蔽覀冊谶@樣華麗的詩篇中開場,又在“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渾雄韻律中收束。我們用唐詩來體味端午、七夕、重陽這些傳統(tǒng)佳節(jié)的動人風情,也用唐詩來表達情人節(jié)、建軍節(jié)、教師節(jié)這樣一些當代節(jié)日的精神實質(zhì)。
可能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我們的詩里,并沒有把二十四節(jié)氣寫全,也沒有把所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吟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最核心的藍本,就是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這三百多首詩,是從五萬余首唐詩中精挑細選而來,代表著唐詩的風骨、風雅與風流。我確信,所有的節(jié)氣、節(jié)日都有詩,但不是所有的節(jié)氣詩、節(jié)日詩都是好詩。我愿意把古人苦吟的精華拿來和大家分享,讓大家和我一起,細細領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花雪月,和那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的繡口錦心。
那么,這本《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是否僅僅是喜馬拉雅那檔節(jié)目的文字版呢?當然不是。這是按照一個更清晰的主題精心選擇,精心編排也精心修改過的三十二首詩。這些詩圍繞著四季的節(jié)氣和節(jié)日,其實就是圍繞著唐代的歲月輪回,圍繞著唐人的生命輪回。我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他們——李白、杜甫、王維,更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我們——你、我和他(她)。我們和他們,古代和今天,傳統(tǒng)和未來,就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中。
蒙曼
2017年12月
媒體評論
? ? 絕大多數(shù)人對唐詩的認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識,或者會背全詩而缺少精準理解的層面上。蒙曼老師解讀唐詩的特點非常鮮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準確到位。這兩點看似容易,其實非常不易。
——王立群(著名文化學者)
? ? ? 杜甫《春夜喜雨》(雨水、驚蟄)
2016年,二十四節(jié)氣入選了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大家都背過二十四節(jié)氣歌吧?小的時候,我常常想,已經(jīng)有了四季,又有了十二個月,干嗎還要再分成二十四節(jié)氣呢?多麻煩呀??墒?,長大后再想,就覺得這發(fā)明真好。這個好,不僅僅是因為它掌握了黃河流域的氣候規(guī)律,更是因為,這二十四節(jié)氣,又把瑣碎而平凡的日子劃分得更細密了。假使一年只分四季,那就只有四次轉變,四次驚喜吧?可是一旦化成二十四節(jié)氣,就有二十四次變化,像二十四聲鼓點,一下下地敲打著人心。
何況,每個節(jié)氣還要再分成三候呢!二十四節(jié)氣又分成七十二候,五天一段落,五天一主題,本身就那么富有詩意。
就拿春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雨水來說。雨水的三候是什么?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萬物萌動。想想看,先是水獺動起來了,把肥美的河魚拖上河岸;緊接著是鴻雁北飛,在藍藍的天上寫下一個人字;再后來就是草木萌動,大地從干枯的褐色變?yōu)橐黄[蘢,這是多么動人的景象??!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是拜淅淅瀝瀝的春雨所賜。沾衣欲濕,潤物無聲,還有什么比這更有詩意的嗎?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這里是擬人化的寫法。
乃:就。
發(fā)生:萌發(fā)生長。
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花重(zhòng):花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重。
大家都知道,杜甫責任心、憂患意識強,感時傷世,作品往往比較沉重。但是,這首《春夜喜雨》不一樣,一開始就透著高興勁兒。“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庇瓴⒉欢家粯?。冬天是凍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連月不開;夏天是暴雨,一泄如注,
翻江倒海。都沒有那么好,甚至還會帶來災害。但是春雨不一樣,春雨是用來點醒春天的,它帶來的是屬于春天的滋潤,屬于春天的綠色,屬于春天的生機勃勃,所以大家都喜歡春雨,期盼春雨。那春雨呢?仿佛也在回應人們的期盼,如期而至。所以才會有這一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該下雨的時候,下雨了,真是一場善解人意的好雨。
這如期而至的春雨是什么樣子呢?“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伴隨著春天的和風,在靜靜的夜里飄然而至,它滋潤著天地萬物,卻又無聲無息。這不只是春雨,這是儒家君子。為什么是君子?因為它潛入夜,細無聲。這么受歡迎的春雨,如果著意表現(xiàn)自己,應該在白天大張旗鼓地到來,來接受一切的鮮花和掌聲。但是,如果它是那樣外露地、夸張地表達著自己,那就不是中國人喜歡的人格精神了。中國人喜歡什么?中國人喜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通身散發(fā)著內(nèi)斂的光芒。這場春雨也是如此,它滋潤萬物,猶如君子德澤萬民;同時,它又無聲無息,猶如君子不言而化天下,無為而治天下。唐代的大詩人各有各的性情,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李白飄飄欲仙,杜甫則是循循儒者,所以杜甫才能寫得出具有儒家君子之風的春雨。
這還不夠。春雨的好處還沒寫完呢。這場讓人欣喜的春雨不僅下得是時候,下得柔和,還下得充足。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這么是時候的雨,如果只是淅淅瀝瀝地下一會兒就結束了,那多遺憾啊。大地的干渴沒有解除,萬物的生長也就不會那么蓬勃??墒沁@場雨呢,它下得后勁十足。為什么?出門看看就知道了。若在平時,晚上有月亮,田野固然是黑漆漆的,可是,田野里的小路會反光,江面也會反光,都會顯得比較明亮。而今天這個下雨的夜晚,因為云層厚,沒有月光,所以,天是黑沉沉的,小路是黑沉沉的,江面也是黑沉沉的,天地都籠罩在綿密的春雨之中,只有江邊小船的一點漁火,透出黃黃的光芒。這一點漁火,一下子把整個色調(diào)都調(diào)亮了,也把詩人的心點亮了。
看到云頭這么厚,雨勢這么好,詩人放心了,要回屋睡覺了。他躺在床上,還在想著這雨,越想越高興,不禁開始想象明天早晨的情景了。明天早晨,雨停了,會是什么樣子呢?“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边@樣的好雨下上一夜,一定能催開春花吧。等到明天早晨推門一看,一朵朵春花帶雨,紅艷艷、濕漉漉、沉甸甸,這樣的生命,該是何等飽滿,何等蓬勃!錦官城里,該成為花的世界,春的海洋了吧。一首詩,就從一場春雨開始,結束在一片春花、一座春城之中,寫得細膩柔和,而又氣象萬千。
可別小看最后這“錦官城”三個字。錦官城是什么?是成都的別名,因為成都一向以織錦著稱。三國時期,蜀漢在此設置錦官,管理蜀錦生產(chǎn),所以叫錦城,之后錦官城也就成了成都的雅稱。李白《蜀道難》不是也寫過“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嗎?所以,“花重錦官城”,其實就是花重成都城,點出了這場春夜喜雨的發(fā)生地點。但是,杜甫在這里用“錦官城”三個字,絕對不僅僅是點出地點這么簡單,也不是為了音韻更協(xié)調(diào)。為什么用“錦官城”,而不用“成都城”?因為“錦”是一種最美、最柔和也最華貴的絲織品,而“花重錦官城”,就仿佛是鮮花著錦一般,那是何等的富貴風流啊。所謂春夜喜雨,到這里,真是喜上眉梢,喜上心頭,喜不自勝了。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點屬于詩人的敏感吧。你看,同樣是春雨,北方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讓人感覺到了北國的遼闊和干燥。而江南卻是“沾衣欲濕杏花雨”,有著江南特有的靈秀與輕柔。四川盆地則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顯得那么富足和厚實。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春雨,就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北方,是厚實的羊肉大蔥餃子;江南,是鮮嫩的薺菜小餛飩;而四川盆地,則是熱辣辣的紅油火鍋。
無論在哪里,無論有著怎樣的風光與風情,讓我們一起來期盼一場春雨吧!春雨之后,花開滿地,蟲鳴滿院。詩人劉方平寫過一首《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p>
這“蟲聲新透綠窗紗”應該就是驚蟄最好的廣告語了吧?誰都能聽懂,誰都會心動,春天,真的就是這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