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從生活實際入手,
愛吃瓜子、栗子、開心果等零食的吃貨,都有一愁。
愁的是這剝下來的殼不方便處置。
隨意的扔來擲去,總不是那么回事。
但是一時又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于是,
人們漸漸習以為常,也就不當回事了。
事情總有解決辦法的,擱在那里,或許就是在等那個有緣人。
有人就動了這方面的心思。
為使文章短小精悍,略舉兩例:
一、
先來說說瓜子。
常見的瓜子要么是裝在塑料袋里,要么是裝在盤碟里。
如圖示例:
這樣一來,
瓜子殼根本沒有指定的去向,
它到底會去哪里,就看吃貨的走勢了。
我再讓瓜子換一個出場方式:
不錯,
圖中之人用的是一個雙層托盤:上層放瓜子、下層放果殼。
無論躺著、坐著、走著,都可以盡情地吃,
再不用為瓜子殼的事分心了。
瞧瞧,吃得多愜意!
二、再來看看栗子。
現在市面上的生意人基本上用的都是這種包裝。
試問吃貨:
拿著它邊走邊吃,你不可能再將殼往里面扔吧。
有人突發奇想:要是再有一個袋子專門放殼就好了。
有人就將之初步完善成:子母栗袋。(之所以說初步,根據顧客的意見,它還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如圖所示:
果實一袋,
殼皮一袋,
涇渭分明。
上述兩例綜合,可以互相利用,我發現:
1、賣東西僅是物美價優還不夠,尤其賣的是吃貨,除了傳統的三板斧,你還要想辦法讓吃貨們吃得愉快、吃得輕松才好!
2、創業者僅從生產流程折騰空間有限,放眼消費過程會發現更多機會。
3、有時候,到后方作戰,更方便賺錢。
實證顯示,有的商家就因為在后方稍作改善,生意就大變了個樣。
嗚呼,
誰說托盤只能一層?
誰說栗袋只能單身?
誰說果殼只能亂扔?
想想,
這或許也可以稱作升級換代的商機,
可不是嗎,
換個袋子,
創業就開始了新一輪的重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