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說:世界如此喧囂,真相何其稀少。
這個世界從未像現在這樣嘈雜喧鬧。
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引發了全世界的知識爆炸。
人類在過去二十年間,創造了總數超過60萬億的網頁,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就是接近一萬個頁面。
迷信、科學、謠言、真相、虛假的數據、有用的信息……突然間鋪天蓋地般席卷而來。
在全民圍觀之下,大眾道德評判之中,有關事實真相、問題本質、社會意義的聲音,經常在以訛傳訛中被不理智地淹沒。
前幾天,一條所謂媒體曝出“樂天董事長說中國人市儈沒骨氣”的新聞引發網民的瘋狂轉載。
一時間群情激忿、千夫皆指。
然而,事后證明這條消息卻是一條“查無此證”的假新聞,其人并沒有說過這些話,韓國也沒有“環球新聞眼”這樣一個媒體。
成千上萬的網民,竟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成為了一條經不起推敲虛假信息的傳播工具。
真是生的偉大,活的糊涂。
謠言止于智者。
沒有人云亦云,就不會有“眾口鑠金”。
沒有亦步亦趨,也不會有“三人成虎”。
面對突如其來的海量信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做好甄別、應對的準備。
事實上,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
互聯網把67億人鏈接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未如此接近,我們正身處人類前所未有的變革中。
通訊技術、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改變了信息和人的二元關系,讓人成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和結構。
劇變之中,做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明白人,才是正確的選擇。
我們應該帶著腦子,迎接這個沸騰的年代。
在這喧囂的世界,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排除干擾,獨立思考,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素質。
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常常隨波逐流于各種各樣的流行觀點、權威說法和世俗偏見。
逢迎虛偽,如同吃別人的殘羹剩飯,或穿陌生人丟棄的舊衣。
善于獨立思考的人,對事物的判斷都是直接、明確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自己思考的結果,這些結論往往具有真理的雛形和真正的生命力。
這些人如同精神王國的君主,他們是關鍵意見的領袖。
思考的本質就在于——懷疑已知的規律,尋找未知的規律。
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平等獨立的人格。
獨立思考,是照亮世界、推動人類發展的力量之源。
多數時候,我們的認知受限于他人有意識的引導,受限于我們本身的知識結構體系。
想要還原真相,靠什么?
笛卡爾說: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懷疑,是一切真理誕生的基礎。
要保持懷疑的勇氣,敢于批判和自我批判。
不加批判的接受,就容易受人所惑。
要有強烈的保持獨立思考的意識,洞察周邊看似習以為常的現象,不輕易相信別人給的推論,不輕易接受看似合理的解釋,保持對外界事物的質疑。
要敢于懷疑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式和習慣,看問題難免帶著自己的偏見。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不斷地批判和自省中打破定式,糾正偏見。
“學則須疑,守舊無功;于無疑處有疑,方是進矣?!?/p>
我們還應善于學習。
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客觀思考,因此他必須要學習新的知識。
當一個人把他的所知結合各方面來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這些知識,并使其為己所用。
所以,正確的學習姿勢,應該是不斷地觀察、思考、體驗、思辨。
普通人只是看到“是什么”,而善于學習者總是在想“為什么”,而且對于自己得出的推論,也在持續不斷地追問為什么。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當我們學會懷疑、思考、堅持之后,也許就能真正地做到不受人惑。
面對這資訊龐雜的時代,我們能做的是:不把信息當做知識,不把收藏當做學習,不把閱讀當做思考,不把儲存當做掌握。
不盲從權威,不隨俗附和,不被慣性思維所控制,才能準確、有效地思考問題。
當然,獨立思考所做出的結論,依然未必是正確的。
我們無需太過糾結于獨立思考的結果,而應該側重于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側重于這種習慣的養成,和有效知識的攝入。
同樣,獨立思考也不是標新立異,不是“為反對而反對、為批判而批判”的逆反思維。
學會理性、平和、獨立地思考和看待這個世界,
才能使我們擁有一雙勘破迷霧的慧眼,在混沌中仗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