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茉莉
簡書送的《與父母和解》一書,讀后百感交集。與實際生活一聯系,行動帶來了重大突破。遇見簡書,喚醒更深層次的自己。
在教養的關系花園里,如果你處理得當,那你的花園就會枝繁葉茂、四季如春。倘若處理得不好,那就如同野獸的居住地,一片狼藉。——畢淑敏
最近幾年,出現一個詞叫“關系學”,很多人說,這是門相當難的學科。大家都曉得,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然而,卻鮮有人知,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是解決諸多人際詬病的根源。換句話說,你面臨的人際問題,在你曾經的記憶里出現過。在你的潛意識里,有一只惡魔在潛伏。現在,請與我一起把它抓出!這里有兩道命題,第一,你為何總愛無端發火?第二你為何總看別人不順眼?
(拆書法:RIA。R:閱讀片段,作為大標題。I:論點,作為小標題。A1:關聯過去 A2:啟發未來)
R:你為何無端發火?
當我看到“你為何常常無端發火?”這篇文章的標題時,我就想起經常控制不住情緒,向別人亂發脾氣的自己。我總是后知后覺,事后才察覺自己的態度惡劣,可后果已無法挽回。那有木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控制住體內的“洪荒之力”?
一、Why???
第一層妖塔:不信任自己
從根源上看,我們不會平白無故對別人發火,這是基于你打從心底就不信任自己,所以你看到的外在環境,就變成了“別人不相信你,不尊重你”。而這些其實是源于你內在的一場誤會。
第二層妖塔:不被信任
為什么你不信任自己?這與幼年時期,父母不信任我們有關。因為沒有得到被信任,所以打從心底也沒法完全信任自己,會自我懷疑。如果要繼續往深處探尋,搞懂為什么父母會不信任我們?這有可能就跟他自己的父母有關。所以這本書的封面說,每段關系里,都有6個人:我、你、和我們的父母。
第三層妖塔:不相信別人
你不信自己,又怎會信別人?當我們感到不被信任時,會覺得一切都在崩塌毀滅。如果打小在這種環境中長大,我們會變得極其敏感恐懼,無法從心底信任自己,也根本沒辦法相信別人。因此不自信,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系。
第四層妖塔:怕失去對方
此外,這跟你擔心“做得不夠好,會失去對方”有關。也就是說,為了蒙蔽你害怕失去對方的這種感受,你告訴自己這是對方不信任我。然而,這只是一場內心戲。
第五層妖塔:你真的不達標
因為害怕,所以才主動發起攻擊。
當面對越重要的人或事,我們的內心就越渴望獲得信任與認同。然而結果往往是,你辛苦完成的任務,對方來一句“拿回去重改”。這看似殘酷的結局,和讓你的受傷的人,其實是你為自己埋下的。看到這里,你可能會不服氣,憑什么我受委屈還怪自己,有毛病!
然而,這樣的結局正好說明,我們交到別人手里的結果,確實不夠好。我們很辛苦,這點毋庸置疑。可這個結果離咱內心對自己的要求和理想的結果,恐怕也未達標吧。所以真相是,你沒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而對方也不滿意。所以你拿別人的臉色懲罰自己,其實是在跟自己置氣。我們對于自己,其實也不如想象中那樣滿意。而對方給出的反應,正好一針見血地戳中了我們為自己設下的騙局--你,真的不達標。
二、How??
讀到這里,你不妨也回憶下過去,你會發現,在遇到一些我們自認為“不公平的對待”時,我一定要找出“到底我是對還是錯”的答案。如果我是對的,就把自己變大,對對方充滿憤怒感。而如果我是錯的,就會把自己變小,喚醒內心的慚愧感。所以,面對越重要的人或事,我們就越容易突然間暴怒。但這個真的不是別人的錯。我們必須通過這個現象,來反觀自己。那究竟要怎樣滅掉這團火?
1.發自內心地去認可接納自己。
因為不夠相信自己,就會害怕被別人看穿,才要故意去掩飾。擔心對方會失望地離我而去。內心的威脅感,會迫使我們去主動攻擊,去發怒或埋怨。所以當你堅信自己,全然接納當下的你時,就不會像個敏感的孩子。如果一定要靠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活,我們會很累,且內心會無能空虛。
2.盡力做更好,至少讓自己滿意。
你無法決定別人的態度,但你內心的成就感取決于你自己。再努力一點,改變心境,從而扭轉局勢。
3.走出痛苦漩渦,理解父母的愛
而對于年幼時的不被信任感,唯有父母如此重要,也只有他們能輕易摧毀我們心中建立的信任感。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學習原諒。
所以,請相信自己,不要曲解別人的反應。
三、ME!
我的思考:A1:談到信任與我實際生活的聯系,我想起兩件事情。
一母親為何屢次毀掉我最愛的東西?二與母親溝通,為何困難重重?
也許是因為,她不相信我看動慢還能考出好成績;不相信我吃零食不會生病……而我的問題在于,我自己對結果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與此同時,我的成績和體質也不穩定。
我發現與母親吵架,大多數時候是由于彼此沒理解對方的意思,用自己設立的結局套進去。我的問題在于,沒有提前做好足夠的準備,該說的、不該說的,通通報告給她。而她問的,我卻沒有說清楚。所以彼此要不到想要的答案,各自氣急敗壞地怪對方。
A2:那未來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甚至減少它的發生?
一方面,我得做有把握的事,用事實去粉碎母親的焦慮。做到讓她放心,讓她看到我的成長。另一方面,三思而后行。明白每句話需要解釋的時間成本與溝通成功的概率。沒把握的、會引爆戰火的、她不希望聽到的,就沒必要說出來自討苦吃了。
爬上這五層妖塔,我很多郁結在心中的苦惱,瞬間守得云開見日出。你呢,讀完是否有所收獲?
R:你為何總看別人不順眼?
一、Why???
第六層妖塔:怪你目光太挑剔
根源是你發現自己父母的能力有限,而你自己的能力也有限。結果你的目光就變得很挑剔,去別人身上找刺。你輕易地發現別人的不完美或缺點,怎么看別人都覺得不順眼,對別人很不滿意。
第七層妖塔:你就屬于這種人
往往,我們嫌棄別人的那些個缺點,正是我們想從自己身上拔掉的那根刺。這樣的說法,張德芬老師也講過,我認真思考后證實了。不得不承認,那些別人身上我所看不慣的東西,其實在我身上曾經也出現過,甚至我極力想否認我是這樣的人。
第八層妖塔:你害怕成為這種人
書中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叫Ding的女孩,從小被父母告知,她在肚子里面搶了弟弟的養分,導致雙胞胎弟弟無法順利來到世上。于是,她認定自己是個自私、剝削別人的人。此后,她格外包容身邊的男性朋友。一來是害怕被指責自私,二來她越包容,別人越得寸進尺,最終竟然把雙方“培養”成個自私鬼。她無助之下找了作者(心理咨詢師)。從這個例子,你看出了什么?
第九層妖塔:你活著“這類人”陰影中
這一點可以從上面的例子看出。書中說:我們是獨特而有力量的,在每一段獨特的出生故事里。你的故事是什么?我有一壺酒,可以慰風塵,你愿意說給我聽嗎?
二、Me!
我的思考:A1:通過這個例子,我聯系自己過去的故事,居然一下子解開了3個心結。
我想到自己,從來不喜歡貪別人的東西,格外自覺,注重教養。而我卻記得,小時候寄人籬下,常常聽到這樣的諷刺:“吃吃吃,我家都要被你吃窮啦!真是沒教養,你有什么資格跟我分享零食?”我害怕諸如此類的話,再次聽到。所以格外克制自己。結果是每當我看到身邊有醬紫的人或行為出現時,會感到非常討厭,非常看不順眼。
不過這本書并沒有告訴我所有的答案,比如我心中另一個謎團--我到底為什么不敢看男生的眼睛?要不,你幫我支支招~
還有另一個事情與這個論點相關。我自以為我很暴躁,但身邊的朋友卻都覺得我很溫柔,那我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自己都蒙了。照這條線索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因為我不想像我父母一樣暴躁,控制不住情緒。所以我在人前會很克制自己,但只有我知道內心有一團火在燒,在那些非常不爽的情況下。
這第三份回憶,是我的出生故事。從媽媽口中聽說,我是爺爺從田里撿來的,當時他挑著扁擔,一頭放著我,一頭放著給工人們吃的飯。當時家里正在蓋房子,我整天跟爺爺待在一起。雖然我知道這個故事是媽媽哄我的,但我卻堅信,那時候的自己是最快樂的。而后來爺爺去世了,我更加堅信,爺爺之后,我再也得不到無私的愛。也許這些只是幻想,卻導致我從心里懷疑父母對我的愛。
會在心里反復糾結,“你到底愛不愛我”這個問題的人,除了女朋友,還有一類人,就是像我這樣的獨生女。明明占有父母所有的愛,卻還不自信。我經常在母親反對我各種選擇的時候,糾結她到底是為了我?還是為了她自己的利益才反對的?其實我很害怕,她會因為我的決定而不要我。我對自己不自信。直到今天,我才突然發現,我完全沒有必要去懷疑。她一定會支持我的!
三、How??
那么,想尋找到問題的根源,這還得看,你經歷了什么?去探尋,去思索,去解開封存心底的秘密。你會發現,當你能夠與父母順利和解時,其他的人際關系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就是奇妙的關系學,使你的生活事業,各方各面得以平衡。對于一個獨生女而言,世界上沒有比與父母溝通更困難的事了。我終于解決了人生一大難題,愿你也一樣,諸事如意~
每一個想法啟動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的連接。即使是不合理的想法,也有一個想象或真實的故事。——《與父母和解》
茉莉寫于20170817-18,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