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事件)
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決策投入在做一件事情上,最終發現結果沒能達成一開始的預期,而原因僅僅是把最基本的事實給弄記錯了,巨大的遺憾、無力、打擊感瞬間襲來。白白投入大量成本,卻離想要的預期相去甚遠,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嗎?
如果我只是看到了想要的事物,而忽視了對他的客觀評估,最后我不是被結果打敗了,而是被自己的愚蠢給擊倒了。
這是一個教訓,一個花錢和精力買來的鮮明又真實的教訓,而這樣的無法客觀的評估自己,最后造成自己滿滿遺憾,心力憔悴的事真的是不只有一次。
反思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1.我太想要某件事情,而忽視了對他的客觀評價
2.我太想要快速的響應、得到自己想要的期待,卻忽視了它該有的周期,陷入了自己的內在的假想世界而不自知。
3.對期待的美好想要,而忽視了對當下的事實的檢驗,一直抬著頭走路,卻很少低著頭去審視自己離想要的“天”還有多遠,自己是在偏離著還是一直都在走假想的“正確的”道路前進著呢?
經驗萃取
這個教訓給我帶來的正向意義是什么呢?能為我今后做出決定帶來什么價值呢?
1.任何一點些微的計算差誤,有時候損失的是時間、精力、金錢,有的時候甚至是滿滿的遺憾,而后者更加讓人頭大。看準,去做,而不是被自己的理想化所蒙蔽。
2.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維度去核算判斷自己的假設是否是精準的,用多個尺度去衡量它,判斷它,盡可能地保證它的準確性。
3.越是最基本、最基礎的事實,越是要保持足夠高的重視,所有的假設、判斷都是經由這些事實產生、創造,如果對事實本身都存有誤解、錯誤的判斷,那么接下來所作的所有假設、決策都只是鏡花水月,海市蜃樓般虛幻;而對事實曲解得越厲害,為了滿足很高的期待“投入的成本”越多,最終偏差的結果帶來的遺憾感、無力感就越是難以“熄滅”,甚至會將自我吞噬得干干凈凈。
- 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最基本的事實
- 理想化的期待容易讓大腦麻痹,陷入單一的偏執維度里(我想要、我一定能、肯定是......)
- 開始體會到事實是有邊界的,是有條件的,在它的規則里用好它(懂得真的不只是大腦明白了就是了,更需要身體、心靈去記住那個感受,去形成體悟,那時這個道理才真的是自己的)
- 為了達成期待,容易陷入我們固有模式的思考維度里,I see you,我看見的可能只是過往成功經驗讓我看見的(它有它的局限性);我能想到的抵達方式可能只是自以為通往目標的唯一路徑,甚至那路徑會是“斷壁殘垣”而不自知(對基本事實的認知偏差);我想要滿足的期待、達成的目標更是希望越快越好。是啊,我一直會這樣,我總會活在自己的單維世界里。現在我體會到了,要跳出單一維度思考、要打開問題的局面,就必然要向問題里增加維度(變量):
時間——站在更遠的時間維度上看,當下不能立馬滿足的期待,站在時間線上去調整策略,持續的正向投入一定會換來最終想要的收益,更能換來時間復利帶來的被動積累。
空間——增加空間維度,從現實到期待的目標,就好比爬一座山,單一維度里,我想要爬上去,會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選擇一條“我”認為正確的道路(堅守“真理”,排斥其它、看不起其它...);加上空間維度的爬山:或許會選擇那么一條困難的路徑,或許會既有向上爬陡峭的山峰又有向下走平滑的小路;而最終這樣一條路徑,在別人看來,或許根本就不是一條路。但不得不承認,有時就是這些瘋子的路,少有人走的路,卻終抵達了他們內心的彼岸!
2020-03-20 21: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