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帶著不舍的感傷;離別,也充滿了誠摯的祝福;離別,讓我們揮手過去;離別,也讓我們擁抱未來。
詩人用詩寫下離別,歌者用歌唱出離別,而我們,可以用眼睛去看一看,用耳朵去聽一聽,用心去體會一下,這些滿含詩意的再見。
1.最深摯的離別: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后世流傳最廣的一首離別之歌。
我們經常可以在其他詩詞作品里看到諸如“一曲《陽關》”之類的句子,這讓離人們繞不開唱不盡的《陽關曲》,便來自于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
短短的四句詩,卻將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那一年,詩人的朋友要出使安西都護府,詩人在渭城為他餞行。渭城剛剛下過雨,空氣清新,泥土濕潤,客舍外楊柳青青,新綠盎然。
景物的描寫自然而充滿朝氣,然而重點的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內心。是內心深處那離別的感傷和真摯的不舍,讓他寫出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
是啊,出了陽關,就是茫茫邊塞。或許一切盡在酒中,那里一定有說不出的再見,有道不完的珍重。
2.最詩意的離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是一首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詩,大概知道得久了,讀得膩了,有時會忽略了它的存在。但提到離別詩的時候,我還是會第一時間想到它。
于是靜下心來,細品,那唯美的詩意和深婉的別情裊裊地散發出來,伴著漫天的煙花,伴著滾滾的江水。
李白一生都喜歡游歷與交友,那一年他行到湖北安陸,結識了大他十幾歲的孟浩然,兩人心意相投,很快成為了摯友。
又一年的三月,孟浩然要去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李白得到消息后,親自送到江邊,并為好友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作。
從此,三月的揚州有了別樣的美,煙花綻放的江南多了浪漫的風情。
詩中除了交代時間、地點以及故人已上路這一事實外,沒有描述如何不舍如何傷感,但那“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卻似帶著動人心弦的余音,讓我們有空間去想像,詩人獨立江邊,遙望著朋友遠行的船只,心間涌起了怎樣依依惜別的情緒。
而此情此境,或許也只能空有煙花繁似錦,唯憑江水寄離愁了。
3.最樂觀的離別:
《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離別的時刻,倘若讓我為朋友寫下一句祝福的詩,或許我也會寫這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吧。
所以這首詩在我眼里是最樂觀的離別,雖然它籠罩在十分蒼涼蕭瑟的環境中。
烏云密布的天氣,日色西沉的黃昏,詩人高適將要送別自己的朋友——琴師董庭蘭,那時兩人的境遇都不是很好,似乎映襯著外面那呼嘯的北風,紛揚的大雪。
這樣的情境更容易勾惹出心中的離愁別緒,越發覺得知己難得。然而,詩人卻能以豁達的胸懷,鼓勵和安慰友人,讓他不要擔心茫茫前路沒有知己,讓他相信以他的才情名聲,會有很多人認識他,愿意與他結識。
這不是普通的祝福,這祝福里有一種惺惺相惜,更有一種殷切鼓舞。即便前途再不順,也要充滿信心,秉持信念。
這首詩,用慰藉代替了不舍,用希望沖淡了離愁。
4.最凄清的離別:
《淮上與友人別》(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一直覺得這是一首從畫面到聲音都渲染得很好的離別之歌。
同樣是在江邊分別,它與李白送孟浩然時所展現的那種開闊大氣、空靈縹緲的美感不一樣,它的離愁別緒非常飽滿地傾注在字里行間,甚至一花一柳,皆含愁。
與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奔前程的道別。即便再好的朋友,也會有各自的人生道路與理想追求,也會有不得不分開的理由。
“君向瀟湘我向秦”——前路漫漫,你我就此別過,君渡江南下瀟湘,我則一路西行長安,一聲珍重,是哽在喉間的牽掛;一曲風笛,是飄在耳邊的不舍。
在如此凄清感傷的氣氛里,天色暗了下來,離別的酒也該喝盡了吧,離別的話也該說完了吧,那便各自離去,把背影留給暮色,任笛音飄揚,任楊花漫卷。
5.最曠達的離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在這首送別詩的經典之作里,我們記住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的名句,也認識了那位曾寫下過洋洋灑灑的《滕王閣序》的才子王勃。
王勃所生活的時代算是初唐時期,因賦才學文采而入仕,但也曾因文章而被貶。
正是由于經歷過宦海沉浮,所以在送別同朝為官的友人時,其作品里除了依依不舍的情誼外,更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情感。
這位杜少府正是要離開長安去往四川任職,王勃誠意相送,并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別意。想平日里他們一定是相互走動相互扶持的好朋友,而如今一別兩地寬,不知何時再見面。
詩的起始是帶著幾分凄涼與感傷的,但行至中段又突然變得開闊與曠達。
若四海之內還有你這個知己,那么即便相隔天涯,也似比鄰而居。因此請不要為了分別而難過,也不要像小兒女那樣哭泣,長路雖遠,彼此的掛念卻可以穿越萬水千山。
6.最生動的離別: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接觸了李白與杜甫的詩這么多年,愈加覺得李白的絕句更棒,杜甫的律詩更好,兩人的古體詩則各具特色。
而李白的這首五律確然是他律詩中的精品,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就讓人過目難忘,心生贊嘆。
詩中雖沒有指明送別的是哪一位友人,但其中真誠的眷戀、深摯的情誼,卻表現得坦率自然、生動鮮活。
詩人以開闊的景致蕩開全詩,以孤蓬的象征意義及游子的遠行深化主題,以班馬的鳴叫為作品化上句號,卻也讓離別的情思變得更悠長。
這看似瀟灑的揮手告別,卻深藏了太多的牽掛與不舍,從此,你如孤蓬,似浮云,越走越遠,越飄越高,但終究斬不斷這份相伴已久的故人之情吧。
那份夕陽西下的溫暖里,也包含著黃昏落日的無奈,正如人生的聚散離合中,有感動,也有感傷。
7.最纏綿的離別:
《雨霖鈴》(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愛柳永的詞,是因為他的句子太美,他的用情太深。他筆下的字句,像青春年華里一首叮咚的歌,像離愁別緒里一支凄美的曲。
正如這首詞,將傷離別寫到極致。
當我們感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盡現凄美的時候,當我們贊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用詞如畫的時候,那“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其實才是最動人的畫面。
悲鳴的寒蟬,雨后的長亭,離別的風帆,誰拉誰著的手,相對無言,相看淚眼。煙波浩渺,茫茫水天,走遠了,還能再見嗎?
《雨霖鈴》是與戀人的告別,是對愛情的不舍,它細膩,溫柔,纏綿而凄婉,它是柳詞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每每讀來,都感受到那清秋的涼意和那份揮之不去的離愁別緒。
多情自古空余恨,舉杯消愁愁更愁。想當年,良辰美景,有你陪;此別后,千種風情,共誰說?
8.最感傷的離別:
《滿庭芳》(宋·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秦觀的婉約細膩與柳永有幾分相似,那失意的情緒,那哀婉的意境,那寂寞的靈魂,那因情困而神傷的種種,都有著動人心弦的魔力。
那么,他筆下的離別又是怎樣的呢?是看寒鴉萬點,不見伊人;是望斷天涯路,空余茫然。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在這空靈的意境中,還有畫角的聲音出現,更增添了一份縹緲。正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詞人在船上要與歌女告別了,捧起離別的酒樽,不禁想起共度的時光,可一切都結束了,又何必再回首。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這是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不僅有馬致遠筆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也讓我想到了隋煬帝楊廣的那首小詩: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暗消魂。
詞人用飽滿的感傷和凄美的字句,描摹著離別的苦與痛。因為分別了,不知何時能再相見,便忍不住流下淚來,連衣袖上都沾了淚痕。但在黃昏的燈火里,他也只能獨自一人,靜默佇立,黯然傷神。
9.最豪邁的離別:
《南鄉子》(宋·蘇軾)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誠然,蘇軾詞作的豪放舉世皆知,但沒想到,連離別詞他也能寫得如此豪邁。
其間不見凄凄切切的感傷,不見依依不舍的惆悵。或許在他眼里,離別正是為了下一次的相聚,經過了“云海天涯兩渺茫”,仍然能“醉笑陪公三萬場”。
這首詞的背景正是蘇軾在結束了杭州任期,準備出任密州知府時,同在杭州為官的楊繪來為他餞行,兩人各作了一首《南鄉子》。
其實蘇軾對杭州的感情特別深,想來離別之際也是很難舍的。所以他想像著自己這一別之后,從密州望向杭州,就如隔著天涯的兩端,只見云海茫茫,難得人再團圓。
即將分開了,但蘇軾卻說——不用訴離觴。即使在離別之際,也不用舉杯灑淚,也不需低回婉轉地傾訴,痛快地喝酒應該是別有緣由的。我想他這里的緣由,正是對重逢的期待吧。
想起那句文藝感十足的話,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那么,就讓我們在有生之年保存好那份記憶,或許哪一天就可以在人生的下一個路口相遇。
10.最唯美的離別:
《送別》(清·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美的送別,也是流傳很廣的一首歌,是李叔同在留日期間所作。
作為歌詞,它取調于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而后者也是借鑒了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即便同樣的旋律,不同國家的人填詞后所展現的意境與感覺,定然也會有所差別。可以說李叔同將這首詞填出了中國式的古典與唯美。
長亭是離別的象征,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遠行的人就這樣,一亭一亭地離去。
芳草,垂柳,晚風,笛聲,夕陽,遠山……在這些如畫境一般美麗的情境里,離別,被添加了凄美的音符,也被涂上了疏朗的色澤。
古道馬遲遲,芳草碧萋萋,唯見煙塵起,不敢盼歸期。
悠悠時光里,或許再好的知己也會有一天斷了音訊,從此散落在天涯。倘若你即將啟程,那就趁彼此尚未分開,盡管把酒言歡,訴盡離觴。
我知道這世上分分鐘都在上演著離別,告別著親人、友人、愛人,告別著昔日的歲月和過去的自己,但我還是希望,能以如此詩意的情懷,與你說再見。
笑容在臉上,不舍在心間,奉上最美的祝福,然后把你的背影,藏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