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瑟瑟,絕境高處易生寒;峰頂蕩蕩,江湖何故令爭名?
橫貫的秋風,瀟瀟灑灑,伴隨著綿軟的細雨席卷而來。高以萬仞的北溟之巔上,一陣晦澀的琴聲縱響天際,時而低沉晦暗,時而高亢明亮,似悲、似喜、似癡、似狂……
總歸黯然的琴聲,猶如心灰意冷前的渴望,后路無知,前路漫長。
“既已到此,何必躲藏?”
突然一襲冷峻的聲音,似斥責,琴聲驟然變得肅殺起來,撫琴人猛地提起一弦朝東南角急射而去。
霎時一道無形的雄厚內勁吞吐而出,化為無形劍氣披荊斬棘而來。
頃刻間,東南角的深叢里突然縱出一高大的黑影,想要躲避這劍弦之氣,撫琴人發招之快內功之深卻哪容逃脫?
黑影人當機立斷,只好拔出佩劍暗運內功格擋這來勢迅猛之劍氣。
只聽“叮當”一聲,金光閃閃,恍如白晝,劍身瞬間折斷,黑影人大吃一驚,想不到撫琴人輕描淡寫的一招竟有如此威力,心中暗自不妙。
借著金屬驟然之光,黑影人雙眸凝視撫琴人。只見他一襲飄然白發,在微風中靈動怡然。劍眉星目,額頭微陷,眉心一道火紅圣印,顯然已是內功臻至絕頂之異相。
黑影人看得正出神之際,忽聞又一道凄厲琴聲洶洶而來,劍弦之氣席卷八方,避無可避。黑影人本已分心,手中又無可用兵刃,心知此人武功之高,世所罕見,縱然自己全力應戰也絕無半分勝算,內心焦灼惶恐之際,暗自嘆到:“吾命休矣!”
“休傷吾徒……”只聽夜空中一陣朗朗高亢的聲音御劍而來,伴隨著一陣清亮詩號:“秋分凄凄復戚戚,云霧山途現生機。御劍逍遙常自在,伯牙絕弦為子期?!?/p>
詩號雷動九霄,頓時劍弦之氣消弭無形,只見一位青袍道者從天緩緩而降,面似冠玉,三縷美髯,臥蠶眉丹鳳眼,一點朱砂正中間。當真一副得道仙長氣派!
“你終于來了!”撫琴人冷冷道。
道人莞爾一笑:“好友??!想不到你還是這般‘戾氣’,這五百年一會的‘北溟論劍’,吾不過稍遲片刻,你便這般欺負后生晚輩,豈不要被天下英雄恥笑么?”
黑影人絕處逢生,連忙朝道人跑去,抓住道人的袖袍躲其身后,狼狽的說:“師尊?。√澞銇砹耍蝗晃疫@條小命就要被這彈琴的白毛兒弄死了……”
道人抬手就是一掌拍在黑影人頭頂上,“黃口小兒休得胡言,這位前輩便是為師常在鳳鳴九道與你提起的莫逆之交——曲高和寡一劍顛俞伯牙俞前輩,還不上前拜見俞師伯?”
黑影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尋思道:“這廝雖然頭發盡白,但觀看容顏,宛若孩童,師尊雖然亦有駐顏之術,細微處卻也始終難掩老態。師父他老人家已享三千六百元壽歲,已算滄桑罕有,如今還要我口稱這廝師伯,其壽元莫非還高于吾師……”
黑影人正沉吟胡思亂想之際,俞伯牙忽而一笑:“哈哈哈,冠絕天下的圣劍無佩譚子期,竟也‘晚節不?!樟艘粋€蠢驢木馬的徒弟,當真是老糊涂了?哈哈哈……”
譚子期也不氣惱,只得賠笑道:“好友你總是這般毒舌,絕不肯饒人的!貧道再不濟,也總比你孑然一身,孤守這偌大的北溟劍顛好得多,你對劍的癡,難道真的要大過對人的愛嗎?”
“千百年來,你敗過無數劍道高手,每五百年還邀寰宇劍道中臻至化境的高人比劍,以你今時今日的修為,早已問道劍的頂峰,你到底還追求的是什么呢?”
驀然間,琴弦鏗鏘響起,錯綜復雜猶如珠落玉盤,淡淡然綿綿然似有憂恨,突又岌岌危危,暗伏殺伐之意。
譚子期沛然納氣,雙足騰云,右手一指萬劍同御,“好友果然好耳力,有人來也……”
突然山峰震顫,似有無邊巨力撼動山岳,霎時間風云色變,雷鳴電閃,萬丈峰底悠然傳來一陣詩號:
“乾坤隨手憾,巨擘擎天。山野匹夫志江山,幾曾漁獵得閑?儒皮懶穿,道也枉然,釋又如何惹笑歡?不過凡人執念,修的什么仙……”
忽又見正東方虎嘯龍吟,破云見曉,猛然間碩大銅鼎直擊伯牙而來,譚子期萬劍齊發勢穿銅鼎,欲護伯牙。
卻見鼎上單腿雄立一人,金雞獨立,身襲粗布長衫,眉宇英氣逼人,清癯瘦減卻又雄姿英發。
“鼎立山河,蓋世英姿,神州笑傲風間。不世期功,躍然紙上,狂徒何累虛名?”
又一詩號響起,一上一下,天地同陷。
俞伯牙巋然不動,劍眉揚起,指撥琴弦,迅捷快猛絕倫無比,內勁吞吐迅速凝成一柄巨劍,朝山下激射而去……
一掄巨拳轟然朝上對決劍尖,須臾間震顫銀河,山崩地裂。
“我這北溟劍顛,想不到耍拳弄腿之人都來湊熱鬧了,有趣有趣……”俞伯牙冷冷一語!
譚子期恍然大悟,捋髯拱手道:“久聞離恨天玄臂神拳彭大哥,玉鼎仙鶴彭二哥武功卓絕,武學斐然,今日得見‘彭氏雙雄’風采,貧道三生有幸矣!”
“哈哈哈……”這一巨笑原本還在山底,猛然間又躍至山腰,片刻又至峰頂,形如鬼魅。
忽見一身軀高大,赤臂布衣之人,濃眉大眼,體態肥盈,面容絕類彌勒,春風滿面。
拱手還禮道:“幸會幸會!‘雙雄’二字愧不敢當,在下彭飛,今日與二弟彭泓仁夤夜造訪,不請自來,只為論證家傳武學,與天下至絕高人互相切磋,已求精益求精,還望海涵?!?/p>
話未講完,彭泓仁左右點足,卯足內勁于腳尖之上,雙足前后踢擊銅鼎朝俞伯牙射擊而去。
俞伯牙一向自負劍道,從不屑與劍招以外的人動手,但方才這兩兄弟的武學招式,看似質樸無華,內含陰陽之變化,實則瑰麗無比,俞伯牙嘴上不屑心內確是暗服。
這一擊而來,勢如蹦天,俞伯牙哪敢小覷,縱身一躍想要躲過致命一擊,卻見彭泓仁身隨銅鼎,寸步不離。俞伯牙一躍之際,他眼疾腳快,已然洞察先機,右足用力一點朝上踢去。
俞伯牙避無可避,心下佩服,此人動作當真快如閃電。當下只好運用雙掌,以力還擊。
只聽“砰”的一聲,掌力相交處,方圓百里震蕩,俞伯牙和彭泓仁各自退卻數十步。
彭泓仁這才開口道:“俞先生,在下這‘弄腿’之人可否配上這北溟劍顛?”
俞伯牙縱然一聲長嘯,猛然搓動食指,一道劍氣嗖然射來,彭飛一旁早就防備,運起雙拳,忙搶到彭泓仁前面,以一招“無影拳宗”化解凌厲劍氣。
俞伯牙心高氣傲,哪容自己所出劍招二次被人化解,左手納元,竟化綿綿劍雨,無間而來。
玄臂神拳驚愕之下,竟然一時不知如何拆解,玉鼎仙鶴縱有鬼魅之能,卻也無隙可遁。
彭泓仁驚慌之際,自然而然急催真力,彭飛見弟自爆內元相護,猛地一掌拍打彭泓仁后背之上。
一股強勢內力如江河泄洪而來,眼看劍雨直下,就要襲身,彭泓仁體內真氣自丹田涌出,胸蘊萬力,忽做“獅子吼”,頓時北溟山巔圣氣華燁,金光圣耀。
萬千劍雨頓時消弭無形,獅吼真氣還未泄盡,猛朝一劍顛而來,圣劍無佩哪里顧得思量,連忙運起生平勁力,譚子期不世名招轟然而出“滅道殺儒佛難平”。
俞伯牙婉若游龍,雙手合十,排開陰陽,乾坤捍衛。三招合并,四人同時見紅,彭氏兄弟各自退十五步,俞伯牙退十步,譚子期退二十步。
自設“北溟論劍”以來,一劍顛俞伯牙從未受過如此挫折,內心不禁悲從中來,忽然哈哈大笑,凄厲異常。
彭氏兄弟怒氣非常,本以為論武點到即止,哪知俞伯牙出手便是殺招,落敗之際還如此放聲大笑,簡直癲狂無比。
彭泓仁再欲動手,玄臂拉住二弟左手,搖頭示意,靜觀其變。彭泓仁這才發覺自己已然精疲力竭了。
譚子期卻不以為意,他素知俞伯牙脾性,惟劍獨尊,向來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里,不諳世事不屑變通,不然這“曲高和寡”的名號又是如何而來的呢?
譚子期不欲與“二彭”結怨,正要出言解釋。俞伯牙搶先白言:“敢問二位師兄,方才這‘暮鼓晨鐘獅子吼’的絕技,可是承自蜀山雙秀之一的大摩天秀東居士?”
彭泓仁聽他語氣稍緩,口稱“師兄”,心中怒氣消卻三分,傲然挺立答道:“正是家父!”
俞伯牙神情突然一凌,肅然起敬,一改方才的傲慢,俯身施禮,彭氏兄弟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禮出為尊,只好躬身還禮。
譚子期連忙插話道:“二位師兄有所不知,眼前這位‘曲高和寡一劍顛’俞伯牙正是蜀山雙秀另一位前輩琉璃天漢東居士之侄,你們二位的尊長前輩乃是師出同門,一人廣納天下武學為己用,一人精研劍道為證初心,各有所長,均是武林之中的耆老星宿啊!”
彭泓仁怒氣全消,彭飛更是笑逐顏開,“好說好說,我哥倆兒向來仰慕漢東師叔的絕世劍意,今日得見其傳人,當真大開眼界,茅塞頓開?!?/p>
俞伯牙悻悻搖頭,“慚愧慚愧……彭大哥休要折煞小弟,方才‘雙雄’威嚴,小弟已然甘拜下風。若非圣劍無佩舍命相護,恐怕早已螳臂當車之下場。今日不打不相識,二位師兄亦讓小弟得知‘天外有天’的道理,亦不失為吾劍道之提升?!?/p>
“不敢不敢!”彭氏兄弟相覷一眼,異口同聲答道。
譚子期見狀,趁熱言道:“三位不必過謙,方才一戰三位均知對方武學已臻無匹之境,世上恐在難出其右者。再加上三位素有淵源,何不在此北溟之巔結為兄弟,同生共死,共證修為?”
三人聞之大喜,俞伯牙一把抓住譚子期的手,“臭道士,終究是你會‘和稀泥’,哈哈哈!今日索性就依你,結拜之事即由你而提,你當納入其中?!?/p>
譚子期拍手叫好,三尺仙髯風中飄飄,“哈哈!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忙喚躲在林中偷覷的徒兒前來,“森林徒兒,趕快與為師擺下一品香案,為師要與三位前輩高人結拜兄弟!”
森林被連喚三聲方才回過神來,唯唯諾諾,“是是是……”
“哈哈哈,道士就是道士,到哪里都不忘備這些勞什子家伙事兒,哈哈哈……”
彭飛向愛說笑,眾人無不歡喜。
說笑罷,瓜果一品香案擺下,四人同時跪下,譚子期肅然言道:“今日我等四人結拜,同生共死,天地為證,結拜之事不逞能為,但排齒序,小弟壽元三千六百載,吾知俞伯牙壽元四千二百載,不知雙雄仙壽?”
彭泓仁點頭答道:“吾兄壽元四千六百載,兄弟壽元四千一百載。吾大哥依然為尊,伯牙相匹,吾雖不才,癡長子期幾元,不恭也少不得叫一聲賢弟了!”
譚子期連忙答應:“三哥說哪里話來,理當如此,理當如此!小弟甘當末尾!”
俞伯牙朗聲道:“且慢,臭道士你我自相識以來,多次舍命護我,早先雖未結拜卻早已情同手足,今日怎忍心你居尾?”
眾人皆自詫異,俞伯牙又言道:“兄長賢弟有所不知,日久前吾收到伯父書信一封,伯父信中言道,自己周游四海八荒,忽一日游至佛海禪鄉,見一智慧牧童骨骼奇絕,與之奏對,語出驚人,有超凡脫俗之氣相,伯父大喜收之為關門弟子,此子名叫黎彬,雖然極幼,日后之作為,恐我四人難及,今日結義,兄弟想將此素未謀面之小師弟納入其中,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譚子期額手稱慶,“哈哈哈!如此甚妙,甚妙!”
四人八拜天地,三人再拜大哥。飲酒撫琴,言武論道,自不在話下。
空蕩的北溟之巔,卻也不再孤寂……
(謹以此文紀念“北溟論劍”兩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