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0出頭,如果按照我國平均最新壽命來講,我生命中的四分之一時光已經沒有了,而這個比例的分母4也在以不可抗的趨勢一天一天減少,直到變成一時,那么我的人生就結束了。
一想到這里,不免有點傷感。
回想過去的這些日子,大概18歲之前是有清晰目標的人,那時候,家長、老師、周圍的同學都只有一個期望,高考。
那時候好像你不考大學,就跟地震的時候人家都跑了,你不跑,那你就是傻。
所以啊,十八歲以前的自己,是有一個清晰目標的,是夢想,無關利害。
可是時間從來不會因為我的不愿意和我的反抗而停下來,20出頭,有人事業一帆風順,有人還在奮斗自己的學業,有人已經結婚生子,有人還在隨波逐流。
而我,恰恰就是那個失敗者,與這個社會不斷反抗著,最后頭破血流。
一直都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時代。
讀了很多書,也聽了不少道理,可依然有很多疑惑。
我一直都覺得人其實是很可憐的,太有思想但生死卻不能選擇。對,生不是我們能選擇。死,也不是我們能選擇的。我們從一出生就好像被安排著。小時候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要聽老師的話、考試要拿滿分,好像這就是“好孩子”的定義了。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上了高中開始反抗,張揚自己的個性,會覺得很酷。然而我卻不是那種“黑馬”學生,我是沒有玩好,也沒有學好。
上了大學,當然,我也沒有去理想中的大學。我開始看很多很多的書,在別人眼里成了“書呆子”,一開始是覺得很自卑,可是我為什么要和別人一樣呢?一樣在大學里談著戀愛,K這歌,結三成群的出現在人群中。
“你穿衣服太土了,你看看人家”,“怎么都上大學了,你初戀還在?你該不會是同性戀吧”,“你不要整天老看書了,我們一起去逛街啊”......我感覺我真是讓很多人操心了,可是這些友誼不深的過不了多久便會被彼此刻意忘記。
我為什么要讀書?因為我不想跟你一樣那么俗。我為什么不談戀愛,因為對感情我不想將就。汪曾祺曾寫到,“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于是為文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管得著嗎’”。
所以,為什么要活成別人眼里的自己。
我此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拿著工資還能到處旅游,最好能有人資助我,沒有人可以限制我,我可以沒有任何顧慮的活著。當然我這是在做白日夢。就算我人品爆發有一天我能擁有這樣的生活,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人生任何一階段得到的贈品,都會付出或多或少的代價。所以不要太心急,總有一天老天爺會看見你溫柔赤誠的心。
現在過的生活很辛苦,一點都不是我想要的,可是一想都只有這樣我才有一個過上我想要過的生活的可能,我就滿滿的動力,即使處于這樣一種痛苦和我心甘情愿間的狀態我都覺得很好。
今天又快結束了,又離死亡近了一步,離你的夢想呢?近了?還是越來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