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經不止一個人對我說過,你穿得太不女人了。說這話的,有男人也有女人。
有些姑娘,似乎生來就深諳女性化衣著之道——將身體包裹得恰到好處的連衣裙,10cm的細高跟鞋,再加上大波浪的卷發和涂抹得當的紅唇,幾十米開外,就能感覺到一股女人味迤邐而來。
在日劇《我不是無法結婚,而是不想》里面,直人叔也親傳了一些女生相親求偶的衣著之道。
說白了,就是既不要走性感路線,也不要穿得像剛談判完的女強人,扮演好一朵宜家宜室溫婉可人中帶著甜美的小白花就好了。
考慮到亞洲男性的自尊心,小白花型是相親時最不會出錯的。
道理我們都懂,然而還是不想穿得太女性化。無它,太女性化,老娘不自在。
首先,太緊身,意味著行動會受到限制。
鞋跟太高,以我的腿速,過個馬路,走到路中間,綠燈已經轉紅,然后無比尷尬地站在馬路中間等待下一個綠燈。
每天單程通勤時間一個小時,步履匆匆,穿高跟鞋,每走一步都能體會踩著尖刀的美人魚的滋味。
很酸爽,不是嗎?
2
公司里面有90后妹子,從來沒見她穿過褲子,每天都是一身精心搭配好的裙子,白里透紅的臉蛋,涂抹著時下最熱門的唇色,非常地賞心悅目。
伊有一天對我說,你冬天的時候穿得還蠻好的,夏天就太應付了。
有嗎?我有點詫異。
穿得不女性化,并不意味著我沒有在穿衣服這件事上花心思啊。
當然有。你牛仔褲穿得太多。
我看了一眼自己的boyfriend風的乞丐破洞牛仔褲——好像確實是。
就像小S說的,boyfriend風的肥大牛仔褲是直男完全不能欣賞的Style。牛仔褲,他們只能欣賞要么屁股包很緊,要么腿露很多的那種。
可是,不管男人們懂不懂,很多時候女人也想拗一個放縱不羈愛自由的造型,滿足一下自己偶爾想流浪的心。
今年又是一個綿長粘膩的雨季。我的買衫沖動好像也被這雨水鎖住了。整天夏天我都靠破洞牛仔褲和牛仔裙在硬撐著。
它們不嬌矜,也好打理,坐臥倚靠全不受限制。
這么一說,我的確是在應付著夏天。
3
不想穿得太女性化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是不想在正經場合給人不必要的遐想。
在大學里面當老師那會,底下全是些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少男少女們,正處于各種愛恨情仇無端也要瞎想的年紀。
作為老師,我不想讓自己顯得太過于女性化,使得學生們的注意力分散。
他們對我一直有個抱怨:小陳老師很少從講臺上走下來。
好像是。我喜歡站在講臺后面,似乎只有藏在講臺后面才能更自如地扮演起一個中性而老成的師者形象。
我希望他們注意力放在我說什么上,而不是我穿的好不好看,動作優不優美。
當年正好有部很火的電視劇。佟大為在里面演一個喜歡自己老師的大學男生。
鏡頭給到講臺上的女教師,不知道是演員演得太蹩腳,還是角色本身就是個荷爾蒙發射機,那些撩頭發,咬嘴唇的動作,在鏡頭的放大之下,讓我這個觀眾無比尷尬。
不僅不專業,還很LOW。
后來,離開了高校,進入正兒八經的職場,更加注意避免太過女性化的穿著。
職場本身也是個弱肉強食的修羅場,更多時候我希望自己無論看上去,還是實際上,都是一個上司眼中可堪使用的女員工。
4
記得央視前主持人姜豐在一篇文章里面寫過,她陪丈夫在泰國參加一個會議。
當她穿著露肩花裙子在餐廳等丈夫(她的丈夫是英國人) 一起進餐的時候,服務生態度輕慢,等很久也無人前來服務,甚至直接將她丈夫往餐廳的另一個白人女性那里領。
隔天她穿著職業套餐去同一間餐廳,進門服務生就含笑致意,禮儀周全。
姜豐后來想,第一天服務生肯定把她當成當地的付費伴游女性了。這里面有人們對亞洲女+西方男組合的預存偏見,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世人對獨立職業女性的尊重。
突然想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最近看了日本設計大師山本耀司的一個采訪視頻。
在視頻中,老爺子操著一口日本人中少見的流利的英語,在吞云吐霧間,氣定神閑又一針見血地說:
客戶的要求通常是要女性化、要性感,像個洋娃娃,而我討厭這樣。
我想創造自己的風格,其它品牌太過于女性化,我希望設計那種偏男性化的女裝。
以前,我的顧客,通常都不用自己付錢,都是她們身邊的男人付錢。
我的心里總有個聲音在大喊:bitch!
我想設計衣服,為那些獨立女性。
關于女性穿什么,我的偶像和菜頭在一篇文章里面寫得很好:
牛仔褲,它不是什么消閑隨性的標志,而是和男性平權。同樣穿褲子,而不是裙子,意味著擁有和男性一樣奔跑、跳躍、翻滾的能力,不受衣裙的限制。它代表了走遍世界的雄心和職場上面對面廝殺的勇氣……
上一個世紀的女孩子認為穿高跟鞋更性感,依然是把自己置于男性審美之下。但是現在的很多女孩夏天穿波鞋,冬天穿UGG,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這么穿起來她自己最舒服。
是的,讓自己舒服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而不是去取悅任何人。
當然,除非我想取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