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學習得到的內容比較多,前兩天得到編輯把專欄老師論述“失敗”這個話題的觀點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即使失敗,也要變成“好的失敗”》,讀來啟發很大,分享筆記給大家,感興趣可以參閱原文。

失敗
1. 給失敗換個概念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把失敗看的那么重是因為我們內心害怕恐懼失敗,事實上,“沒有失敗,只有反饋”,失敗是走向成功道路的是一種反饋機制,有了失敗我們可以不斷修正自己,最終走向成功。
把腦子里“失敗”的概念,替換成“暫時不成功”,面對挫折的時候,就會更加淡定。我們也許沒辦法輕易擺脫失敗(只要你想追求些什么,失敗是必然會遇到的),但有了這個概念的替換,我們至少可以緩解內心的焦慮。
——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2. 什么是好的失敗
- 過去的失敗和成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去的成功或失敗帶給你什么。能夠帶給自己“有用經驗”的失敗就是“好的失敗”。
- “好的失敗”應該滿足三個條件:
- 及時,一旦不對立刻有人提出
- 對事不對人,錯了就改
- 錯誤的代價小
—— 精英日課
3. 預測自己怎么會失敗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X在遇到很難但可能實現的想法時,首先思考的問題是,導致這個項目失敗最大的原因會是什么?
- 如果可能失敗原因推翻了想法,謝天謝地,避免了失敗;
- 如果不能推翻,代表項目沒有致命缺陷,那就有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成功;
- 谷歌會記錄下被淘汰的項目:
- 不做無用功,不希望項目第二次提出再花時間研究
- 記錄已有想法,這些想法可能因為某項技術被突破而產生新的可能。
—— 李 翔商業內參
4. 在失敗前轉彎
- 管理哲學家查爾斯漢迪有一個說法,每一個公司領導者都應該在辦公室畫一條拋物線,天天想一想你的公司到底處于拋物線的哪個地方,左邊還是右邊?
- 特別順利的時候,提醒自己,離右邊的下滑線已經非常近了,這個時候需要培訓新的拋物線。
- 個人也是一樣,當你覺得特別順利的時候,應該意識到已經陷入一種惰性當中不自知,警惕自己越過頂點后的急劇下滑。
—— 伯凡-日知錄
5. 凡事做記錄,包括失敗
- 人的進步來源于對于困難的突破,事實上很多困難是會反復遇到的,那么每次遇到困難遭遇失敗做記錄就非常重要,不僅是記錄,更是一種思考和反思。
- 做記錄同樣可以更容易追蹤問題所在,更容易找到關鍵的原因。
—— 硅谷來信
我的收獲:
- 沒有所謂的失敗,所有的失敗只不過是暫時沒有成功,是走向成功的反饋而已;
- 失敗如果不去反思那才是真正的失敗,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后不去反思進步;
- 未言成,先言敗。只有不怕失敗,知道如果避免失敗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 記錄是避免失敗和用好失敗的重要方式,凡是做記錄是絕佳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