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的一生
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蘇聯的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一生發布了70余部學術著作,從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到昆蟲學等。業余時間研究地蚤的分類,還寫過不少科學回憶錄。 各種各樣的論文和專著,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五百印張,等于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即使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
1916年,柳比歇夫開始記錄時間開銷日記,一天沒有間斷。通過時間統計法,柳比歇夫更加珍惜時間,對時間充滿崇敬,他以總結為鏡,檢查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地生活。柳比歇夫的一生證明了,連續系統地使用時間統計法,可以幫助個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個目標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柳比歇夫是如何統計時間的?
柳比歇夫的時間開銷日記的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費時間,每天記錄5~7行。他將工作、休息、看報、散步等所有活動花費的時間,都記錄在日記中;并根據時間開銷日記,每個月做月度總結,年底做年度總結。年度總結會把一年中做的所有事情統計出來,例如:游泳43次,娛樂65次……清楚地顯示出時間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
TIPS:不僅要有時間記錄,還需要進行總結。
柳比歇夫是如何管理時間的?
柳比歇夫隨時隨地利用“時間的下腳料”:散步時捕捉昆蟲,開會時演算習題……英語就是他利用“下腳料”時間學會的。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時間定為10個小時,分成3個單位,對應在三類工作任務上。第一類包括寫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類包括非科研性的活動;第三類則是需要創造力的任務。每項活動占據的時間必須與其重要性相稱。
柳比歇夫按照自己的身體特點擬定了幾條守則。如:不接受緊急的任務,累了就去休息,每天睡10個小時覺等。即使他的身體不大好,工作強度又很大,他依然長壽并健康。
TIPS:①多任務工作同時開展;②合理分配時間;③遵守自身的守則
統計時間,柳比歇夫取得了哪些成果?
通過記錄,柳比歇夫形成了獨特的感知時間的方法,不需要鐘表,他也能準確估計時間過去了多久。
通過時間統計法,柳比歇夫能準確估算出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從而合理安排工作計劃。
通過時間統計法,柳比歇夫不斷研究:自己在寫、讀、聽、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極限,不讓自己負擔過重,又充分發揮所有潛能。
TIPS:時間統計法的作用:精確感知時間、精確預估計劃、準確了解自己。
我想說
我因為看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了解到《奇特的一生》這本書,也了解到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我也做過一段時間的時間統計,但沒有堅持下去。時間統計法非常簡單,易操作。但是,我的經驗告訴我,難的是堅持。
時間是最好的復利工具。很多事情,只有堅持做下去,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10000小時天才理論”和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就是最好的證明。從今天起,開始堅持做一件有意義的小事,把這一生交給時光,靜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