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添一抹嵐
小喬不說話,只是默默地給孩子喂水,空氣中突然安靜得可怕。
“都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在干嘛,視頻一會就嚷手機沒電,你沒理還嚷嚷著是孩子淘氣,你的責任是照料好孩子,孩子第一!”丈夫剛才就是如此責備她的,那居高臨下的感覺,是在提醒著小喬,錢是他掙,她在花,安坐家中卻未能做好本分,一個全職媽媽還做到的本分。
丈夫那話語像機關槍噠噠噠地在連續掃射,每一下都擊中她的要害。不說疼,但是小喬覺得心酸,一肚苦水向誰也吐不得。
小喬靜默下來,丈夫似乎察覺到了,但也沒有刻意要圓場,草草結束了視頻。
小喬和衣而睡,一旁的孩子一如往常地在被窩里鬧騰著。小喬不想理會,突然覺得自己必須得釋放出來,她選擇了流淚,憋屈地無聲地流著淚。
孩子似乎有感媽媽的異樣,也停止了鬧騰,并將手搭在了小喬露在被子外微涼的額頭,以安慰人的口吻說:“媽媽,你在發脾氣么,別吖。”
小喬聽到孩子稚氣的言語,淚更是成串地往下滑,她轉過身,擁著孩子。孩子越發覺察出母親的異狀,安靜順從地貼在小喬的懷抱中,以示回應。
畢竟是孩子,小喬雙目還在濯滿淚水時,孩子已經在她懷中安然入睡,鼻子中呼呼地噴出氣息,繞在了她耳邊。
小喬松開懷抱,讓孩子以更舒服的姿態睡著,自己則把頭枕在交叉擺著的雙手上,陷入沉思。
小喬太清楚自己一天到晚都干著什么事了,從前都是做家務,吃飯,睡覺,陪孩子玩,后來她巧遇簡書,剛好是在她厭倦每天都如出一轍地度過,想著找些事情長期地堅持下去的時候。
因為簡書這顆小石子,小喬原本波瀾不驚的生活被投擲出了一圈一圈的漣漪。她開始在簡書上寫寫畫畫,剛開始時不盡人意,她持續逃離了好幾天,最后還是回到了簡書的大家庭中。
小喬心中暗暗地與自己的惰性作斗爭,希望能做到日更。每天,她會在閑暇時思忖寫些什么,在忙活家頭細務時靈感咋現時她會謹記在心,該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可剝削,孩子午睡或夜深人靜時,都是她最佳的寫作時間。
每天地寫,總覺得有很多時候寫著寫著會覺得辭不達意,甚至詞窮。她開始拾起了已經塵封多時的書籍,咬文嚼字。
期間,她沒有跟丈夫提及此事,并非有意隱瞞,只是怕丈夫看到她拙劣的文字會笑話她,打算待略有成果后再告知他。或者小喬心中明白,丈夫可能不會看好也不會支持她的寫作。
不過小喬對此也不奢求,只要丈夫能理解她就好。
2017年款步而來,小喬開開心心地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日更。
但是,小喬還是小覷了日更所需要的動力、腦力和時間。小喬的文筆也鍛煉有一段時間,慢慢地也有能力將一個故事延綿得更深遠描繪得更細致,但是她能支配的空閑時間并不允許她長篇大論地寫下去。在陪伴孩子和寫文上,小喬必須作出權衡,最后的定奪是兩個都要抓緊。
為此,小喬愛刷的微博已經被冷落多日;所關注的明星,超級話題的簽到已忘簽多時;微信關注了的公眾號也不閱讀,朋友圈也是懶得刷;QQ更多只是屏幕上的陪襯,還沒卸載全因相伴多年那一份情。
小喬將以前花費在手機社交軟件上的時間,一分為二,以獲取更多空閑陪伴孩子,同時也為她在簡書上的慘淡經營投注更多時間。
終于,小喬自認傾盡心中真實想法所寫的文,閱讀量比往常的更文都要高。她心中很是喜悅,分享到了朋友圈里,沒想到朋友圈的反應也很熱烈。更讓小喬意想不到的是丈夫也留意到了她發的朋友圈。
回到家中的丈夫,與小喬提及此事,頗有贊賞之意。小喬沒想到丈夫竟然會稱贊她,便迫不及待地分享著她在簡書的經歷與心路。
或者小喬興致勃勃的分享,并未能贏得丈夫的理解。
當晚小喬趕在夜里更新文章時,聽到了讓她倍感心酸的話。
“我是不能理解你,這樣累死累活地寫有什么意義,只有一篇文的閱讀量上得去,真不明白你這樣能糊弄出什么。”
丈夫說完,便蒙頭睡去。小喬起了身,披上衣服,去了空曠冷清的大廳,貓在沙發上,繼續寫。
這次,小喬沒有掉淚。本來日更這個目標定得已經讓她開始抓狂,近期她每天都會問自己幾遍,這樣的堅持有無必要,有無意義。但她心中給出的答案只有一個,堅持下去,于其他無干,唯于自身,堅持下去了,就是一種歷練,也是值得一談的經歷。
過程真的很艱難,每天分秒必爭地料理家務,盡己所能地照顧孩子,每每想著看了她喜歡的綜藝節目再看書,可最后還是拿起書本盡情投入。沒有其他人說的要種種的儀式感才能投入書本中,小喬埋頭就是讀書,因為她知道她的時間并不充裕。
閱讀量慘淡時,小喬更是向自己發問,為何要逼迫著自己,何不安安逸逸懶懶散散地過一天。但想想自己業已安逸懶散地揮霍了十年大好時光,自知有愧于己。
想做成一件事,何時開始都不會晚,但會很難。難在要對自己發力鞭策,難在不為利動,不忘初心,難在路途中獨自摸索千萬,難在經驗上千萬,而只能自己探求合適自己的那一套。
更難在,少了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