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從小到大很少買書看。但去年1月份,我突然就好想看書,想看紙質(zhì)的書,于是便在當當上買了幾本書。有《活著》,《小王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邊城》。都是些大家推薦的。其它三本都是散文類的,所以我先看的是《活著》。但對于我這個懶蟲來講,就這一本《活著》,我還是看了半年多,才斷斷續(xù)續(xù)地將它看完。
這本書講的就是福貴悲凄的一生,準確地說是自他父親去世后開始的悲凄的一生。房子被用了抵堵債,給老母親去縣城買藥,遇國民黨軍隊,被迫充軍。經(jīng)歷千辛萬苦回到家后,母親已經(jīng)過世,女兒因病成了啞巴。幾年后,兒子給縣長情婦獻血身亡。妻子家珍的去世,女兒因生產(chǎn)過世,女婿在工作中也被重物擊中而死,外甥生病時因吃豆卡喉而死。富貴親手埋葬了他所有的親人,晚年的他只有和一頭被他從刀口下買來的老牛相依為命。
如此悲慘的一生,但余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寫來,文中卻幾乎很少寫到“苦”字或是“悲”字。福貴講述自己的一生時,就像講述著遙遠地方的一棵樹一樣。語氣平淡,心情平靜。但我們卻能夠感覺到福貴內(nèi)心真正的巨大的悲痛,因為他的悲痛已經(jīng)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所以講述起來才會像個旁觀者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
經(jīng)歷過大悲大苦的人,他們是不會說出來悲,苦,痛這些字眼的。因為太多的悲苦就像一直包圍在他身邊的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使他們忘記了悲痛的存在。就像從小被幸福圍繞著的人一樣,他們也會以為每個人都是像他們一樣地幸福,沒有饑餓,寒冷,悲痛,別離一樣。“何不食肉糜”,就是這么個例子。
人的命運,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控制的,而是被外在的因素推著往前走,往你不想走的方向前行。就像福貴去充兵了一樣。如果他不去充軍,結(jié)果會當時被擊斃。去充軍了,如果福大命大,還能撿下一條命。但撿回命,回到家時,家已不是他離開時的家了,老母親已經(jīng)去世,女兒已經(jīng)變啞。
說起身世悲慘的人,我一個表姑算是我生活中見過的最悲慘的人了。這個表姑身體不怎么好,躺過計劃生育,好不容易生個的兒子,在畢業(yè)能獨立后,外出打工了兩年后,回家竟變成了神經(jīng)病,現(xiàn)在生活起居也要人照顧。老公也是癌癥而死,大女兒也得了精神病,需要人照看。更可惡的是,在她老公死后不久,家里的老黃牛也被人給偷了。我真是要詛咒這個偷牛的人不得好死,永生永世在地獄不得翻身。都這樣苦命的人了,竟然還狠得下心來去偷她家的牛。真是畜生不如。
表姑現(xiàn)在是眼神呆滯,說話也是有氣沒力的,生活得很消極。讓我們這些親戚看著實在是心疼她。但又能怎么樣,她的生活還是得靠她自己過,大家也只能在能力范圍內(nèi)能幫一點是一點。
其實,生活中遭遇了悲痛的人,余生真是應(yīng)當像福貴那樣活著。不為其它,只為活著而活著。生活只有先保證活著,才能去談更高的精神層面問題。真心希望表姑不要再沉迷于悲痛的過往中,只要一天天地平淡活著就挺好。
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這是讀完這本書后,對我觸動最大的一句話。只有活著,才有可能,才有希望。
YTD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