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上,道路兩旁的樹木快速倒退,靠在車窗邊,想著離家時爸爸紅了眼,欲語還羞;媽媽在一旁不停的叮囑,路上注意安全,在外照顧好自己,一邊不停的往行李箱里塞各種東西,吃的、用的…
行至橋頭,哥哥趕了來,說爸爸哭了,再三叮囑我們路上注意安全,到了報平安。
一年三百多天去面對不同的人,春節,讓我們平淡的生活有了一些特殊的時光。過年的歡喜讓我們與親人團聚放松,嘆的是能待在家里的時間太短。世界上有很多款爸爸:
王朔對自己的孩子說:我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意義何在,希望至少有一點,為你的一生打個前站。
劉墉對自己的孩子說:我希望你比我獨立、強壯、自由、快樂。
扎克伯格對自己的孩子說:我愿你成長的世界比今天更美好。
而我們的爸爸,簡單平凡。所有人關心你飛的高不高時,只有他關心我們快樂不快樂,千言萬語化作“錢夠嗎?”、“別太累”、“我很好”。離開的時候,千言萬語只化作心里對我們的祝福。
我們的媽媽,“聽說神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觸動心弦,媽媽依舊力大無比”。
每一個“你”,回來了,就是年到了;離開了,年也就過完了。父母他們一年的期盼就是“你”踏進家門時大著嗓音喊一聲爸爸媽媽!而他們最不忍心的就是“你”又要離開家鄉踏出家門那一刻,說一聲“爸爸媽媽我要走了,你們多保重身體!”
相聚永遠是短暫。作為兒女,不管走多遠,回到父母身邊才是一家人的團聚。有家就有愛,有愛才有溫存,有溫存才有幸福。
龍應臺寫過一本書名叫《目送》,里面有一段這樣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p>
不必追呢。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小時候總是盼望著快快長大,長大了可以自己做主,走的越遠越好,然后就真的走的很遠很遠了。遠在了千里之外,遠在了萬里河山。我們不斷的往前跑,為夢想,為詩和遠方,為自己執著糾結的未來。我們學會了如何做一個友好的朋友,做一個合格的員工,做一個親密的愛人,卻模糊了如何去做一個好兒女。孤獨了、想念了打個電話,父母又會擔心浪費了話費;只要沒有什么重要的事,他們也很少打電話過來,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怕耽誤了我們工作,怕打擾了我們休息,怕增加我們的負擔。離了家,我們成了自己的流浪人。
牛漢先生曾寫過“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的生長
向下
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個太陽”。
應當是有的吧,地心如果沒有太陽,拿什么去承載光和熱,去生長?沒有父母在前面,我們如何在漆黑的地底找尋陽光?
簡媜曾說過,“像每一滴酒回不了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p>
歸家團圓的時候,面對父母,對這句話深有感觸。什么時候,我們長的比他們還要高了?什么時候,他們兩鬢染了白發?什么時候他們踽踽慢行,我們卻漸行漸遠?
手機上過年回家拍的照片還在,時光在每一個人身上都留下了印跡。走向衰老的父母,慢慢成長的兄弟姐妹和自己。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走得最急的總是最美的時光。
這世間的萬物都可以留下印記在回憶里,卻有一樣想留卻留不住,那就是心境。感恩的心,愛的情意,立志做一個更好的人。我們可以幾十年如一日的把回憶留在相片里,把希望寫在春天里;把愿望寫在祝福里;卻不能把涌動的心情永遠寫在臉上。
我們走了,他們仍未走,日斜疏影,如同佇立在岸邊的楊柳,良久,春風拂過,我看見他們依舊揮動著蒼老的手,仍未走…
是誰說的:小時候,我們哭著哭著就笑了,現在,我們笑著笑著就哭了。是啊,從開始到現在,我們有過多少憧憬,有過多少努力,有過多少孤獨,又有過多少開始和結束?即便離開走過那么多,始終沒有走到想要的家的幸福。
哭了,是留念;笑了,是不是滿足?每天有不一樣的心情,但愿:新的一年花好月圓人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