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自由寫作群第二期第十六篇
2015年9月24號在喜馬拉雅fm建立自己的電臺(伊斯特丹的閑人),分享了近200首歌和十幾本書,收獲了1000多個粉絲,時光荏苒,至今這個電臺已經伴隨我一年多了。
緣起:1. 音樂:一直都很喜歡收集并分享好聽的音樂,以前逮到機會就會把一只耳塞分給旁邊的人,打開自己積攢的寶貝,當音樂響起,就感覺自己和旁人和音樂以及周圍的環境溫柔地融合在一起,好像會有一個透明的泡泡把兩個人罩住。每到這個時候,自己都會非常享受。那個時候就有朋友說你去當DJ吧。每次老公開車我坐旁邊的時候,最享受的時刻就是我打開手機上下載的音樂,里面每一首歌都是自己精挑細選的。搖上車窗,讓音樂充滿整個空間,那種感覺妙不可言。老公受我影響也開始聽歌,遇到好聽的歌也會讓我一起聽。2.聲音:一直都有朋友說我的聲音好聽,老公也如是說,我偶爾也覺得。上大學的時候喜歡每天聽鄭陽的節目,喜歡她知性、松弛的音質。后來很偶然的機緣開始聽蔣勛細說紅樓,160集我一集不落地聽完了,我發現好的聲音真的有療愈心靈的功能。蔣勛的聲音里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林青霞說他的聲音是自己的半顆安眠藥。此言真實不虛啊。3.友人amber做了自己的喜馬拉雅電臺,我意識到原來可以這樣“玩”!天時地利人和,于是便在一年前“做”了。
做了以后才發現,做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不用堅持和毅力的。每天,我都會形成習慣坐在書桌前,讀幾篇文章,分享一段音樂心情,那是一段真正和自己呆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音樂、書、靜心 – 完美的組合。而通過每天發聲,也漸漸了解自己的聲音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它從最初的緊張、生澀、急促到漸漸松弛、緩和、鎮定、從容。就好像磨一把利劍,通過堅持不懈的打磨和耐性,它漸漸發出本真的光彩和特質。重新認識自己的聲音,就像重新認識了自己。不禁想:連聲音都需要時間重新發現,我們這副肉身還有多少奇妙和值得探索的領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