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澤香
年底各種會輪番上場,評獎的,總結的,業內的,業外的,群雄歡聚,高談闊論,熱鬧非凡。在新聞媒體推波助瀾下,還會爆出幾個金句、幾個典型供大家玩味一二。
總之年底出現的大會小會是每年辭舊迎新的必要形式,其儀式感之隆重不亞于傳統節日,只是一個在冊,一個編外。
今日看到某大V在社交平臺的感慨“大多數公開的討論都只是在表演討論”,頓時一樂,十分贊同。可不么,一個會就算開一天,由各個環節組成,每環節有一人或多人發言,分到各發言人,咖位大的了不起講一兩個小時,其他一眾頂多分得十幾二十分鐘,畢竟總時長有限。如此短的時間能討論出什么?
以我多年參會的觀察發現,開會是一個高強度走馬觀花的活兒。
有的演講者邊講邊放PPT,大家張著耳朵聽,猶如大風灌耳,先吹進耳朵再說,手里并不閑著,拿著手機對著PPT連連拍。好了,這個講完,來不及消化思考,下個上臺,觀眾對著各種數據表格繼續咔嚓咔嚓一通拍,好像來開會就為了拍PPT。這算好的,至少還有看得見的東西留存幫助回憶。至于那些沒準備PPT的,在臺上激情四射一通噴,一通聊概念、趨勢,借機品牌宣傳的,大家基本也就聽個云里霧里,上臺者都明白,不聊行業熱詞顯不出自己的Bigger,不聊概念顯不出高瞻遠矚,不吹自己顯不出規模和體量。與會者聽得昏昏沉沉,支著眼皮不敢瞌睡,畢竟在一個如此高端的會議睡覺不是一個行業精英干得出的事,出來混還是要顧及臉面的。
一人主場講完,輪到多人對談,臺上各位咖位不同,派系不同,深諳交流之道,問到個人見解,要么相互捧場要么點到為止,無非打太極,你推來我推去,大家合作撐滿時長。能聊什么呢,核心的機密的各有顧及不會聊,非核心的打個哈哈,就算有不同觀點,更不會當場對辯撕逼讓大家看熱鬧,總之上臺的各位保持會議禮儀禮節,通力合作走個過場完事。
所以說,嘆“會議是表演之論”實在是一語中的。仔細想想,無論什么會,與大家常見的明星見面會有啥區別呢,本質都是一場show,只不過一個唱歌跳舞,另一個高談闊論,至于臺下的聽眾,無非都是認個臉,聽歌因熟知還會跟著和唱打拍,參會聽人講最多近距離一睹牛人風采,拍拍現場發個朋友圈。有的用功的參會者,在會上做筆記會后翻翻思索一二;不太專心的哪怕拍了PPT,一走出大門不見得還記得一句,更不用提翻圖片復習了,也可能信息量太大干擾吸收,據我觀察,大多參會者屬后者,包括我自己。咳。
一年又一年,這樣的會一多,后來能婉拒則拒,能找人替代則替,好在我只是一個小蝦米,沒到必得參會的地步。無論是當演講者還是聆聽者,我亦實在沒必要湊一起趟渾水。自然,如果將開會視作年底大聯歡,大家就為圖熱鬧,見見面,聯絡感情,完全無可厚非。如果說開會是為了討論出什么價值?為了價值而價值,我看大家還是別勉強了。
木心說得好,生活的最好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開會若是為了表演炫技壯個聲勢,那還不如安心在自己的冷冷清清里風風火火,別跑外放飛自我了,畢竟這大雪節氣已來,天兒也怪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