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幻想的年輕女孩、陰森的大宅、鬼祟的仆從、陰沉英俊的男主人公和不為人知的過往……
小說《麗貝卡傳》,像是給格林童話中的經典故事續寫了一個結局。
1.
曼德利是座墳墓,也是一所王宮…… 我們的恐懼和苦難都深埋在它的廢墟之中。
小說的開頭花大量的篇幅描繪了那座神秘的不復存在的曼德利莊園。如無數次在童話書中看到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一樣,“我”曾在明信片的插圖里無數次想象著那個地方。
故事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方式展開,代入感極強,讀者不知不覺把自己想象成“我”。不知事情已過去多少個年頭,“我”迄今仍記得那個難忘的下午——“我”認識了麥克西姆的那個下午。
“那是邁克斯·溫斯特——曼德利的主人?!?范·霍珀夫人對我說。
“我”是范·霍珀夫人的“伴侶”,花錢租來的“伴侶”,她需要“我”又不愿意讓“我”蓋過她的風頭。一個年輕無依無靠的女孩,縱使看不慣她的作風,也不適應貴婦人的生活,可是“我”需要錢養活自己。
狂熱的初戀不會發生第二次。涉世未深的“我”,迅速愛上了這個幽默成熟的麥克西姆——曼德利的主人。然而,“曼德利”卻像是他不愿提起的話題,剛剛喪妻他或許還走不出悲痛罷。
和藹可親,又有些神秘的曼德利莊園的主人,試問哪個年輕女子不會為他癡狂呢?魅力十足還有些憂郁的麥克西姆,可愛天真的“我”,他們相愛了。
我開始以為,這是大叔和蘿莉的愛情故事。
2.
半信半疑,在我看來更多的是被愛情蒙蔽了眼睛。
“我”很快離開了范·霍珀夫人,答應了麥克西姆簡陋的求婚,隨他一起回到了曼德利——那個兒時無數次在夢里見過的曼德利。
“灰姑娘和她心愛的王子一起向王宮走去……”這是童話的結束,卻不是灰姑娘人生的結局。走進曼德利,才是“我”和麥克西姆真正的開始。走進曼德利,小說的氛圍開始變得陰暗壓抑。
《麗貝卡傳》(又名《蝴蝶夢》)有很多翻譯的版本,我卻更愿意把這本書翻譯為《麗貝卡傳》,小說名直譯起來也是這樣翻譯的。
小說的妙處在于, “我”在《蝴蝶夢》中擔任了雙重角色,既是小說的敘述者,又是它的一個重要人物?!拔摇辈⒉皇切≌f的主人公,麗貝卡才是。雖然之前作者就埋下了很多伏筆,可是麗貝卡的人物形象是隨著“我”進入曼德利才漸漸明朗。
我可以和活人爭斗,卻無法與死者對抗。
麗貝卡是麥克西姆逝去的妻子,麗貝卡在小說一開始就死了,“我” 從未見過她,但她卻從未在我的生活里消失。
像骷髏頭一樣的管家丹弗斯太太是她的忠實崇拜者,即使她已經死了??v使“我”處處退讓,她仍然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刁難“我”的機會。曼德利的一切,都是她的影子,她喜歡的家具陳設,她的生活習慣,只屬于她和麥克西姆的面朝大海的臥室……還有仍然沒有忘掉她的麥克西姆。
作者一方面通過曼德利內的自然景物去表述麗貝卡,另一方面通過其他人物的多重視角,使得“我”把各種意象與麗貝卡聯系起來,從而呈現了一個完整的麗貝卡。
小說有兩條主線?!拔摇钡墓适滤坪跏菞l主線,從頭到尾貫穿整個小說,而麗貝卡的故事只是“我”的故事的一部分;但從故事的內容和重心看,麗貝卡的故事才是小說的主線,麗貝卡的故事是紅花,“我”的故事只是扶襯的綠葉。讀者沒有辦法真實全面地了解她的情感、想法以及她的內心世界,可是讀者覺得麗貝卡似乎并未真正死去,她的音容笑貌自始至終都在小說中縈繞。因此,小說的主線只是作為一個背景、一個舞臺,實際上演的是麗貝卡的“戲”。這種敘述手法的安排和產生的藝術效果是頗具匠心的。
麗貝卡的死因,也成了小說的未解之謎。這種浪漫主義與懸疑風格的結合,是這部小說永垂不朽的重要原因。
3.
出身貧寒的“我”卻很不習慣突然榮升為貴婦人的生活方式,為了早日適應,我漸漸按照著麗貝卡的方式生活,麗貝卡的影子像時刻尾隨監視著我。麥克西姆好像還忘不了她,年輕的“我”很痛苦。
為了讓人們感覺到曼德利和往常一樣,為了給他驚喜,“我“輕易中了丹弗斯的圈套,設計了一套與麗貝卡死前舉辦舞會時一模一樣的裝束。當“我”出現在麥克西姆面前時,卻受到了嚴厲的呵斥。我和麥克西姆的關系徹底破裂了,丹弗斯威逼“我”離開曼德利,甚至還誘導“我”跳樓自殺。
從狂熱的愛戀到壓抑黑暗的莊園生活,把“我”當做自己了的讀者,經歷了一次次情緒的起伏,故事的情節也不斷轉折。
在我準備自殺時,警報聲響起——海灣邊的商船觸礁了。故事急劇變化,麗貝卡的尸體找到了,麥克西姆告訴“我”是他殺了麗貝卡,麥克西姆原來并不愛麗貝卡……
小說的后半部分,麥克西姆接受審判,麗貝卡的緋聞逸事浮出水面,死因變得破朔迷離。艱難時期“我”和麥克西姆終于坦誠相待,共渡難關。然而,氣急敗壞的丹弗斯一把大火燒了整個曼德利,曼德利不復存在……
4.
作者達芙妮曾說過:“我對于那些表現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的人的類型,是沒有什么興趣的……我感興趣的,只是人有多殘忍,有多充滿欲望,有多貪婪,當然了,還有他們在各自遭遇中表現出那一鱗半爪的善良。”
麗貝卡作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她的人物性格讓人又愛又恨:她善于交際淫蕩不羈,卻又活得灑脫自信,美麗大方。這與作者達芙妮的成長經歷不無關系,達芙妮現實生活中一直在“假小子”的同性戀和溫柔可人的賢妻良母間游離。麗貝卡,一定程度上是作者自己的化身。
“我”這個角色實在讓人心疼。從天真爛漫的少女,變成莊園里壓抑痛苦的貴婦人,一夜之間,成了那個和丈夫共患難的妻子。
涉世未深,或許愛情就是她的全部,于是她為了麥克西姆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在曼德利,她不經意窺探著麗貝卡的過去,貧窮又相貌平平的“我”,身處曼德利的上流社會,對麗貝卡不僅感到好奇,更多的是仰慕崇拜,還有深深的自卑。她對一切都不自信,她懷疑自己的發型和穿著,懷疑麥克西姆對自己愛……生活越來越壓抑,她奮力喊著:“貝麗卡贏了”。
其實,她只是輸給了自己。是她忘不了麗貝卡,是她的無端猜疑和恐懼……
"我錯了,我曾以為付出自己就是愛你。"可是她也沒有錯,她只是愛著麥克西姆,奮不顧身地愛著?!拔抑滥銘涯钪愗惪?,又怎能奢求你愛我呢?麥克西姆,我們還能回到過去呢?”她求麥克西姆吻她,絕望又無力。
當誤會解開,麥克西姆和麗貝卡只是用表面的恩愛維護曼德利的榮譽。麥克西姆以為“我”不適應這里的生活疏遠我,“我”希望麥克西姆還想著麗貝卡,隔閡漸漸產生……
當他們說出:“麗貝卡贏了?!?我眼前一震。
麗貝卡陰魂不散地在“我”和麥克西姆之間游蕩,可是真正阻隔他們的又是什么呢?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活在那些“麗貝卡”的影子里?活在自己的自卑之中,活在與別人的猜忌和懷疑之中呢?
5.
每個女孩,心里一定都住過一位灰姑娘罷。
灰姑娘與王子的童話,或許是我們對愛情最初的想象。我們幻想著,終有那么一天,穿上屬于自己水晶鞋,王子興奮地說道:“你才是我真正的新娘?!?/p>
那是童話的結局,不是灰姑娘的結局,更不是我們人生的結局。生活是我們自己的,別在別人的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我曾在夢中無數次回到曼德利——盛開的紫丁香和石楠,黎明時分的鳥語,栗樹下的茶點……麥克西姆,我們再也回不去曼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