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關注
這一段時間,馮世發精神時常處于高度緊張之中,每天早上一到單位面對的就是哭的、鬧的、吵架的、抱腿的。胡書記或者岳鎮長一個電話:“你到我這來一下?!本偷蔑w跑著過去把上訪的人領到司法所做工作。
現在是和諧社會,以人為本,說話做事都要萬分小心。群眾可以罵你,打你,但你要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否則一句說錯了,把你的視頻發到網上,在網民眼中鄉鎮干部個個都是酒囊飯袋,你就會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那時不但紀委要處理你,領導也會怪你給單位惹了事。
況且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一個小小的司法所長能夠解決的,又不敢亂表態,所以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萬一躲不過了,就做些沒油沒鹽的勸解,和些稀泥。而且民事糾紛調解主要看當事人意愿,司法所又沒有處分權,也只能磨些嘴皮,勸解說教。然而說教的效果,連小孩子都膩歪,何況成人。
哪樣工作干長了,都難免有厭倦情緒。鄉鎮工作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也不都像新聞聯播里播的那樣永遠正確,群眾也不都像電視電影里演的那些樸實憨厚。鄉鎮干部就如風箱中的老鼠,幾頭受氣。工作辛苦,活不好干,收入又低。
也有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到網上吐個槽,結果被人一句話懟回來:“覺得工資低、辛苦,你辭職??!”
辭職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幾人像“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那個女教師那樣灑脫?別的不說,你首先要考慮:你辭職了,你還能干什么?下個月房貸誰來還?娃兒的奶粉錢從哪里來?家人有個病災怎么辦?除非你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但富二代和官二代又怎么會到鄉鎮來?當然下來掛職鍍金,混基層經歷的除外。
像馮世發這樣的,辭職的念頭更是有都不敢有。四十多歲,上有老下有小,文憑只是個中專,雖然工作后參加自學考試弄了個法律本科學歷,但離了單位也沒什么用。后來通過了司法考試,也想過出去做律師,但想到一把年紀又到一個新行業從零開始,就沒什么信心。再說了現在找一份正式工作多難,鄉鎮公務員好歹也是公務員呀,每年那么多大學生都爭著搶著考呢,自己一個中專畢業的就知足吧。
所以有時工作忙了、累了,遇到難事,受了委屈,馮世發也愛發牢騷、愛抱怨。但抱怨歸抱怨,牢騷歸牢騷,一旦事情出來了,領導一個電話,他又會滿血復活,精神抖擻地去干活。甚至有領導說他:“馮世發你要不是這張嘴,,你早就怎么怎么了……”
但自己的情況自己清楚,馮世發知道自己即使沒有這張嘴也不會怎么怎么。不說家世、背景、后臺什么的了,性格上就有很大缺陷。祖宗八代農民,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一樣不缺:工作沒有進取心,小富即安;做事急功近利,沒有長遠眼光,大局觀不強;為人缺少擔當,畏首畏尾,沒魄力;情商低,不會來事,在領導和同事中做不到左右逢源等等。
要說優點的話,就是愛學習、肯專研、能吃苦,腦殼也還活絡,做點具體事還可以,當領導是真的不適合。再說了,領導也不是那么好當的,沒有兩把刷子,不懂游戲規則,即使把你放在位置上,你也坐不穩。到那時畫虎不成反類犬,還不如就這樣平平淡淡過一輩子算了。
頭天晚上在白水河打撈尸首熬了半夜,回去也沒睡好,第二天上班坐在辦公室里,腦殼還是昏沉沉的。剛泡好茶,沒喝幾口,胡書記就打電話叫過去一下。
到胡書記辦公室里,胡書記說:“叫你過來主要是叮嚀一下,昨天白水河淹死了娃兒,后續如何發展你要多關注,事情如何善后心中要有底。”
馮世發說:“我給張海清說了,叫他今天先代表村上去看望一下。另外張財富家遭受了重大不幸,我建議鎮上是不是給考慮點救助?!?/p>
胡書記點點頭說:“可以,你先讓村上給打個報告。不過光這樣恐怕不行,現在的人拔住毛毛一千斤,糍粑落地都要沾點灰,張家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最近鎮上又在搞違章建筑清理,昨天強拆的是不是也有他們?”
馮世發點點頭說:“有?!?/p>
胡書記嚴肅地說:“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你看是不是采取點措施?!?/p>
馮世發說:“我覺得鎮上不宜過早介入,張家雖然死了兩個娃兒,但畢竟是意外事故,主要原因是監護人沒履行好監護責任,也怪不了別人。再說河道治理、砂石資源管理都是江河管理站的事情,跟鎮上沒有多少關系。現在張財富正愁找不到抓摸呢,鎮上一介入肯定就把鎮上粘上了?!?/p>
胡書記說:“但出事的畢竟是我們鎮上的群眾,社會穩定是屬地管理,鎮上不能置身事外。你要密切關注,采取有力措施,嚴防事態擴大。如果出現群訪或者越級訪要立即安排人勸返,及時做好協調化解工作?!?/p>
馮世發說:“好,我給張海清說了,內緊外松,安排人24小時盯著,一有情況及時給鎮上匯報?!?/p>
胡書記沉吟了一下說:“那先這樣吧,切不可掉以輕心,有啥情況及時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