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10年后,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超乎想象地變化,物聯網的滲透,一切都會不同。街道上到處都是無人駕駛的汽車,通過智能眼鏡隨時隨地可以上網互動,機器人為你烹飪好早餐等你起床等等。這些概念性的技術距離使用還有一段過程,但已經形成形象級的趨勢。而不用等到未來,醫療電子就已經生產出科幻電影里才有的產物,小編看完表示只想獻上膝蓋!
頭戴式的腦部評估
美國公司BrainScope推出了全球首個商業化設備Ahead 300。該設備通過一次性EEG電極貼片連接到智能手機,以檢測患者腦電波中的異常。至此,大腦損傷分析操作變的很簡單。
可隨身攜帶的超聲波設備
由Healcerion和Clarius兩家公司開發的不帶屏幕的無線超聲傳感器,可以將手機或平板作為交互界面,其靈活的便攜性可以像聽診器一樣,被隨身攜帶。
用意念控制的假肢
歐洲的研究人員開發的由大腦控制的手臂和外骨骼,可以精準的實現進食等動作,甚至能夠撿起物件,令人驚喜的是,這種假肢不需要將傳感器植入腦補,采取了腦電波讀取設備,發送到電腦中讀取動作。
救死扶傷的無人機
威廉?凱里大學骨科醫學院研發了將緊急醫療包和Google Glass設備一起運送到偏遠地方的系統。醫護人員很難即時到達某些偏僻地段,但無人機可以。到達現場后,受傷者附近的人可以戴上Google Glass,連接到遠方的醫生,醫生則通過眼鏡看到現場并做出指導治療,等候專業護理人員到達。
糖尿病
Medtronic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混合閉環”胰島素輸送系統MiniMed 670G。該系統通過公司獨特的算法,可以計算胰島素輸送的時間和劑量。在多數自動模式下,患者只需要在每次進餐后輸入碳水化合物量,確認一下藥物變化,以及偶爾校準一下傳感器即可。胰島素泵會與血糖儀通信,一起保證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內。
傳感式測血糖
卡迪夫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不用采集血液樣品就能測量血糖的傳感器。使用微波穿透皮膚并檢測返回信號。微波不會傷害組織,十分安全,但目前設備的精度還有待證明。
朗銳慧康( www.lrioh.com),致力于提供實用的健康終端產品及技術方案,圍繞“物聯網+云健康”,打造醫療、健康、服務一體化數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