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學者Aqr? 圖/來自網絡
最近,復旦一女生寫的一篇名為《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或者,也不能這么說》的文章徹底火了。
一時間,985,211的高材生們紛紛感慨:是啊,優秀的人那么多,我也自卑,我也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非985,211這些名校的大學生們更是按耐不住了:你們都985,211了,還一無所有?那讓我們這些二流學校出來的學生還怎么混啊?
毫無疑問,985,211名校的學生們身上頂著光環,相比非985,211學校畢業的學生,他們會得到更多的肯定,但眾所不知,名校畢業的標簽并不是能讓他們一路暢通無阻的通行證,他們同樣也會自卑,也會有感到無助的時候。
1、985,211名校生們為何自卑?
進入大學,你的過去決定你的大學;走進社會,你的能力才決定你的未來。
作為一名非985,211名校的學生,我無法體會他們所說的一無所有,但我卻懂得:985也好,211也罷,進入大學的那一刻起便已成為過去式,每個人的未來都不會僅僅由那張毫無溫度的畢業證書所決定。
10月12號,一位人大學長寫下《一名非典型985畢業生的大學簡史》。他寫道:其實恨的不是懷才不遇,而是名校光環撐不起自己那顆被虛榮填滿的心。
10月27號,復旦一女生在《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或者,也不能這么說》一文中感慨:眾生皆苦,誰心里都有一把尺子,量量自己量量別人,都不是滋味。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領悟:原來985,211名校畢業的學生也并不意味著可以衣食無憂前途無量了。
中國大學的嚴進松出已是人皆周知的事實,多少學子一畢業就失業,又有多少學子低不成高不就,自嘆不能得到伯樂的賞識,懷才不遇,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在屢遭挫敗之后,我們方才頓悟,大學四年讀下來,我們竟沒有一樣能拿得出手的本領,干什么都是差不多,內心塞滿的除了庸俗的游戲韓劇綜藝之外,絲毫不給詩書留下落腳的空間,原來,我們的大學竟如此無所作為。
于是,我們感慨,如果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
時間會無情地告訴你:抱歉,沒有如果。
985,211名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得到的是國內最優資源,接受最好的教育,似乎在大家看來,他們壓根沒有資格自卑,他們本應當承擔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接受時代的考驗。
“胸懷天下,縱橫四海,改造國家”,如此要求985,211的名校生們未免也太苛刻了,如此一來,非名校的學生似乎可以很安逸地搭便車,可事實卻并非如此。
人大學長的那句話道出了無數名校生們的心聲,他們頂著名校光環,似乎可以高人一等,盡管事實好像也正如此,起碼在學歷上比非名校畢業生要優異。然而,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單有一張文憑,不肯降低自身地位,好高騖遠,最終還得淪為花瓶一只,僅僅只是擺設而已,又或者說,這是廣大大學生們的通病,總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大學生,工資不能低而且臟活累活都不應該交給自己做。
復旦學姐(或學妹)所言也是我們正面臨的尷尬,我們總喜歡拿自己跟別人進行比較,非要比得自身傷橫累累才肯罷休,“你985,211名校生,你自卑,,我非985非211,那我就更得自卑了”。換個角度想,這種比較毫無意義,自卑能改變既定的事實嗎?并不能。
你若覺得對現狀不滿,那么努力就是了;如果你覺得雖然你有很多不足,你過的也并不富有,但你卻過的很開心,很幸福,這又有何不可呢?如果花費大量時光去追求一些物質,然后過著諸如現在這般的生活,那又為何不如趁現在,就知足?
2、非985,211學生為何如此安逸?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得不成長。
高考那年,老師跟我們說:大學越好,學生緊迫感越強。當時的我還不能明白,因為在我看來,好的大學,學生本身條件就越好,他們學習起來越輕松,而不那么好的大學,學生更應該努力啊!
到了大學,我才明白了,最痛苦的事莫過于自身條件比你好的人卻比你更努力!
非985,211名校,學校能給予的資源本身就有限,可笑的是,這樣一來似乎也很好地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因為非名校的學生會利用學校資源的本身也并不多。
很多同學會覺得,“我周圍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啊,他們也不喜歡看書,上課也不聽講,反正考試也不難,不至于會掛科,獎學金什么的我也不稀罕”。
如此安逸的度過,倘若是你真正喜歡的也就罷了,可事實上很多人并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他們錯誤的以為大學本就該如此,“高中那么痛苦的熬過來了,大學就是來享受生活的啊!”
口頭上雖這樣講,然而,看到室友從圖書館學到很晚才回來而你卻在寢室打著游戲,你那時候為何會自責?得知室友拿了國家獎學金而你卻沒有,你為何又暗自心痛呢?說到底,你不是不求上進,只是你周圍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因為你怕被邊緣化,最終卻只能被同化。
而倘若我們周圍有很多同學認真學習,愛好讀書,不斷提升技能,那就算我們個人想墮落,恐怕也很難孤軍奮戰堅持下去。
換言之,我們的自我約束力都太差了,我們沒法生活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環境。
3、小概率事件也可以發生
在個人的局限性中,讓自己更為有效地燃燒,哪怕只是一丁點兒。
概率論課上,老師說:大多數情況下,為方便計算,小概率事件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發生的概率視為零。
朋友問我將來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我回答道:自由職業者。
朋友一臉納悶,我解釋道,“所謂的自由職業者,不是無業游民的婉轉版本,我是想當個自由作者,將來靠寫作養活自己”。
朋友立馬好心勸我:你偶爾寫寫也就罷了,想靠這個謀生就別想了,你別看現在自媒體發展的這么好,真正能靠這個養活自己的又有多少。
剛說完這哥們就找來數據打算說服我,可他卻沒能把我說服,盡管我知道朋友是好心相勸,我也知道這概率很低很低,低到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我更知道大多數人會覺得我這是盲目自信,徒有一腔熱血罷了,也許他們會認為我專業又不是學這個的,還是一個理工男,寫文章這東西別人專業的都很難成功,憑啥你就可以了?
沒錯,他們說的都沒錯,我一個學經濟類專業的大老爺們,沒有好的文筆,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寫作指導,僅僅因為興趣便想闖出一片天地來實非易事。
王健林有這么一句話:“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
有時候,試著去拼一拼又有何不可呢?如果一切都按照既定規律去運轉,那未免也太無聊了,退一萬步講,即使我們無法使那個小概率事件變成必然事件,起碼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前進著,那時的我們,就可以對著其他的后來者很勵志的說上一句: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努力的自己!
一件事發生的概率,對你個人來說,不是一就是零,你成功了,縱使權威數據顯示這件事發生的概率很低很低,可你同樣使它變成了100%。
后記:
保護夢想不被破壞,充滿夢想而不會失望的唯一方法,就是永遠不要試著去實現它。
每個人都在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我們可以自卑,但我們不能停止前進的步伐,更不能一無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