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棍棒出好仔”的年代,當大部分家長都認為藤條的教育是最有效教育方法的時候,我的父親卻堅守以忠厚影響孩兒的信念。那時候的我,甚至以為父親是懦弱,懦弱得在外人面前沒有一點底氣,因此在鄉鄰族人面前我們真的是老吃虧從不占便宜的。但父親卻毫無怨言。父親經常在我們面前以自己的方式吟唱《增廣賢文》,諸如“為人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又如“積金千兩,不如多買經書”,再如“欲昌和順須為善,要振家聲在讀書”等!
父親究竟是有意還是無意吟唱呢?
當自己也做了父親,才明白忠厚是件何等高貴的品質,忠厚才可以傳家久,詩書才能夠繼世長!
哥屬羊,歲末之羊,自嘲衣食不好!我倒也相信,五十歲前的哥,真是命運多舛。也許是厚積薄發,以前所有的努力,都變成了今天的豐潤。哥是長子,也許得到父親更多的真傳,完全秉承了父親的忠厚為人,所以人緣極好。哥是眾人的開心果,與其聊天是開心事。
父與兄,又豈止這一點點事兒,每每想起,總是溫暖。向天再借一百年,讓這倆男人繼續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