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 · 習俗
登高
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為什么要登高呢?有下面兩種說法:
一是古人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所以才衍變為人們在這一天登高望遠、躲避不詳、以求長壽的節日習俗。
二是重陽時節,五谷豐登,秋收已經結束,老百姓進入農閑時期,人們紛紛上山采集野果、藥材和植物原料,這種上山采集活動,又稱為“小秋收”,后來也逐漸演化為登高望遠的節日習俗。
賞菊并飲菊花酒
農歷九月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文人墨客,喜歡摘新鮮菊花泡酒飲,他們稱這樣的飲為“露飲”和“落英飲”。
佩 茱 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還有插在頭上的。
吃重陽糕
重陽節的代表性節日食品,就是重陽糕。重陽糕,最初是慶祝糧食豐收、大家歡喜品嘗新鮮糧食的意思,后來演變成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俗。
由于“高”與“糕”諧音,所以人們就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希望吃了重陽糕之后,能夠步步高升,甚至還可以祛病健身。
重陽節同時還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人們把“九九重陽”作為節日,也有期望生命長久之意,所以百姓要聚會飲酒:“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
重陽 · 安康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在這個人共菊花醉的佳節
總有一懷思念悄然盈滿
在這個節日里
賞一片楓葉紅
品一塊重陽糕
飲一杯菊花酒
祝家中長輩身體健康
祝在外游子一切順利
佳節喜逢長久日
愿君如意長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