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里面有個故事,大文豪謝太傅在下雪天把家人聚在一起談論詩文。一會兒雪大了起來,太傅問:“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鹽撒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而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則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太傅大笑。

北京的四月早已不見飛雪,而柳絮之多,堪比雪驟之景。這春天獨有的產物,似花非花,纖細柔弱,遇風而起,悄悄從門縫里、窗欞間鉆了進來,落在打開的書頁上。抬頭起身,窗外已經是漫天飛舞,在青枝綠葉間飄忽不定旳游蕩,給春天帶來了特定的神秘和浪漫。

以柳絮喻雪,是文人逸士們的佳話。在詩人和文學家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然而柳絮這玩意兒到處飛,卻不是什么好事。這些空中飛舞的笑精靈們輕盈有余,卻少了雪花的濕潤,不肯老老實實地掛在樹梢,落在地上,而是沒完沒了的飄在半空。隨著干燥的空氣吸進鼻腔,難免引起過敏,噴嚏連連。附在頭發上,又極像是頭皮屑,給人以腌臜不潔之感。

為了減輕絮飄飛的問題,人們也是想盡了法子。修剪、噴藥,打針??????效果也不太明顯和持久。最近幾天,一大早灑水機就開始作業,往道路上不斷灑水,增加路面的濕潤度,讓柳絮落地,就再也飄不起來,減少揚塵的二次污染。北京城的春天少了水汽,這也是風絮滿城的重要原因,記憶中南方也廣植楊柳,春天似乎也沒有太多的飛絮。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漫天飛舞的可不是只有柳絮,楊絮也占了半壁河山。楊絮柳絮外形相似,極難分辨,但是二者本質上卻是全然不同的兩種東西。楊絮是花,柳絮是果;楊絮更為粗厚凝聚,柳絮則較為纖細分散。春天是白楊樹果序的成熟期,果實開裂后,種子借助白絮在空中飄蕩,尋找合適的生長地點,這是楊樹繁殖后代的重要途徑。

為什么要通過風中絲絮飛舞,將種子帶到較遠地方呢?因為白楊本身樹冠寬大,如果種子就近落地生長發芽,樹苗之間就會因為水分和陽光而激烈競爭。植物為繁衍后代,保證種群數量,真是費勁了心思,進化出如此獨特的繁衍方式。真是不由得佩服造物的神奇,自然的智慧。

樹木的繁衍得到了保障。漫天的飛絮卻給日常生活帶來無盡煩惱。但是白楊生長速度快,耐干旱;樹干筆直,姿態雄壯,樹冠形狀優美,于是在北方作為行道樹和綠化樹廣泛種植。柳樹更不用說了,姿態婀娜,極具觀賞價值,以至于有水的地方就不可無柳樹。建國之初,為了迅速增加城區綠化面積,大量種植了生長速度快的楊樹和柳樹,也就埋下了春季飛絮不斷的惡果。

春風搖蕩,楊絮輕微。“他家本是無情物,一任南飛又北飛。”楊柳之絮,如絨毛飛羽,隨風而散。詩人杜甫更有“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的句子。可見,桃花柳絮本是輕薄無根之物,秉性軟綿無力,只能聽任春風流水的擺布。

而人在春天,也變得浮薄困乏,像是中了飛絮的荼毒一樣。雖然處于一年之計的開頭,卻常常覺得力不從心,疏懶渙散。和暖的晴日,舒爽的春風,不冷不熱的溫度,都在使人身心懈怠。而塞鼻的花香和飛舞的蜜蜂,更是明晃晃的挑逗,使人沉迷于桃紅柳綠,鶯歌燕啼。而忘了初夏將近。

如棉似雪的柳絮還在漫天飛舞,為了把握最后一點風和陽光,把種子送到適合自己生長的地方。植物和人,原來是如此相像。我們很多人無根無底的漂泊在他鄉,在春日里幻想工作和前程。用努力埋下種子,希冀有一天這個城市找到適合自己的土壤,生根發芽。而在此之前,就如這漫天的柳絮,隨風搖擺,上下求索,獨自浮沉。偶爾停歇下來,在有月亮的晚上,睡夢中將思念的琴弦拉響,回憶起家鄉的小城里,還有著故土的味道,和父母的溫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人分別時常常折柳送行,表達依依不舍的挽留之意。而在這春日的北京城,世人皆忙忙碌碌,少了故人之間的相聚相別。纏綿悱惻、依依不舍的倒是楊絮柳絮。他們最不辜負短暫的春光,在春日的晴空和暖風里盡情暢游,完結了它們的使命,隨風把希望帶到遠方。等到柳絮一停,也就意味著三春將盡。天氣越來越熱,夏天也就到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贊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日大雪,謝太傅一時興起,吟詠道,“大雪紛飛何所似?”其侄兒接著詠道,“撒鹽空中差可擬。才女謝道韞最后詠道,“未若...
    羊木魚閱讀 1,097評論 0 2
  • 在中國文化歷史發展中,有兩次比較大的文化“復興”時期。第一次是在魏晉南北朝,雖然處于戰亂但也涌現出一批像竹林七賢...
    壹步塵埃閱讀 850評論 0 5
  • 落雪時節,總會想到《世說新語》中這樣一段風流韻事: 一個雪天,高門世族謝安將家人聚在一起,和侄子輩的人講論詩文,“...
    侯玲玉閱讀 877評論 1 3
  • 古人言:武者無刀兵氣,書生無寒酸氣,女子無脂粉氣,僧人無香火氣,便是世上不可少之人。謝道韞便是如此,剛柔并濟,魏晉...
    蘇長亭閱讀 2,148評論 36 34
  • 你連孩子都不教育,一點兒都不靠譜! 學校最近來了個混世魔王,只有四歲的小白。他屬于托管類型,一整天都待在學校,由不...
    斷林閱讀 3,634評論 1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