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由閱讀,為求真悟道而讀書的境界
融讀書于人生,融人生于讀書,兩者水乳交融,物我兩忘。這是自由閱讀的境界,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雖為音樂欣賞,如興致所至,讀書亦可臻此妙境。
晉代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這樣表述自己讀書的狀態:“嫻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心無旁騖,自由馳騁,這是真正無功利的讀書,閱讀狀態至此已臻于化境。
自由閱讀的境界是很少能夠看得到的閱讀狀態,它完全超越了功利閱讀和興趣閱讀的境界,常人難以企及。在自由閱讀的過程中,讀者處于完全無功利的讀書,每有所得、穎悟時,常處于忘我乃至無我的狀態。臻于此境的讀書人,其讀書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求真、悟道。
正如宋代理學家程顥在《偶成》中所言:“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
山光物態,宇宙玄機,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至此境界,閱讀已讓讀者的精神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和解放。一切是非,一切利害,一切的苦悶煩惱都在開放自由的心態下煙消云散。只剩下讀者高傲的靈魂在自由的飛翔。大者宇宙萬物,小者物態山光,沒有任何的界限可以阻遏讀者思想的升華。
那么,具備怎樣的條件方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我以為有四點:
1、完全無功利目的的讀書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讀書,可以使人心無旁騖、無拘無束、心情愉悅的閱讀,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礙,集中精力,進入自由忘我的閱讀狀態。
2、無限制的閱讀
無功利目的,自然就解除了絕大部分關于選書、讀書的制約。循著自己興趣的方向,充分享受自由的選擇權,想讀什么就讀什么。對于判別能力較弱的未成年人,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的閱讀方向,培養閱讀興趣,而不是簡單的加以限制。至于成年人,我認為完全沒有限制閱讀的題材和內容。即使是壞書、禁書,拿來讀一讀也未嘗不可,要相信讀者對閱讀材料的判別、理解和消化能力。
3、無障礙的閱讀
無障礙閱讀的能力,就是讀者讀書的認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應當與他所讀書籍的層次旗鼓相當。讀者的閱讀水平包括語言文字水平和認識水平。讀得懂書是最基本的要求。提前消除文字之隔,具備相應的閱讀常識是有效閱讀的前提。而認識作品、理解作品,進而激發共鳴產生新論點的能力,就是更高層次的認知水平和創作能力。
曹植:“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于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于斷割。”讀書人必須具備與所讀作品相近或更高的認知能力。
4、不斷提高閱讀的層次,更多地閱讀經典
自由閱讀的境界是讀書的最高境界,要達到這一至高境界,則我們閱讀的書籍層次也必須與之相匹配。難以想象一個習慣于閱讀即時、消閑、淺顯類讀物的人,會在閱讀過程中進入陶淵明那種“每又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因此,讀書要進入自由閱讀的最高境界,大量閱讀經典就是必然的事情。
閱讀經典,培養高水平的認知能力和讀書習慣,沒有捷徑,關鍵在于自己的努力,大多數讀書人可能都要克服習慣于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的心理障礙與閱讀方式。我們要不斷地選擇與自己興趣相近、水平相當的經典書籍來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盡管閱讀經典的道路是曲折的,過程是艱辛的,但經典閱讀帶給你的收獲和提升也將是最大的。因為經典之作不僅在于它豐富的內涵,而它帶給你的體驗和啟迪也會是經典的。
閱讀的境界或許原不止上述三種,而閱讀的過程也不必歷三級而上。古人云:開卷有益。無論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求知的功利,是為興趣愛好,或者是為人生的求真悟道而追求自由閱讀的最高境界,讀書于我們都是有益的。讓我們為求知、為解惑、為授業、為傳道或為那三月不知肉味的無上享受,捧起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