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圖片發自簡書App

踏著月色,去賞一池田田的荷。

雨后初晴的鄉間小路,還遺留有泥土的腥香,道路兩旁一團一團的青苔,溫柔的附著在地上,還彌漫著秋雨氤氳的味道。就在不遠處,被白楊樹包圍著的便是那一處荷了。

還沒到夜深人靜時,淺淺粉粉或白白嫩嫩的荷,婀娜地開在荷塘上,在暗將下來的月色中,越發朦朧動人。瞧!那尖尖的花苞挺立在荷葉上,似水上的芭蕾,舞動著旖旎山月。讓人禁不住想走上前,聞一聞這一池荷香。

我就這樣,在初上的月光下,凝望著眼前的荷,記得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過“荷花定律”,大致是說:在一個荷花池中,第一天開放的荷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第二天開放的數量是第一天的兩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會以前一天兩倍的數量開放……可是這樣的開放速度,假定期限是30天,卻只能在預期的前一天開滿整個池塘……

我們的人生是不是也像極了這滿池的荷花?一開始用力地開,玩命地開,但漸漸地,你開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厭煩,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時候放棄呢?有多少人能在困頓和迷茫中仍以這花的姿態行走,還自己一場真真切切的盛放?

已是立過秋的節氣,遠山在薄霧中也顯得格外寧靜,潮濕的空氣里散發出絲絲涼意,幾處燈光下有歸家的人影晃動,秋蟲還在草叢里肆意地叫著,鳴出一曲纏綿悱惻,越發襯得這荷韻安詳。在這樣的小道上走著,可以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也可以哼出一曲不著調的歌聲來,靈魂該是自由也是閑散的,忽就羨慕起這眼前的一池荷來,若在這里的小房子門前,坐著小木凳,哼哼小曲兒,觀觀山月,聽聽蛙叫蟲鳴,那豈不是世間最美的事兒……可這別樣的良辰美景,卻無法緩解我煩悶心情。

月光如水,荷如人。踏著月色行走在松軟的鄉間小路上,仿佛看到朱自清先生當年在荷塘邊來回踱步的背影,只是我定然是少了先生身上的氣量和胸襟,做為女子,只羨慕這一池荷的清新淡雅,超凡脫俗,若是旁邊再有些桂樹該有多好,“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這山月怎懂我荷的心事?

有風吹來,楊樹葉飄落一地,在葉子落地之前,樹是不是也有竭力挽留?葉子隨風而去的時候可也想過這風也終會有停止吹拂的一天?是啊!我們都是這樣,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最需要的。腳步匆忙時,試著讓自己靜下來看這暮光掩映下的一片荷的恬靜,賞一賞這月色下荷的動人,感受一下樹和葉子的無奈與深情,別讓人生輸給心情。

這樣思忖著往前深深淺淺地走,? “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了月色中微微蕩漾,彈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不知何時耳畔竟響起這首歌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