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分享:名校在校生解讀“財經類”專業,給家長不一樣的財經視角,避免填報失誤!
金融危機后世界范圍內實體經濟凋敝,更刺激了以金融為代表的財經類專業的發展,財經類院校分數高到離譜,各綜合類大學內部的最高分基本也都集中在經管院。
但不幸的是,絕大多數考生、家長、老師對財經類專業根本不了解,志愿往往是跟風盲目填報。這也不怪他們,隨著科學的發展,各學科專業化程度越來越強,像從前那樣憑借社會經驗生活經驗對一個專業產生正確認識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計橋,14年來一直專注自主招生、志愿填報、港澳報考、藝術生報考、高考GPS!了解計橋,請訪問官網:www.zhiyuan.cc】
以西南財經大學為例,全校共有15個學院40多個細分專業,它們分別學什么即使是本校的老師同學都答不全,更不要說校外的老師家長了。他們中的很多現在都認為會計專業是學算賬的,保險專業學的是推銷保險,至于管理科學、管理信息系統這種從沒聽說過的專業,只能靠字面意思和網絡上的只言片語瞎猜。做張表格,剔除了實驗班、雙語班以及人文、法學這類與財經不直接相關的學院,大家感受一下: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本科階段財經類各專業所學課程相似程度比較高(同一學院內部不同專業間課程相似程度更高),初級的“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貨幣金融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統計學”“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等課程是所有專業的必修課。所謂“經管不分家”,我們必須對整個財經科學體系有一個大體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所學的科目。
1.金融學院:
本科階段“金融學”專業主要學的是金融學中的一些基本理論、規律和規則,主要會學貨幣金融學、貨幣銀行學、資本市場與金融機構、公司金融、投資學、國際金融學等等。總的來說本科階段還是偏向理解記憶一點,對數學的要求沒有特別高,但越往深學數學越重要,越好的學校數學課程越多越難。
很多同學想學金融學可能是受到巴菲特索羅斯等人的影響,希望將來從事投機交易活動。如果抱有這種想法的話,個人建議去報考“金融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偏向工科,簡單來說就是數學+計算機+金融,排名分先后,金融是最不重要的那個(看表格中的“只招理科考生”)。
其實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打開任意一個基金交易平臺,每個基金經理信息都是公開的,相當一部分都是計算機/數學/統計/物理出身,尤其是年輕經理。
2.會計學院:
會計應該是長盛不衰專業的代表,熱門了幾十年。
為什么熱門?因為好就業。
為什么好就業?因為社會需求量大。
為什么需求量大?因為各行各業的企業甚至政府和非營利組織都離不開它,熱門的實業從汽車轉到建筑轉到互聯網,對會計的需求是不變的。
為什么對會計的需求不變?因為……會計是一切商科的基礎。一切管理和營銷活動都必須基于對企業本身的了解,這種了解很大程度上要基于各種財務報表,會計的工作內容正是編制和分析報表。
正因為好就業,我們文科生對會計專業趨之若鶩——這是屈指可數的幾個文科生可以學習的容易就業的專業了。本科階段會計專業雖然都要求學高數、線代等基礎數學課程,但難度并不高,工作時也確實用不到,對于數理基礎差的文科生是比較友好的。可從另一個角度也表明——這個專業的準入門檻非常低(文科生自黑,莫噴)。低到什么地步呢?會計課上老師曾講過這么一段歷史。
我們學校這塊新校區原來是農田,農民為此得到一大筆拆遷費。沒有地種,沒有其他技能,又憑空有了這么一大筆錢,他們每天喝茶曬太陽打麻將亂消費,眼看著就要坐吃山空。政府為了防止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想安排他們再就業,可是這些人沒什么文化技能,這么大年紀也不可能學什么復雜的東西,于是——
全部組織到區政府,學會計。
幾個月速成班后,大家全部順利畢業,為我區中小民營企業輸送了急需的財務人才。
以上內容不是開玩笑,確實是十多年前發生的真實事件,會計行業準入門檻之低可見一斑。
不過大家也不必灰心喪氣,因為這一專業的上限同樣是非常之高的。
就業角度講,除券商投行外,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基本是本科生能找到最棒的工作了;如果想繼續深造,會計博士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博士之一,業界學界搶著要。所以,只要努力學,會計還是一個大有前途的專業。
另外,大多數學校會計學院下會設立審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在本科階段他們和會計專業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就業方向都大同小異。財務管理專業除會計外還要學習一些公司金融的知識,要注意有一些學校的這個專業是從金融專業分離出來的,金融類課程可能略多一些,如果有意報考最好像目標學校的學長學姐直接請教。
不過財務管理專業往深里學的話對數學的要求要遠高于會計,有意深造的同學對此要有所考慮。
某節課上,一位與實業關系緊密的老師曾給我們講到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企業的野蠻生長期已經趨向結束,之后20年兼并重組將占據業務主流。
3.保險學院:
保險學不是教人如何賣保險的,街上白襯衫黑皮鞋打著摩絲推銷保險的小哥用的也不是保險學理論,這就和銀行柜員和客戶經理不需要學習金融學銀行學是一樣的。
保險學是金融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內容更加偏向風險控制一類,綜合性大學一般也確實把它歸到金融學院之下。商業保險也是一項重要的理財產品,保險公司需要設計產品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才是保險學的用武之地,因此,投資學、會計學、數學和法學是這個專業中非常重要的課程。展示一部分專業課程:
保險學、風險管理、人壽與健康保險、財產與責任保險、壽險精算、個人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保險法、保險經營管理、金融風險管理、風險計量、保險財務會計……
保險行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非常完善了,許多職業早已飽和,但它在我國仍處于朝陽階段,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尤其是精算方向,預期收入很高,但對數學和計算機要求也比較高(再次出現“只招理科考生”)。如果數學比較強,專業方面又沒什么明確的興趣只是想賺錢,那保險精算專業倒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數學水平不足,可以在之后的學習中選擇保險財務或法律方向,發展前景同樣不錯。
但一定注意,僅僅是“前景不錯”,目前保險行業并沒那么興旺,這個前景究竟何時兌現仍是未知數,選擇時要做好心理準備。
4.財稅學院:
財政學研究的是政府部門資金的籌集和使用,稅收是籌集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稅收學其實是屬于財政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一樣的,本科階段這兩個專業所學內容也比較相似,財政專業對經濟學接觸多一些,更偏向理論;稅收專業則更偏向技術,對于法律、會計等實用學科學得更多。
另外,許多學校的財稅學院下還設立一個“投資學”專業,常令人摸不著頭腦——這難道不應該屬于金融學院嗎?
其實,財政學院(或公共管理學院)下的投資學與金融學院下的證券投資學在學習方向上是有區別的,前者主要面對的是政府和大型企業的投資。這個專業當然也會學習證券投資、公司金融、投資銀行學等,但它的重點在于以下課程:工程造價學、不動產投資學、項目評估學、項目管理學、工程預算、公共投資學、投資項目經濟評價等等。大家在選擇時要注意區別。
5.統計學院:
這個嘛……我們直接看一下核心課程:
數學分析(理)、高等代數(理)、實變函數論、泛函分析、復變函數、概率論(理)、數理統計(理)、隨機過程、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分析、回歸分析、數據挖掘與應用、計算統計、非參數統計、統計軟件編程
其實就是數學加一點計算機,不過應用性目的性很強,主要是培養數據分析的能力。從功利的角度來說,這是個極好的專業,無論是就業還是讀研都極受歡迎。
那么“管理科學”為啥歸到這個學院中(起碼在我校是如此)?看名字難道不是和管理學相關的科學?
某節通識類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類的)點名的時候,年輕的老師看到有同學是“管理科學”專業的,便問:“這是什么專業,我沒有聽說過啊,你們平時學什么?”
該同學想了一下說:“就是數學專業,我們從周一到周五都只有數學課。”
其實這位同學說得并不夠準確,因為他們馬上就要迎來大量的計算機課了。
嚴格來說,管理科學是屬于管理學的,畢業后也是授予管理學學士。它起源于二戰,當時盟軍的軍隊與后勤組織空前龐大,管理十分混亂。為了提高管理效率,政府組織了一幫數學家建立數學模型幫助優化流程決策設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二戰后,這種管理方法被移植到商界并不斷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科學的不斷進步,更是推動了管理科學學科的形成和發展。
由于最后是管理學學士,許多學校把它放到工商管理學院中,我認為是不妥的,它和學院內其他專業差異太大了。管理科學和管理學的關系很像金融工程和金融學的關系(一些學校的專業名就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它是數學+計算機+管理學(排名分先后)。
從功利角度來說,這是個還不錯的專業。就業方面自不必多說,從科研角度講,在量化研究占領統治地位的今天,這個專業出身的學者發論文能力遠強于其他管理學學位獲得者,我校很多老師都是這個專業的博士出身。所以,智商足夠的同學可以考慮,同樣只招收理科生。
6.國際商學院:
我們先看一下課程:
國際商務專業: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國際貿易、跨國公司管理、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國際金融、國際技術貿易、國際商法、跨文化商務溝通、組織行為學、國際營銷管理、國際戰略管理、管理倫理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WTO規則與運作、中國對外貿易概論、財經專業英語、國際服務貿易、國際結算、國際商務、國際商法、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進出口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務……
曾經問過國際商務專業的朋友,他對本專業比較失望,快畢業都沒弄清楚這個專業究竟是學什么的,既有經濟管理又有法律法規,最后都要套一個“國際”“跨國”的帽子。據我自己的感覺,這些專業與政策相關比較大,世紀初中國剛加入世貿,國際商務相關的專業非常火爆,對外經貿大學的分數線幾乎趕上清華北大。如今我國“一帶一路”政策下,國商相關專業可能有很多新的機會,這些東西外人很難及時知曉,所以有意愿的同學應該想辦法咨詢相關專業和行業的前輩,了解一些前沿信息。
7.公共管理學院
這個本校的專業設置比較奇怪,一般人力資源管理都隸屬于工商管理學院的,而財政學、稅收學由于都屬于公共事務常隸屬在公共管理學院之下。既設立財政學院,又設立公共管理學院,然后還把人力放進去,確實比較罕見。因此我把人力合并到管理學院去說,這里就簡單說一下行政管理。
這基本是一個培養公務員的專業,我們直接看課程:
政治學、公共經濟學、行政管理學、公共管制學、公共政策分析、公共預算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項目評估、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公共財政管理、秘書學……
有意考公務員的同學可以深入了解一下這個專業,不過我個人倒覺得,沒必要為了考公務員專門學這么個專業。
8.經濟信息工程學院
這個學院所學的核心就是用信息技術解決管理學問題。
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為例。大型企業結構常常比較復雜,劃分為財務、人力、物流、銷售、生產、采購等眾多部門,每一部門內部也有很多細分,一些大的部門內部甚至會有數百甚至上千員工。人越多、結構越復雜越會導致人之間和部門之間溝通配合不暢,越可能導致管理混亂。但其實這種管理并不需要什么創造性,要求無非是準確細致,這方面計算機比人強得多,于是相關軟件應運而生。
管理信息系統軟件非常昂貴,從安裝到培訓到維護常常要花費數千萬,可一旦實施成功給企業的收益也是驚人的。它會減少各部門間交流不暢帶來的無謂損耗(如倉儲費等),企業運行出現錯誤時,可以把責任準確追究到具體部門和員工頭上,防止各部門間推諉扯皮,更厲害的地方,長時間的軟件使用會積累大量數據,為企業將來的決策提供非常寶貴的資料。
計算機+管理學,這個專業看起來很像之前提到的“管理科學”,事實上很多學校也將他們歸至同一學院。但這二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課堂上老師曾提過問題,一個企業買了ERP軟件,發現軟件中分為十個部門而自己的公司只有七個,該公司應該如何使用ERP?
大部分同學都回答,讓咨詢公司在安裝的時候修改一下軟件,把部門合并成七個即可,畢竟軟件是為人為公司服務的。
但老師講道,這是錯誤的方式,正確做法是把企業部門改成十個,不改軟件改企業。
ERP表面上是管理軟件,實質核心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結構和它不一樣證明企業管理是錯的,是落后的,是需要改革的。所以ERP上馬后企業必須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并組織所有員工進行培訓,這筆費用決不能省。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專業對管理學的重視程度高于管理科學,直接對口的應該就是管理咨詢行業,未來的前景還是比較廣闊的。
9.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和市場營銷這兩個專業是學院的大頭,而且所學內容幾乎沒有差別。都是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戰略管理、消費者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等,無非是工商管理會學一些管理方向細分的,比如運作管理、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專業會學廣告及媒體管理、品牌營銷等營銷細分課程,不過數量并不多。
至于旅游管理,多數優秀學校本科根本不開設……就簡單展示一下我校的課程吧:旅游跨文化消費管理、接待業服務與運作管理、休閑與旅游管理概論、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旅游吸引物與事件管理、旅游投融資管理、旅游市場營銷、酒店管理、餐飲管理……
物流管理專業的話……課堂上另一位與實業聯系緊密的老師講過,電子商務行業的兩大核心追求是提效率、降成本,所遇到的瓶頸就在支付和物流兩項。如今支付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下一個突破點就在物流,因此物流是極有前景的一個行業。
這是我本科最喜歡的老師之一,他非常鼓勵大家進入物流行業,但又強調,目前我國物流專業的教育遠遠落后于實業,或者說脫離實業,想要從事物流,最好去學計算機或者數學。
其實這也是整個工商管理學院的問題。當今商業發展速度太快,尤其是互聯網行業興起后,整個商業體系從管理到營銷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課本上的內容還停留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非常陳舊。
本科四年那么多管理營銷類課程,真正讓我有收獲的老師只有兩個,他們都是與學界關系遠與商界關系近,寫文章不用數學模型難發頂刊,所以至今沒評上教授;講課沒有課本,直接上自己接觸的前沿案例和尚未成型的新理論。其實對于商科研究,除了最基礎的一些研究,大部分理論一旦完全成型,也就意味著它離淘汰和過時不遠了。
因此我想說的是,管理、營銷這類專業專業性太差,活的東西多死的東西少。想要學好一方面得靠個人悟性,一方面要靠名師點撥,最后自己還要勇于實踐。最終結論就是,如果你真的打定主意學管理、營銷,一定要去名校,名校可能有更多的名師點撥,才有優秀的同學與你思想碰撞,才提供大量資源機會供你實踐。不必說二本院校,絕大多數一本甚至985211院校都不足以提供真正有質量的管理營銷類教學,不涉及學校歧視,只是談自己所見之事實。
10.經濟學
許多同學都很崇拜經濟學家,尤其喜歡看他們對經濟問題談笑風生的樣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經濟學專業就和大家的想象相差比較遠了。高考后有同學為了了解經濟學專業買來一本《國富論》看,但國富論本身與現代經濟學也相距甚遠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兩種理論體系——國富論與資本論還更相近些。
在真正進入大學系統學習之前,我們很難了解經濟學專業究竟是怎樣的,我挑最重點的信息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經濟學專業是研究導向而非就業導向,基本都要讀研究生甚至博士,即使將來不做科研,去業界做研究員分析員也至少要求碩士學歷。
第二,目前經濟學界完全被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統治,特點是輕思想重技術,原理簡單計算復雜,越往后學數學越多越難,越好的學校數學越多越難。主流經濟學界想往自然科學上靠,認為自己更接近物理學而非社會學,所以越學越像理工科,事實上很多國內名校的經濟系在研究生招生時都更喜歡要理工科背景的學生而非經濟學背景。我非常喜歡的學者,前幾個月給大家介紹過的南開大學柳欣老師曾有過一句精辟的評論:
經濟學被數學家和工程師占領。
所以,選擇經濟學專業時一定掂量好自己。首先有沒有長時間深造的打算,第二數學好不好,第三最重要的,自己能不能接受主流經濟學這一套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