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Bug相信對于所有的開發者而言都是噩夢,沒有一個app是完美的,尤其是android開發需要適配的版本太多了,而且每個廠商都是定制化的系統,而且android系統還在不斷的升級以及新的api的增加,這導致對于bug的調試有許多的局限性,不可能第一次上線就適配所有的使用者,我們只能收集在線收集app出現的bug,以前都是直接使用bug的log,在通過發送服務器進行bug修復在打包上版本。每個app都會上架多個渠道(應用寶,360手機助手,百度,小米,華為等等),這樣的成本真的太高了。所有熱更新就橫空出世了,今天要介紹的主題就是 騰訊Bugly,集成Bug的異常上報以及tinker熱更新的集成。
?首先需要介紹的是騰訊Bugly的異常上報,App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崩潰、卡頓、ANR、錯誤時候,Bugly會將這些錯誤信息都收集起來,上傳到騰訊Bugly平臺,并且會對異常的統計,其中最關鍵的信息是可以收集到設備機型,手機的ROM版本以及手機的系統版本以及CPU框架等等,讓你在處理Bug的時候得心應手。
?如何在android項目中集成Bugly。
第一步:需要到Bugly官網去注冊一個Bugly賬號,注冊流程就不附上了。
?第二部:需要在我們的項目中集成Bugly異常上報,這里只提供了android studio的集成流程(可能還有些人在使用eclipse開發,希望盡快的轉到android studio,好不好只有用了才知道)
Bugly支持JCenter倉庫和Maven Central倉庫。為了實現更加靈活的配置,Bugly SDK(2.1.5及以上版本)和NDK(SO庫)目前已經分開成兩個獨立的倉庫:如果你的項目中右使用到ndk的代碼需要集成Bugly NDK,需要也同時集成Bugly SDK。
如果只是需要集成Bugly SDK
在Module的build.gradle文件中添加依賴和屬性配置:
dependencies {
compile'com.tencent.bugly:crashreport:latest.release'
//其中latest.release指代最新Bugly SDK版本號,也可以指定明確的版本號,例如2.2.0}
同時集成SDK和NDK
在Module的build.gradle文件中添加依賴和屬性配置:
android {
defaultConfig {
ndk {
// 設置支持的SO庫架構 注意如果是虛擬機使用的話需要吧x86加上去 否則無法運行的
abiFilters'armeabi' ?//, 'x86', 'armeabi-v7a', 'x86_64', 'arm64-v8a'}
}
}
dependencies {
compile'com.tencent.bugly:crashreport:latest.release'
//其中latest.release指代最新Bugly SDK版本號,也可以指定明確的版本號,例如2.1.9compile'com.tencent.bugly:nativecrashreport:latest.release'
//其中latest.release指代最新Bugly NDK版本號,也可以指定明確的版本號,例如3.0}
參數配置
需要在AndroidManifest配置權限
<uses-permission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PHONE_STATE"/>
<uses-permission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
<uses-permission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NETWORK_STATE"/>
<uses-permission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ACCESS_WIFI_STATE"/>
<uses-permission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AD_LOGS"/>
<uses-permission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WRITE_EXTERNAL_STORAGE"/>
如果你開啟混淆了,需要在proguard混淆文件中加入:
-dontwarn com.tencent.bugly.**
-keep public class com.tencent.bugly.**{*;}
到這里Bugly異常上報的集成流程就已經結束了,下面就是如何使用bugly了。
初始化Bugly
獲取APP ID并將以下代碼復制到項目Application類onCreate()中(只是建議,你也可以在需要的地方才初始化),Bugly會為自動檢測環境并完成配置:
CrashReport.initCrashReport(getApplicationContext(),"注冊時申請的APPID",false);
CrashReport.setUserId(this,"用戶ID"); 這里的UserId可以自定義傳遞,可以用來傳遞電話號碼,方便后期的Bug修復跟進。
這里的APPID對應每個我們新建的app,我們需要在Bugly平臺上創建App,點擊下圖中的設置就可以找到需要的APPID,就可以完成對Bugly的初始化了。
第三個參數為SDK調試模式開關,調試模式的行為特性如下:
輸出詳細的Bugly SDK的Log;
每一條Crash都會被立即上報;
自定義日志將會在Logcat中輸出。
建議在測試階段建議設置成true,發布時設置為false。
此外,Bugly2.0及以上版本還支持通過“AndroidManifest.xml”來配置APP信息。如果同時又通過代碼中配置了APP信息,則最終以代碼配置的信息為準。
在“AndroidManifest.xml”的“Application”中增加“meta-data”配置項:
<application
<!--配置APP ID-->
<meta-data
? ? ?android:name="BUGLY_APPID" ? ?
? ? ?android:value="<你的APPID>" />
<!--配置APP版本號-->
<meta-data
? ? ?android:name="BUGLY_APPID"
? ? ?android:value="<APP_Version>" />
<!--配置APP渠道號-->
<meta-data
? ? android:name="BUGLY_APPID"
? ? android:value="APP_Channel" />
<!--配置Bugly調試模式(true或者false)-->
<meta-data
? ? android:name="BUGLY_APPID"
? ? android:value="IsDeBug" />
</application>
通過“AndroidManifest.xml”配置后的初始化方法如下:
CrashReport.initCrashReport(getApplicationContext());
最后我們需要去檢查代碼的異常了:
運行異常代碼(SecondActivity沒有在AndroidManifest中注冊)
運行之后我們可以在Bugly的異常分為 異常分析以及ANR分析:
Bugly提供的異常分析有2個比較重要的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了出現異常手機的設備信息: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用戶ID 這里Bugly提供了API可以自定義上傳內容,我們可以獲取到該用戶的手機號碼作為用戶ID(注意手機號碼的獲取需要權限在android6.0以上的處理,防止報錯),以便于我們后期需要跟進BUG的修復問題。
CrashReport.setUserId(this,"用戶ID");
還有一些基本設備機型以及android版本,ROM(不同廠商)以及CPU構架(這里使用的是虛擬機是X86)
第二部分是異常的的定位,方便我們查找異常以及解決bug:
到這里就是bugly異常上報的基本使用了,其實還有許多的用戶信息統計以及日活躍用戶的統計。
最后附上 ? ? ? ?騰訊Bugly熱更新的集成以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