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發憤的草莓
前不久去成都旅行,因為時間有限,刪掉了不少景點,連杜甫草堂,大熊貓基地,都江堰都沒時間去逛逛的前提下,還堅持跑去一個地方。
這個地方是,四川德陽廣漢市的三星堆博物館。
已經忘了多久之前,“三星堆”這個字眼就深深地扎根腦海,在去這個博物館之前,我還特地重溫了《探索發現》有關三星堆遺址的紀錄片。
“三星堆”可不是指“三星”牌手機堆在一起(開玩笑~~),其叫法源自于地名,說是在三星堆遺址發掘地附近有三個黃土堆,傳說玉皇大帝在馬牧河畔灑下三把土,然后就變成三顆星,所以叫三星堆。
此地一行,帶給我三點感受。
一、顛覆:青銅器之印象
在你的印象中,青銅器這個詞給你留下的感覺是什么?是四四方方的容器嗎,類似于司母戊大方鼎那樣。
如果你去了三星堆,你會發現,青銅器原來有這么多種可能,完完全全不是歷史教科書看到的那幾種,也完完全全不是中原的那種青銅器style。所以,兩個展館之中,就有一個全部都是青銅器的,可見份量之重。
其中,不僅是有青銅面具和鍍金青銅面具,還有掛飾,以及神樹。
那棵3米高的神樹,最引人奪目。我們只是遠遠看到時,就已經目瞪口呆了。等到靠近一看,又朝著它注視了許久許久,估計它都被我看怕了,旁邊的參觀者一批一批走過,我還在細細地琢磨神樹上面的部件,花紋。
我就一直拖著不肯走快點。沒辦法,誰叫這個1號館走出去就不能回來再看呢。
后來,你們猜怎么著?
哈哈,老伴沒辦法了,只能用單反相機幫我和神樹多拍幾張合影,借此催著我往前趕。
拍完照片一看,我扶在透明的圓柱壁上,那畫面簡直像扶著一臺碩大的時間穿梭機!
正好那段時間正在看阿西莫夫的《永恒的時間》,小說的開篇就描述了時間穿梭機的樣式,站在穿梭機圓柱體中間,啟動機子之后就能實現時間的旅行,這種場景在電影科幻片里也是不少的。
二、驚嘆:先民的智慧
來三星堆之前,我對三星堆青銅器的標志性印象是那個眼睛突起的青銅面具,還有那個高高的青銅人。
然而,來了之后,最先讓我瞪圓了眼的,卻是上面提到的這棵神樹。
后來,我終于知道原因何在。
因為神樹足夠巨型!
在照片上看到的神樹,無法展現它的令人震撼,無論如何腦補它的碩大,還有唯有實地去近距離觀察,才能深刻感知,喊一句:“我的天啊!他們是怎么做出來的?”
據說這棵神樹是因為頂端被毀了,所以才只有3米9多,不然,原件預計有5米之高。
三星堆的青銅器,大則大得驚人,小則小得靈巧,而且件件堪稱精美。
小的青銅器只有幾厘米高,照片里無法呈現其多么小,只能說能用我們的手掌把它包住。
除了青銅器以外,玉器和石器也是讓人拍案叫絕的。
也許現在的我們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細細一揣摩就覺得“太了不得了”。
那些細細的裝飾,如何實現花紋的對稱?
那些圓形的玉石,是以什么方法保證絕對的圓?
還有那些高高的青銅神樹,是如何做到那樣的高度?
在這些青銅器制作的背后,他們是不是還有巨型的機器,只是后來都不見了?
我想,所有的答案都有一個指向:他們比我們想象中要厲害和聰明得多!
看著這些精美的文物,總有一點特別的感覺。好像透過它們,和當時的制造者有了聯系,有了連接。做這個器物的先人,長什么樣子,是小鮮肉還是五大粗,用了什么工具,心情怎么樣,會不會想到千百年后,自己手中的作品被如此供奉。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人不見古時人,透過文物起相思。
就是這種感覺。如同現在的我們,敲打著鍵盤寫下這些文章,不知千百年后,還會不會有人看得到,想起我們曾經這樣的存在。
三、神秘:這股力量去了哪里
“三星堆”這個詞,讓我總想起小時候看過的《地球人是外星人的實驗品》這本書,感覺好神秘。
當我踏進那個三星堆博物館的大門(還不是遺址),這種感覺就一直縈繞在周圍。
按照推測,三星堆的文化至少在4800年前就出現了,而甲骨文只追溯至距今3500年左右。在三星堆相同年代,中原地區沒有這么精美的青銅器和玉器,幾乎只是手工藝品的粗陶。
這樣看來,三星堆文化要比中原的先進,甚至可能中原的文化都是從這里來的。
那么,三星堆文化的先民從哪里來,后來又去了哪呢?
眾說紛紜,有的認為他們遷移至成都市現在的金沙遺址附近(這次也想去看看,但來不及,二者之中選取了三星堆博物館去參觀),還有的認為他們消失了,像瑪雅文明一樣人間蒸發。
古往今來,也沒有一本書籍對這股文化有過詳細的記載,更是讓這個謎團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古蜀國文化,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提到的蠶蟲魚鳧是古蜀國傳說中的君主。
三星堆的發掘時間不長,從上個世紀20年代左右才被發現,如一聲驚雷引起考古界的關注,80年代以后一二號祭祀坑文物的出土,才進入公眾的視野。
未來,隨著三星堆遺址的科學發掘,相信還會有更多的驚喜呈現給我們。
最后附上去三星堆的攻略:
三星堆的門票是80元,淘寶上有便宜一點的,去哪兒網上也能打折,可以先買好。如果是乘坐景區直通車去的,因為是套票服務的,就不必先買門票。
1.怎么去從成都到三星堆
這次我們是從成都過去博物館的。從網上信息結合我們的實踐得知,成都到三星堆大約1個半小時,坐車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是武侯祠門口的景區直通車買票,158元每人,內容包括往返車票以及門票。這種我感覺很方便,因為武侯祠離市中心比較近,不用自己太操心什么,所以我選擇了這種方式。
10點從武侯祠出發,11:30去到博物館里是自己走,在規定的時間內(一般為15:30從景區返回)出現在停車場就可以。去三星堆景區直通車的服務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只有三星堆,另一種是熊貓基地+三星堆,估計兩個景點就有點趕鴨子上架那樣,匆匆忙忙的。除了武侯祠這個上車點外,寬窄巷子那邊也有一班車可以出發,但發車時間有點晚。
第二種是去新南門汽車站(在成都南面)買票,9:30發車,每天僅有一班,我在“去哪兒”上面有看到,120元含門票(但不知道回程車票有沒有含在其中),但是提前一天下單后,系統又提示我購買不成功,幫我把錢退回來,不知道是不是購買的時機不對,要提前幾天買才有票,網上也有人說新南門那邊是周末才有去三星堆的車。
第三種是去昭覺寺汽車站(在成都北面)。網上是說每20分鐘就有一班,聽起來班次不少,車票也就17元左右,但去到廣漢那邊可能還要另外再轉公交車(2元),有點點麻煩,也沒有親自實踐過,不好做太多評價。
2. 租個自助導游機很值
以前去博物館,多是隨意看看,都不會想到去租個導游機,但這次去專門租了一個,如果沒租個講解,在那里只是看文物就略有點看不出門道。10元錢可以用3個小時,80則講解,我們連同午餐休息15分鐘,剛剛好是3個小時把那臺機聽完。
兩個人一起參觀博物館,記得帶多一副耳機,這樣就可以共同一臺了。
導游機里不是對全部的文物進行講解,而是重點突出精品。在有講解條文的文物前,會擺放一個數字牌,也就是導游機里的講解先后次序。如果說有什么不足,就是有的數字牌沒有按照游客行走的路線擺放,有點亂序,需要手工調整找到相應的條文解說。其實就是體驗還可以改進。這一點我有寫在意見表上,不知博物館有沒有注意到。
3.溫馨提醒
進門后在一個仿真青銅頭像前,會有工作人員給你拍照,說是出門后會送一個鑰匙扣。到出門時,鑰匙扣是免費送,象素一般,另外還有一張6寸的照片會洗出來并且過塑好,放在桌上供你決定要還是不要,象素比鑰匙扣上的要高一些。要的話交10元,自帶優盤可以把底片取走。但是,這一點在進門時完全不知道,所以如果他們給你拍照,你自己就先想好給不給拍。
4.關于值不值
博物館里包括2個展品館和公園,我們是玩了3個多小時(往返車的時間限制),如果要把博物館的公園也走完拍拍照,應該要4個小時左右。兩個展品館都只有1次進出的機會 。
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像我老伴覺得不值,我卻覺得值得來,各人興奮點不同,他喜歡逛的武侯祠,我卻沒太多感覺。如果僅僅從館藏數量和館地的大小來看,確實數量不多,面積不大。但從展品的獨樹一幟來看,確實是值得一來的,因為在中國其它地方看不到這么樣式繁多的青銅器。
當然,現在有個好消息,足不出戶也可以。那就是“百度數字博物館”,我一直想寫篇文章對這個網站進行稱贊,但沒有拿出時間來, 這里就做一個推薦,大家可以上去看看,搜索“三星堆”就能看到其中的寶物圖片,并且能聽到解說。
如果你是個考古迷,千萬別錯過!
如果你身邊有考古迷,請把這篇文章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