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問我對象怎么樣?現在我統一回復:
我對象很好
我對羊也很好
我對牛也不錯
對動物都很好
我很善良 謝謝
這是我今天在朋友圈看到的最好笑的段子,還引得多人轉發。
只是,搞笑歸搞笑,關于對象問題,確實很多人關心,尤其是處在這么個老大不小的年紀。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成了被逼婚的對象,父母長輩逼著你去相親,親戚朋友都想要來說服你,她們只要看到有合適的男人,就馬上會想到你。身邊的人好像都喜歡上了做媒婆,為你的人生大事著急,而當事人卻永遠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讓他們哭笑不得。
在個人的人生大事這件事情上,似乎多數人都是在“皇上不急太監急”的節奏上。
我不知道大家對于相親是什么看法,對相親的接受程度如何,喜不喜歡那種目的性很強的介紹認識。我個人來講,是不太喜歡的,比較抗拒的。
那些所謂過來人都會說,相親也挺好的啊,起碼知根知底的,多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可是我真的那從心里覺得煩,不愿多接觸。
尤其是試過幾次無謂的介紹之后,我更覺得不靠譜。我本來就是不太喜歡這種形式的相識的,加上每次都是無疾而終,就更加不想浪費時間去認識別人介紹的人了。
有一次,我的朋友說他去相親,結果發現真人跟微信頭像相差甚遠,一個太美,一個太丑,實在不能接受這樣的落差,所以在他看到那個女孩的一瞬間就立馬掉頭放棄了飯局。
還有一次,家里人說要介紹一個人給我,雖然我心里很不情愿,但我媽還是給了我的手機號碼對方。令人無語的是,過了一星期我都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后來媒人問起,才發短信過來說是因為不能通過我的手機號碼找到我的微信,加不到好友,所以才一直沒聯系我。好吧,我看到這樣的神回復,就已經對這個人完全沒有了興趣,今時今日,有手機號碼在手還有借口不聯絡的人,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老娘對這種IQ和EQ無話可說,只能嗤之以鼻,自主屏蔽。
還有很多其他單身汪的各種奇葩經歷,涉及隱私,就不一一細說了。
有時候,我們單身,不是因為嫁不出,而是因為不愿將就,自愿剩下。
從前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現代已經不適用了,自由戀愛、自主結婚,才是現代人奉行的婚戀觀,只不過,如今選擇不婚的人越來越多,女性經濟獨立,精神獨立,變得不再那么恨嫁。而另一方面,傳統的父母始終沒辦法理解子女的想法,無論婚姻是否幸福,都要看到你走進婚姻才安心。
大齡青年受到的歧視越來越多,即使你才二十來歲,也會被冠以“剩男、剩女”的稱號,等到過了三十,就會直接變成別人口中的有問題的人,男性還好些,若是女性,過了三十還單身在大多數人眼中簡直就是異類,似乎一旦到了三十歲就意味著要成為嫁不出的“老姑婆”,必然會孤獨終老了。
其實不然,無論如何,都只是一種人生選擇。我們不知道自己幾歲會結婚,我們也不是不婚族,我們只是比較有耐心,愿意去等待屬于自己的緣分,不將就、不湊合,直到等到一份水到渠成的愛情。
有人說,你都二十六七了,差不多找個人就嫁了,也別想著要談個兩三年再結了。我想說,我憧憬愛情,想要享受戀愛的感覺,這與年齡無關,只跟愛情有關,所以即使我到了三十歲,我還是要先享受戀愛的過程,然后再決定婚事。
我相信命運的安排,也相信緣分。我雖然抗拒目的性太強的相親介紹,但我還是愿意接受循序漸進的介紹認識的,我們誰也不知道緣分在哪里。只是,千萬別讓我感覺像是要把我推銷出去那樣,待價而沽,我不是貨品,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現在的介紹方式沒有以前那么傳統了,通常都是先加個微信或者QQ聊天,看是否聊得來再決定是否見面進一步了解。這樣的方式看起來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上并不是如此。有些人,只會在剛添加的那一刻聊個幾句,過一遍簡單的問候式回答,之后就好像人間蒸發,再也沒有音訊了,但卻還要看對方那與自己而言很無謂的朋友圈。
我們的朋友圈里,應該有不少“僵尸”在,而在這堆躺尸里面,或多或少有些別人想要介紹給你讓你們自己去聯系的人,我不知道你們是如何處理這些“朋友的”,我只知道我已經厭煩。
圈子小的人若是不主動去認識新朋友,又不愿意別人給介紹,遇上對的人的概率幾乎為零,可即使如此,我還是寧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出來。因為現在的我,已經愈發不愿與人多聊了,尤其是陌生人,我不想再費口舌跟別人重新再介紹一遍自己的人生了。
媽媽說:《非誠勿擾》有個人問男嘉賓有沒有心動的感覺,如果有那就對了。我想說,如果我遇上讓我心動的男孩,我大概會主動些,可惜偏偏遇不到那個會讓我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的人。
講真,我愿意接受相親,也可以接受別人的介紹,但要說明的是,我并不是為結婚而來,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用一種審視的眼光來判斷是否合自己的心意。一旦發現不是自己的菜,我就會立馬撤退,而且,我還會一言不合就封閉自己,對特定的人保持沉默,不再開口說話。
如果我跟媒人或是相親對象說,我不是為結婚而來,大概好些人不能理解,可我還是要說: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只有該結婚的愛情,講真,我相親不是奔著結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