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7謎之一戰---黃天蕩水陸決斗
小武忽然道:“對了,我還有一個小的疑問,剛才問題太多,就沒來得及詢問秦檜或趙構---那就是關于黃天蕩之戰的具體地點,這只是個小問題,或許并不很要緊吧。我看過一些地圖資料,據說那是鎮江附近的一個古蕩口,但還是弄不清楚黃天蕩究竟在那里。”
說著,小武翻出一張黃天蕩地形圖指給八角看,一邊道:“當時兀術一時不能擒住南逃的趙構,又知道各地趕來勤王的宋軍甚多,擔心被包圍而不敢久待于江南。于是金兵大隊攜帶著在江南搶掠的財富乘船北歸,結果被韓世忠的軍隊截擊于鎮江,后來又被困黃天蕩48天方才僥幸逃生。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居然哪個資料都說得不清楚!這可是古代著名的戰役啊?讓我一直有些疑問……”
圖表9黃天蕩之戰地形圖(錯誤版)
圖片來自互聯網
八角一瞥小武所指的地圖,哈哈大笑,連胡子都吹起來了,道:“這哪里是黃天蕩呀!地圖標的基本位置都是錯的,你當然搞不清楚!其實金兵真正被堵了48天的地方,根本就不在鎮江,而是在南京正北方,即今叫做八卦洲的地方。”
說著,八角用手一指地圖上長江中的一個大島,說那個大沙洲(八卦洲)才是當時宋金決戰之黃天蕩。
小武大為震驚,道:“這怎么可能?兩者的地理偏差這么大,難道中國所有的史家資料都搞錯了?不可思議!請你給詳細說說!”
八角想了想,捋須微笑道:“這事倒也不賴史家,都是清朝乾隆皇帝干的好事!在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他對宋金的歷史特別感興趣,全都親自過目。由于滿清認金國為始祖,故凡金國戰敗恥辱之役的史料無一不被刪改。只是黃天蕩之戰的描述歷來極多,乾隆帝也無法將歷史上的勝負倒過來改寫,于是只好全部剔除。”
“由于黃天蕩一帶的地形已變、再一改名,從此死無對證,于是漢人再也不能去當時的戰場憑吊了。其實乾隆六下江南、五登南京棲霞山,兩次賦詩提及了視線中的一處島嶼,有人問起緣故來、他也總是笑而不語。”
說著,八角大袖一揮,又是一張白紙從袖筒中飛出,小武連忙接過一瞧,卻是一首御制小詩《燕子磯北望》。
燕子磯北望
乾隆帝
當年聞說繞江瀾,
撼地洪濤足下看。
卻喜漲沙成綠野,
煙村耕鑿久相安。
八角隨手又從桌上翻出了一張長江中下游地圖,拿起筆在上面畫起來。一邊畫,一邊道:“如今,南京正北方的八卦洲是除了崇明島之外、長江中數一數二的大島。但是在宋朝時,那里還是很多個分散的沙洲,彼此之間尚未完全連成一體。上游的沙洲由于沖積,土地已經閉合;但下游仍開著一個口子;而中間像個葫蘆,這就是黃天蕩。”
“乾隆的《燕子磯北望》一詩中提到的‘漲沙成綠野’,就是指過去的黃天蕩如今已化為了可耕種的土地,于是他更不想再提以前的一個字了。我是因為看過前代的地圖,所以大致能重新畫出來。”
圖表10黃天蕩之戰地形圖(正確版)
小武看著八角在地圖上勾勒出已消失數百年的黃天蕩,眨了眨眼,問道:“但當時兀術率領的金兵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呢? ”
八角微微一笑,捋須道:“兀術既然決定北撤,金兵便大肆搜刮了江南的財富,然后從杭州裝船,順著大運河一路北返。所以韓世忠很容易判斷,金兵的船隊必然會從鎮江的京口碼頭附近(大運河與長江交界處)進入長江,然后駛向江對面揚州的瓜洲碼頭,繼續順大運河北上。”
“金兵預先掠取了不少南宋戰船和民船,本身人數也有數萬之眾,故無論在兵還是船的數量上都很有優勢;但是能在運河里行駛的戰船體型不會太大,加上金兵不熟悉水戰,故在質量上居于劣勢。而在韓世忠這邊,大約有8千宋兵,精于水戰;戰船雖然不多,但是正好趕上有幾艘高大的海船(宋東海水師的船)駛來揚州碼頭。所以,在水軍的質量方面,顯然是宋軍要強一些。”
圖表11兀術策劃金兵沿大運河北返路線
小武有些明白了,道:“原來金兵大軍是順著大運河北返?那為何不在入長江的運河口兩邊伏擊他們?何以后來的戰斗發生在長江之中呢?”
八角捋須搖頭笑道:“想在運河口伏擊并不容易。因為金兵完全可以水陸并進,他們的人多,自然可以分兵占領運河兩岸,以掩護船隊前進。再者宋軍的優勢就在那幾艘海船,可是海船容易擱淺,在長江里游弋倒也罷了,根本不敢靠近運河。”
小武這才明白,擺了擺腦袋道:“看來在水戰方面,我需要學習的還多著呢!”
八角微笑道:“韓世忠也不是沒想到這一點,事實上宋軍在鎮江的運河旁一座高山上的寺廟里和山下的樹林各埋伏了200人。因為金兵首腦也會擔心行軍風險,很可能先來考察長江與運河交叉口的地理形勢,所以不妨在制高點上打個埋伏。”
“后來情況正如所料,兀術親自來勘察地形了!但由于寺廟中的宋軍出手太早,只是抓住了兀術的兩個隨從。而山下的宋軍還沒有準備好,所以被兀術和其它金將逃跑了。不過,這只是個開胃的前菜,拉開了兩支大軍正面大戰的序幕。”
小武哈了一聲,道:“竟有此事!那么金兵戰船進入長江之后如何了呢?”
八角捋須笑道:“金兵大約有戰船百余艘,另有裝載銀糧綢貨的物資船300艘,浩浩蕩蕩地駛向長江北岸。宋軍立即戰船齊發,從揚州駛出正面截擊。當時滿江的船只如螞蟻般聚攏,兩軍大戰何其激烈!韓世忠之妻梁紅玉還爬上桅桿旗斗中擊鼓,同時發出旗語指示宋軍攻擊方向、告訴他們金兵帥船位置,而不要糾纏于物資船。”
小武點頭贊道:“這就是著名的‘紅玉擊鼓’啊!”
八角點頭笑道:“由于金兵的主力戰船接連被宋軍擊沉和撞沉數艘,還被射了一些火箭,于是帥船有些怕了,退回了長江南岸、即鎮江一邊。因為海船主要靠風,為了減小宋軍海船的威力,于是帥船開始向上游逃竄,希望能繞到宋軍船只上風口。其余的戰船和物資船便也跟著向上游駛去,于是從鎮江一直駛到建康(南京)。”
“而另一邊,宋軍戰船也不能向南岸窮追,一是擔心海船吃水太深而容易擱淺,二是金兵船只太多、追近了反而會跟眾多物資船糾纏在一起。于是又退回長江北岸、即揚州一邊,跟著向上游駛去,隨時粉碎金兵船只靠向北岸的企圖。而且宋軍船少,一直盯著金兵的幾艘帥船和主力艦打就行了,其它的船只暫且不管。”
小武心悅誠服,贊道:“原來宋金交戰時雙方的心態是這樣的!非精通水戰者是絕對弄不清楚的。”
八角微微一笑,捋須道:“乾隆那首詩的第一句‘當年聞說繞江瀾’,指的正是當年宋軍繞著長江阻截兀術船隊,從鎮江開始整整阻擋了一百多里地。‘繞江瀾’乃是雙關語,也是‘繞江攔’之意,并不是表面上的‘波瀾’而已。而兀術的帥船是眾矢之的,一邊快跑,一邊擔心宋軍大船追近、突然襲擊他,搞‘斬首行動’!”
“無巧不巧的是,南京江面的黃天蕩沙洲形狀特殊,其蕩口看上去又極像長江的主航道,于是帥船慌不擇路、一頭沖了進去。等兀術發現不妙也來不及了,因為后面緊跟著的其它金兵戰船和物資船、如潮水般地連續涌入這個葫蘆口,任何人也沒辦法讓船只掉頭。”
小武哈哈笑道:“宋軍見對方突然使出這等超級大昏招,估計是笑不動了。于是韓世忠派幾艘大海船守住黃天蕩口,十萬金兵連人帶船就只能呆在沙洲上了。”
八角捋須笑道:“在極度被動之下,兀術派人請求韓世忠讓出一條生路,如獲同意,他愿將300艘物資船、連船帶貨都送給對方。”
小武想了一下,道:“韓世忠何不同意一下?就當是先收下對方在江南搜刮的民脂民膏,算是物歸原主;然后又再反悔,不讓出一條生路;反正兵不厭詐,兀術又能如何?”
八角嘿嘿笑道:“你都知道兵不厭詐了,兀術乃是名將、怎會不知?他的算盤是,只要韓世忠答應下來,不論真放假放都不要緊。金兵勢必先放幾百條物資船出蕩口,移交給宋軍。到那時候江面亂成一團,戰船偽裝成民船、摻雜其中,你怎分得清楚哪條是哪條?然后金兵戰船趁亂逃走、甚至反攻,說不定能收到奇效。”
小武恍然大悟道:“原來兀術是這樣想的!好在被韓世忠識破了。”
八角捋須道:“見韓世忠不肯讓路,坐等金兵在沙洲上自生自滅,兀術苦熬了多日,這才從漁民處求得一策可以脫身。原來黃天蕩南部沙洲是近些年才合攏的,原先那里有些沼澤水流、也有些候鳥棲息,地名稱為老鸛河。”
“因為這里的水土相對比較松軟,因此讓十萬金兵一起拼命挖掘,倒也一夜間便挖通了老鸛河,連通了長江。第二天一早,金兵大隊船只沖出了黃天蕩,繼續向南京上游駛去。宋軍也馬上發現了此事,韓世忠立即領兵追擊阻截。”
小武訝道:“這一戰居然還沒完?”
八角點頭道:“繞過半個南京后,兀術不敢再與追擊的宋軍大戰,令金兵搶先退入秦淮河休整。宋軍在白鷺洲一帶繼續封鎖江面。金兵在絕境里待久了士氣已衰,好容易逃生后、不敢輕易再戰。此時江北金兵元帥完顏昌派部將前來接應兀術北歸,但在長江北岸的天長、儀征、揚州一線被宋軍阻截而止。”
“兀術仍是無法北返,便重金懸賞突破長江之策。有福建人王喜,獻上了一計:一是在戰船中填土,可以減小長江風浪顛簸的影響,同時可以減小敵軍火箭的威力。二是在船面鋪上平板防護一些關鍵位置,同時減小敵軍撓鉤的威力。三是在戰船的兩側各加上一排槳,無風之時可讓士兵人力提速。”
小武震驚道:“估計這個王喜極善于海戰!卻在宋朝未得到重用!”
八角捋須繼續道:“四是趕制一批火箭、加上十字叉(不射穿船帆、卻能掛在帆上面燃燒),而金兵在射箭方面應不弱于宋軍,于是這可以成為金兵這邊的優勢。五是挖掘運河,出其不意突破封鎖。由于金兵已有挖掘老鸛河的經驗,故從秦淮河再挖分支也不太難。”
“十來天以后,金兵的水戰能力大大得到提高。選了一個沒有風的日子,他們悄悄地挖通了新開河,船隊乘夜隱蔽進入了長江,從白鷺洲后面繞到了宋軍的上游。第二天早上晴朗無風,宋軍發現不妙以后也無法驅動海船對敵。金兵戰船反而發揮了小快靈、數量多的優點,多路圍攻宋軍大船,導致所有海船中火箭被燒光。”
小武大訝道:“居然是這樣!金兵居然全勝了?不僅僅是逃走而已?”
八角搖頭笑道:“宋軍水師大部分戰死,韓世忠也冒煙突火逃上了北岸,金兵追殺不止。幸好長蘆寺廟僧人聞訊后、率鄉民千余人接應宋軍,殘余宋軍才從瓜埠乘當地船只入滁河,取道儀征回鎮江去了。”
小武驚道:“原來韓世忠也幾乎全軍覆沒呀!”
八角笑道:“這就是后來梁紅玉上表請罪的原因。當然趙構并不在乎勝敗結果,他認為韓世忠肯定是功大于過的,表彰他是政治的需要,讓各路軍將有學習的榜樣、才能迅速穩定南宋的局勢。”
“再說金兵那邊,兀術勝了這一仗后又嘚瑟了,大軍駐留南京也不著急北返了。不過此時岳飛所部宋軍已緩過勁來,正在順寧杭線的陸路努力北上。不久,岳飛的先頭部隊穿過句容、攻占了牛頭山(南京江寧牛首山),金兵的南線防御吃緊。”
“此時建康又出現了謠言,說張俊的部隊正在從明州(寧波)趕來,且軍中有不少大海船---他們即將從海上進入長江,對金兵主力進行包抄攔擊。”
“兀術雖然僥幸勝了一場水戰,但很大原因在于出敵不意,實不愿意跟已吸取教訓的宋軍再打一場水戰。是故這個消息讓兀術覺得南京徹底不安全了,于是重拾北歸計劃,帶著眾多的戰利品北渡長江遁走了。金兵完全北撤、距黃天蕩之戰開始之時已經48天了,但記載上說兀術的軍隊被堵在沙洲上48天是不確切的。”
圖表12韓(北)岳(南)兩軍夾擊金兀術示意圖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武長出了一口氣,點了點頭笑道:“黃天蕩之戰,我今天算是終于弄明白了!有機會去南京的話,可以穿過地圖上的南京長江二橋去八卦洲的古戰場逛一逛!”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中興四將的最終結局如何呢?聽說岳飛死后,韓世忠從此不問軍事、退休終老,那另外兩位武將呢?”
八角微笑道:“劉光世是個老經略相公---他成為軍方頂層干部最早,一向擁兵最多。雖然文臣屢屢彈劾他‘御軍姑息,無克復志’,但他就是我行我素,任別人如何說他是庸將、治軍松懈而無動于衷。晚年也練練書法,并寫下《養生論》專著,倒讓皇帝非常放心。”
小武哈了一聲,道:“原來劉光世倒也不傻。我以前就很奇怪,無論是金將或宋將,很多人對他都有所忌憚。然而他似乎從不參加大戰,但每次封賞卻從不落下!估計他很明白,作為軍中宿將,越是不求表現,皇帝才越放心。”
八角點頭捋須微笑道:“還有一個張俊,本是個在底層混跡了大半輩子的老兵。非常懂得討好上司、知道什么時候該出力,加上運氣好到爆棚,這才上升到了頂層。他的年齡要比劉光世大3歲、比韓世忠大4歲、比岳飛大17歲。”
“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下旨同時擢升三大武將---升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針對這個突發性反常事件,加上宋金合議已成,張俊敏銳地嗅出了味道:皇帝希望他們三人交出兵權!于是乎,張俊馬上申請退居二線,同時也給韓、岳兩人做個表率。”
小武點了點頭,道:“原來如此呀!張俊是個懂政治的人,他的行為可以理解。可能韓世忠也懂了、就跟著退休;但岳飛還年輕,所以不懂。”
八角微笑道:“皇帝當然喜歡知情識趣的張俊,而張俊當然也知道北宋初年的大將們在被‘杯酒釋兵權’之后做些什么。此后他一心兼并土地,占地超過百萬畝,成為古往今來的史上第一大地主!這還不包括其名下的無數園林與豪宅。每年田地收入相當于紹興府的兩倍,同時他還精于外貿和其它斂財行為。”
“張俊的家里銀子堆積如山,于是鑄造為1千兩1個的大銀球,喚作‘莫奈何’---庫房里有很多個,但是看管也不嚴。原因是小偷基本搬不動50公斤一個的銀球,更不可能拿走而不驚動別人,所以無可奈何!”
小武哈哈大笑,道:“沒想到張俊這么有錢!估計所有文武官員都是羨慕不已。但恐怕這是皇帝默許的,秦檜、岳飛也絕不會有這種待遇!”
八角捋須微笑,道:“宋高宗曾經聽說一個小丑會透過銅錢看相,便讓他看看自己,他說看到了帝星!再讓他看看秦檜,他說---看到了相星!又讓他看看張俊,小丑反復看了半天,方才皺眉道:‘只看見張郡王坐在錢眼里’……在場的人無不大笑!”
“張俊66歲之時(1151年),宋高宗一時高興,帶上一幫南渡老臣來他家中探望,順便了解一下老同志退休之后的狀況。結果賓主都盡歡而散,當天的菜譜卻意外流傳到了后世,可稱是千古罕見的菜單呀。你可以看看!”
圖表13張俊家宴菜單(主桌,1151年)
圖表14張俊家宴菜單(侍衛、隨從席,1151年)
小武粗看了幾眼,便咋舌道:“還能再奢侈一點兒不?滿漢全席也比不上張大地主的家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