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讀《三體》,對于一個百分百的數理化絕緣體來說,還是很有難度。以前是沉迷過科幻的,訂閱了很多相關雜志也讀過很多相關書籍,但相比《三體》,它是貨真價實的硬科幻。第一次讀的時候就因為無知的恐懼蓋過了情節的吸引所以中途放棄。但總有些殘片不時縈繞在腦際,記得和懂得的部分愈加清晰,有些當時模糊的地方竟也想了個明白,感覺它還在召喚我,于是重讀
還是喜歡紙質書比較多,但是攜帶不便以及會有裝逼嫌疑,所以選擇用Kindle讀它。
出門在外的閱讀,用得多的就是Kindle和微信讀書。其實微信讀書更方便之處在于就用手機就可以完成,要想做點記錄記點想法也比較方便。畢竟Kindle打字有多慢多麻煩大家都知道,這點是真的不如手機,更不如手寫,有時候一來二去有的想法都不想記錄了。微信讀書還可以把想法做成書簽圖片保存下來,我習慣保存到印象筆記里,每本書都有個專門的文件存檔。很喜歡這個功能。然而這次還是選擇了Kindle。
因為其實對我來說,閱讀還是一件比較私我的事。這種私我不是指環境的絕對不能被打擾和拒絕討論和交流,而是在很多時候,我只是產生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基于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原理,這些想法和感悟并不需要別人的贊同,也還沒有吸收融會到值得討論的地步。就是讀到那個位置的即時的感受,可以說是大腦閃現的火花,也可以說是都沒經過大腦的胡話。記下來是為自己,有了更深入系統想要討論的內容也會和同好討論。在這個問題上,微信讀書的缺點的確就是——太公開了。
微信讀書中,只要某個部分被你劃線或留下感想,所有閱讀這本書的人讀到這里都可以看到,不管你愿不愿意,還可以和你隔空喊話,不勝其煩。我不知道私密閱讀模式下的記錄會不會被公諸于眾,但是選擇私密閱讀會犧牲掉一些其他功能。曾經有一次也是看到有一段文字感覺不妥發了兩句牢騷,沒想到一位書友馬上留言反駁我,我向他說明,我并不想攻擊作者,也不想要你同意我的看法,我只是說我自己不喜歡,你同樣可以覺得這樣寫很好。他仍然反駁過來,如是幾番我告訴他,我只是記錄自己的想法,你不喜歡可以自己劃線自己評論,不用在我的評論下面抒發高見,更不必反駁我,我在看書,不是參加讀書會。結果他的回復說:“這里就是公開的,談不上你是記錄自己的想法。”我有點啼笑皆非,就因為這里是公開的,所以我的初衷都不重要了?!然而好像我說不出他不對,在一些人的邏輯里,你敢發出來還怕別人看?都不怕別人看還怕別人說?天知道這就像我放了我日記本在我自己的桌面上,請你看了?!當然當然,我沒有敵對情緒,只是這的確不是愉快的閱讀體驗。
就算不是我發起的記錄好了,有時看到別人的記錄也很干擾,在我完整閱讀完消化好之前,并不想受影響或者聽劇透。是的,我可以不去點開看,但是……我是連手機APP上顯示未讀的紅點都不能忍的人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哦,在某些娛樂性比較強的作品時可以,像看彈幕,有些樂趣。
所以,閱讀《三體》,我需要專注、燒腦和隨時查百度弄懂一些專業名詞,需要透過冰冷堅硬數據森然的科幻外殼,去感受溫軟復雜的人性,我不容打擾,也不想和人討論我那些有時不著邊際有時無知可笑的小感想。
閱讀之所以美好,除了它可以實現超越時空的思想碰撞和傳播之外,也因為它是這個身不由己的世界里我們可以相對自由的選擇,也是我們可以去體驗一下別的生活的機會。這個世界有這件事存在,很美好。選擇怎樣的閱讀方式,愉悅了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