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顧此失彼1——宦官專權的形成
上一章講到宦官在消寂一段時間后,隨著武帝“中書謁者令”官職的設立和后宮官職的擴大增設,宦官干政的合法化。
在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期間,宦官逐步掌握了一些政治權利,但是此時并不能發(fā)展成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起到呼風喚雨,權傾朝野的作用。
武昭宣三帝非昏庸之人,對于皇權的把控力度依舊非常強勢,在中書謁者令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充當尚書的士人也在逐步發(fā)展,和宦官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士人充當的尚書剛開始崗位職責僅為:通章秦和折閱章秦,到了后期逐步發(fā)展到領尚書制度,現在這批士人不僅代皇帝處理政事,還能直接下章奏,為皇帝本人代言。
尚書權力的擴大和領尚書制度的出現,不僅對丞相權力加以限制,也遏制了宦官勢力的發(fā)展。
西漢末年,帝王大都驕奢淫逸,少有作為,因從出生以來深居后宮,不知人間冷暖,逐漸依賴于外戚和宦官,使得宦官勢力逐漸長成。
漢宣帝時期,為加強皇權抑制外戚,任用宦官曲掌機要,弘恭被任為中書令,石顯任仆射。直到宣帝死,元帝繼位,石顯被擢升為中書令。
漢元帝由于患病,不親政事,石顯雖然長期掌典機密,無論在宮內還是在宮外,都沒有朋黨,故深得元帝的信任。事無大小,全都委托石顯掌管。由于石顯權勢頗大,朝中百官無不懼怕,紛紛投到其門下。石顯也善揣摸皇帝的心事,為人十分陰險,時常中傷誣陷,動輒致人于死地。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宗正劉更等人,皆領給事中而供職于宮中,蕭望之還兼領尚書事,經常與石顯商議政事,深知其為人。鑒于石顯的為人,蕭望之向元帝進言說:“尚書是國家樞機之所在,應當選用正直朝臣充任其職。
武帝晚年游宴后宮,少于外臣接觸,故多用宦官充任其職,并非古制如此,應罷去中書宦者,不得進用。”漢代的尚書掌管機密,凡宦官充任此官者,即稱中書,此言當然不會為元帝采納,但這一進諫卻得罪了石顯弘恭當權宦官群體,石顯弘恭便設法陷害蕭望之等人。
有回蕭望之彈劾外戚車騎將軍史高和侍中許章,石顯認為時機到了,找來與蕭望之有嫌隙的兩個人向元帝上書,誣告蕭搞陰謀離間皇帝與外戚的關系;接著又趁蕭休假之際讓人向元帝上奏章,元帝將此事交石的同伙太監(jiān)弘恭處理,面對弘的詢問,蕭十分老實地居實回答:“外戚當權,多有不法之處,擾亂朝廷。我之所以彈劾,是想整頓朝綱,決非陰謀、也不是離間。”可是蕭既然承認了想整治外戚的事實,怎么理解,是石、弘的事了。他們在向元帝報告時說,蕭結黨營私,多次進攻朝中大臣,目的是獨攬大權,請皇帝“謁者召致廷尉”(其實就是逮捕入獄)。
元帝即位不久,見這幾個字也不甚明白,就批準了。過了好久,元帝因見不到蕭,就在朝上問起,才知蕭已入獄。因是自己批準的,元帝也無法責備,只是催著要放蕭并復職。石顯對元帝說,您才即位就關了自己的老師,大家總認為是有充分理由的,要是無緣無故放了,等于承認皇帝錯了,會影響您的威望。元帝聽了覺得有理,就下詔釋放蕭,但革職為民。
過了幾個月,元帝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又下了詔令封蕭望之為關內侯并準備讓他當丞相,想不到此時蕭望之在朝內當散騎中郎的兒子蕭汲認為皇上既然又重用父親,就上書替父親上回入獄之事鳴冤,反使元帝惱羞成怒了,下令調查,石顯就趁機對元帝說:“蕭望之當將軍時,就排擠皇上親近的大臣,仗著是皇上的老師想獨攬大權,那時就該治他的罪。現在皇上封侯賜官,他不僅不感恩,反而心懷不滿,縱子上書,實在太不應該了。不送他到監(jiān)獄清醒一下,將來朝廷怎么能用他呢?”
元帝覺得蕭望之年歲大了,怕不堪受辱會自殺,石顯卻道:“上次入獄他都沒有自殺,這回只是犯了言語之罪,他更不會自殺了。”于是元帝批準逮捕蕭望之。石顯立即派人包圍了蕭家,蕭望之說:“我做過將軍,現已快七十歲了。以我的資歷和年齡還要受辱入獄,再活在世上也太卑下了。”于是就服毒自殺了。
從此以后,朝中公卿皆更加畏懼石顯,不敢冒犯。石顯在地位穩(wěn)固后,一改不與人結黨的做法,與中書仆射牢梁、少府鹿充宗等結為死黨。凡是依附于他們的人,皆可獲得高位;凡稍有輕慢之處者,皆遭受誣陷打擊。
石顯自知積怨甚多,恐皇帝一旦重用別人將會排擠自己,遂略施小計,以獲取皇帝更大的信任。他以宮中安全為由,奏請元帝凡夜深宮門關閉后,必須有詔才能開門。
有一次,石顯故意在深夜入宮,自稱有詔開門而入。果然有人上書元帝,反映石顯矯詔開門而入。元帝笑著拿出奏章給石顯看,石顯裝出十分傷感的樣子,對元帝說:“陛下過分信任小臣,使得一些人嫉妒小臣,像這樣以一些小事中傷臣的情況,并非僅此一例。陛下是明主,自然能夠辨別是非,但臣身微賤,恐難當天下之怨,請陛下解除臣的職務,讓臣到后宮承擔灑掃之役,也許能使臣得以全活。”元帝向石顯再三撫慰,并厚加封賜,從而對石顯更加寵信了。
石顯害死蕭望之后,因望之是天下名儒,擔心天下的讀書人誹謗自己,便把當時的儒學名家諫大夫貢禹推薦給元帝,使貢禹位至九卿,后任御史大夫。而且石顯對貢禹十分尊重,禮數周到。于是輿論又倒向了石顯,認為石顯如此尊崇貢禹,又如何會害蕭望之呢?石顯就是這樣一次次地欺騙輿論和皇帝。
元帝死后,成帝即位,成帝教元帝不同,更重視外戚群體,雖然在表面上遷石顯為長信中太仆,中二千石。表面上似乎升了官,其實是罷去了權柄,但是數月后,丞相、御史上奏了石顯種種不法之事,石顯遂與家屬一同被放歸故鄉(xiāng),行至中途,憂憤不食,發(fā)病而死。石顯的同黨皆被免官,依附他而升官的人統(tǒng)統(tǒng)被罷廢或降職。
自以石顯為代表的宦官群體就此崛起,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蔓延開來。? ? ? ?
上一章:皇權的衍生物—宦官專權(2)
下一章:皇權的衍生物—宦官專權(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