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不會僅僅因為出于責任而努力思考,我需要不時地獲得小小的成就以維持力量的來源。? ? ? ? ? ? ~~伯特蘭·拉塞
(如果你認為你的孩子不自信,學習上暫時有困難,請用心幫助孩子,哪怕是背一篇文章或是記憶幾個單詞,記得讓她體驗到小小成功,體驗到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力量。這也是在《孩子,我愛你》課程中,我們通過很多練習讓孩子體驗,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嘗試,并讓他做到,我看到孩子臉上洋溢的自信和滿足!)
昨晚我就嘗試跟一位孩子互動。
一說到要背書,她第一句話是:“我記不住。”
我了解目前孩子信念系統(tǒng)已經(jīng)不相信自己能記住,當下我就決定讓她看到5分鐘可以拿下一篇古文。
當她做到的時候,她好開心,抱著媽媽大喊“我會背了”。后來再說要背古詩,她沒有開始的抗拒,愿意嘗試,我也一直鼓勵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
(古文是今天剛學,古詩是沒有學過。對于第一遍其中認字都困難的情況下,但她克服了自己畏難。)
無獨有偶,早上一位學員跟我溝通孩子也是遇到困難出現(xiàn)自暴自棄。媽媽抱怨孩子,約定的事情做不到,因而還跟孩子不愉快。
孩子是想要學好的,可是他出現(xiàn)畏難情緒,沒人真正幫他,他就用游戲逃避或表現(xiàn)拖拉。
關于約定,你何以相信孩子一次就做到,我們自己是這樣遵守規(guī)則的人?
孩子希望媽媽多給他一些機會,我們家長需要的足夠耐心,幫助孩子獲得小小成功的體驗,從而相信自己。
每日閱讀摘錄《溝通分析的理論與實務》: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幫助父母。如果父母不喜歡孩子做的事,那么需要改變的不僅僅只有孩子。
如果孩子是個“燙手的山芋”,不能指望將他從他家的火爐扔到另一個專家就可以幫助他“冷卻”下來了,除非先對他家的火爐做點事。
我們現(xiàn)在有很多教育問題方面的專家,包括兒童精神病學家和兒童心理學家,他們對兒童進行治理測試和治療。在英國,將對兒童實施洗禮稱為“把孩子交給上帝管理”。同樣,把孩子送到精神病學家那里接受治療意味著將孩子交給別人改造,或可能“改造失敗”。除非父母同時改變,我相信大多數(shù)父母憑直覺能感受到這一點,但一些父母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做什么,或者不愿意被拖累,只要他們經(jīng)濟上負擔得起,他們寧愿把孩子送去接受治療。
路杰·波朋塞爾曾寫過一本有關彈鋼琴的冊子,書中談到我們對人體這個奇妙機器的使用極少:“這正如一臺完美的儀器,它本是為一位高級科學家而設計和建造的,但最后卻交給一個幾乎未受過訓練的工程師使用,而工程師還在抱怨儀器的局限性。”
(正如周煊老師說過,一群沒有上崗證的父母,教著一群沒有使用說明書的孩子,然后在那里抱怨怎么不好使。)
父母最好詢問一下自己:我在孩子心中是怎樣一個人?而不是問我是一個怎樣的父母?父母應該問:
我們希望孩子快樂,但我們家快樂嗎?
我們希望孩子富有創(chuàng)造力,但我們對新事物充滿興奮?
我們希望孩子學習知識,但上個月、去年、幾年前我們讀了多少書?
我們希望孩子能結(jié)交朋友,但我們對別人有多友好?
我們希望孩子有理想,我們有?
是否能從我們的行為中體現(xiàn)出我們的理想?
我們希望孩子慷慨大方,我們是否對別人的需要富有同情心?
人類之間相互吸引,不是因為他們“要”什么,而是因為他們“是”怎樣的人。同樣,人們撫養(yǎng)孩子也不在于他們“要”孩子變成什么樣的人,而在于孩子“是”什么樣的人。
人類經(jīng)過不斷的選擇和行動形成了自己的本質(zhì)。人類通過行動本身創(chuàng)造了他對人類的定義。一言以蔽之,人類存在先于本質(zhì)。人類不僅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本質(zhì),同時還造就了全人類的尊嚴。因為他只能選擇對自己有益的,而這樣的選擇勢必對全人類都有益。
那么你的選擇呢?你的行動呢?
歡迎父母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咨詢可掃描我的二維碼!一起見證幸福!